吴 江 行 知 网
游客: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搜索
|
帮助
行知论坛
»
艺术茶馆
» 初二音乐(人教版)教材解读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标题: 初二音乐(人教版)教材解读
本主题由 王展鹏 于 2009-3-3 08:12 加入精华
刘宗喜
杏坛小葩
UID 220
精华
3
积分 2095
帖子 231
奖励 759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2-10-14
状态 离线
#1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23 10:00
资料
个人空间
主页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初二音乐(人教版)教材解读
一、整体把握:
1、教材难易度适中,教师易把握准确教材的重难点;
2、教材仍然采用每单元一歌、一种主要音乐知识学习的体系;
3、教材依然以欣赏课作为音乐技能与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
4、教材扎根于中国民族音乐,适当增加外国音乐拓展音乐视野;
5、教材同样体现了艺术的综合性、人文性。
二、关于知识结构、技能与能力:
1、 教材结构:
第一单元:绿色家园;第二单元:西南情韵;第三单元:瑰丽的电声;第四单元:歌剧世界;第五单元:化蝶;第六单元:婆娑舞姿
2、 音乐知识:
第一单元:音画、组曲、管弦乐队;第二单元:西南少数民族民歌、小提琴独奏;第三单元:电声乐队;第四单元:歌剧;第五单元:协奏曲;第六单元:舞剧(芭蕾舞剧)
3、 技能能力:
第一单元:关于“音画”(艺术通感)的认识:听音乐,选画面;听音乐,想像情景
达成方式:(1)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2)借助于对两首中外管弦乐组曲的选曲:标题音乐《瀑布与溪流》,《日出》的欣赏来完成;
第二单元:关于音乐创作与民歌的关系
达成方式:(1)歌曲:原始民歌《阿西里西》(贵州彝族);《歌唱美丽的家乡》(苗族民歌)
(2)欣赏:创作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来源于彝族民歌);创作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小提琴独奏《苗岭的早晨》
第三单元:试用电声乐队中的乐器(如电子琴、电子合成器)编配乐曲
达成方式:(1)歌曲《大海啊,故乡》(电声乐队伴奏);(2)欣赏《渔舟唱晚》分别用筝、电子合成器演奏的不同效果;欣赏美国作曲家雅尼一人用电声乐队演奏的《夜莺》,区别电声乐器与传统乐器的不同;
第四单元:了解中外著名的歌剧,聆听歌剧选段;整理歌剧资料汇集成册
达成方式:(1)演唱歌剧选曲《猎人合唱》;(2)欣赏《洪湖赤卫队》选曲《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茶花女》选曲《饮酒歌》、管弦乐《卡门序曲》;了解古今中外的著名歌剧。
第五单元:感受同一主题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
达成方式:(1)歌曲:《化蝶》;(2)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认识“协奏曲”这一音乐形式
第六单元:通过对芭蕾舞剧的学习,体验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知道音乐在舞蹈中的作用
达成方式:(1)芭蕾舞剧选曲:《红色娘子军连歌》;(2)欣赏曲目芭蕾舞剧《天鹅湖》场景音乐、《西班牙舞曲》、舞剧《丝路花雨》选曲《飞天仙子》
刘宗喜
杏坛小葩
UID 220
精华
3
积分 2095
帖子 231
奖励 759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2-10-14
状态 离线
#2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23 10:24
资料
个人空间
主页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八年级音乐(人教版)第一单元教材详细解读
第一单元 绿色家园
一、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学习歌曲和欣赏曲,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通过学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三)通过欣赏《九寨沟音画》和《大峡谷组曲》选曲,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感,在聆听音乐时想像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能够正确辨别、选择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
(四)学习有关音画的知识,懂得音乐能够表现自然界的美景;学习“合唱的和谐与均衡”方面的知识,并注意在歌唱练习中加以运用。
二、教 材 分 析
(一)《给未来一片绿色》歌曲分析
《给未来一片绿色》是一首表现少年儿童爱护环境、爱护地球、美化环境、美化地球、造福人类的歌。词作者设计了一个具有诗意般的意境,表现少年儿童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给未来留下一个更美的地球和一首绿色和平的歌”。曲作者则把这个意境用调性对比的手法加以刻画,谱出这首歌。歌曲的主体部分为D大调、4/4拍、中速,由三部分组成。歌曲的前奏由降B大调开始,结束在g小调的属和弦上,因而为转入D大调做好了准备。这个前奏用了远关系转调的方法,造成了色彩上的强烈对比,描绘出一个诗意般的意境,把人们带入思考之中。
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构成,它集中描绘少年儿童在思考问题。他们提出“你给未来的地球想留些什么”和“你给未来的世界想画些什么”的问题,这段歌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抒情。
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发展,由两个乐句构成。它具体地描绘了少年儿童所思考的内容:留下小树、花朵、生命的春天、永恒的绿色……作者用了二声部的手法,旋律进行比较活跃,好像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讨论问题。
第三部分是前两部分的深入发展。它描绘了少年儿童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得出了肯定的结论:“给未来一片绿色”。旋律由“啊”起始,呈短暂的复调式进行,好似少年儿童在兴奋地对答。此后,歌曲又合为和声式进行,并以肯定的语气结束全曲。
(二)《九寨沟音画》选曲(《瀑布与溪流》)
1.背景资料
九寨沟既是著名的自然保护区,又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中南部,由于过去交通不便,这里几乎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仅有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崇山峻岭之中,九寨沟因此得名。
九寨沟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森、湖泊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显现“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誉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九寨沟的高峰、彩林、翠海、叠瀑和藏族风情被称为“五绝”。九寨沟四季景色十分迷人,春时嫩芽点绿,瀑流轻快;夏来绿茵围湖,莺飞燕舞;秋至红叶铺山,彩林满目,冬来雪裹山峦,冰瀑如玉。九寨沟之美在于水,有大小上百个湖泊,星罗棋布,错落有致,近处绿水,清澈见底,远方蔚蓝,平静无波,两岸山树,映入海中,绿色宁静的环境使人恍如踏入仙境。九寨沟河道纵横,水流奔腾,构成数不清的瀑布,有的细水涓涓,有的急流直下,有的若玉带飘舞,有的似银河奔泻。有的瀑布水流凌空而下,银花四溅,震耳欲聋,有的瀑布呈多级下跌,从山崖上繁茂青翠的树林间穿流下泻。
管弦乐组曲《九寨沟音画》原为作者为纪录影片《九寨沟梦幻曲》创作的电影音乐。该影片于1995年5月荣获第二十二届波兰克拉科夫国际电影节作曲奖。后由作者根据电影音乐重新改编创作为大型管弦乐组曲。
《九寨沟音画》表现了九寨沟的优美风光和风土人情。全曲分五个乐章:第一乐章《梦幻曲》,音乐展示九寨沟独特、神奇的风光和它那如梦似幻、迷离朦胧、动静无定的意境;第二乐章《藏乡断想》,音乐中展开九寨沟历史的遐想,藏族姑娘飞舞的长袖、狂欢的踢踏舞、悠扬的藏族民歌、牛角声声、烈马嘶鸣;第三乐章《水韵》,音乐描绘出多姿多彩、神色各异、充满幻景的湖水;第四乐章《秋色》,音乐描绘出九寨沟秋日里层林尽染、落叶缤纷的五彩斑斓图景;第五乐章《瀑布与溪流》,表现九寨沟日夜奔流的瀑布和溪流。
《九寨沟音画》的音乐创作的特点是,立足于民族音乐的基础之上,借鉴创新的音乐技法,将传统的民族音乐风格和现代序列音乐技法、印象派音乐色彩等多种音乐创作手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和声丰富新颖,配器变化多彩,令人耳目一新。乐曲中虽然大量使用了十二音序列音乐技法,但却是依据民族音调特点编排序列并创作了音乐主题,因而,乐曲既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又富有新意,绝无怪异生涩之感,音乐清新、流畅、动听,使人感到十分亲切自然、新颖脱俗。
2.音乐分析
本课选用的是《九寨沟音画》的第五乐章《瀑布与溪流》。
这个乐章用短笛、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和英国管作连续的琶音和弦的平行进行,铜管组的和声长音,以及全部弦乐的震音和声,加上竖琴的有力刮奏,以此来描绘这个壮观景象。
(三)《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
1.背景资料
大峡谷是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河中游的游览胜地,峡谷长350公里,深600至1800米,宽8至25公里,河谷的谷底宽度不足1公里,两侧谷壁呈阶梯状。其中最深的一段长约170公里,1919年被辟为国家公园。大峡谷的景观宏伟雄壮,气势磅礴。
《大峡谷组曲》创作于1931年。关于这首作品,作者在十几岁时游历大峡谷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说:“当我在亚利桑那州的时候,就想用音乐来表现这个闻名于世的峡谷”,20多年后的1931年。他创作了这首组曲。这是一部游记音乐,着重描绘大峡谷的壮丽景色。演奏《大峡谷》的乐队编制庞大,以绚丽多彩的音响、别致的节奏音型、独特的和声风格,以及固定旋律或音型的多层次复调手法运用,成功地塑造了大自然中各种壮丽、神奇景色的音乐形象。全曲分五个乐章:第一乐章《日出》、第二乐章《赤色的沙漠》、第三乐章《羊肠小道》、第四乐章《日落》、第五乐章《暴风雨》。
第一乐章《日出》表现晨曦、鸟鸣、绚丽的山谷和喷薄欲出的太阳,一派阳光灿烂、生机勃勃的大峡谷景象。大鼓柔和的滚奏表现破晓时冉冉升起的太阳,尖锐的短笛仿佛是鸟鸣,接着英国管吹起一段晨曲;第二乐章《赤色沙漠》,浮动着水气被阳光折射成彩虹,沙漠被染得通红,寂静中传来钟声,木管不安的音响,表现大自然色彩的不断变换;第三乐章《羊肠小道》,牛仔骑着驴子经过岩壁上的小径,在驴蹄声的伴奏下,双簧管吹出一支牛仔歌曲。急速的驴蹄声、小鸟的啼声和牛仔的歌声交织在一起,然后他们停歇在山间小屋旁。最后一声驴鸣,牛仔骑着驴子笔直地下山;第四乐章《日落》,安宁、温和,富有浓厚的抒情性,山脚下牧童的笛声回荡,响起了教堂的钟声,牧笛微微可闻、夜幕笼罩,万籁俱寂。第五乐章《暴风雨》,小提琴高音区的轻微声响像是沙漠和岩壁间的微风,突然乐队转为全奏,电闪雷鸣,大雨滂沱。雨后又出现牛仔生气勃勃的歌曲。大峡谷回复到它原来的面貌。
2.音乐分析
本课选用的是《大峡谷组曲》的第一乐章《日出》。第一乐章,E大调,6/4拍子,小行板,三部曲式,有较长的引子和尾声。
引子 由定音鼓轻柔微弱的滚奏主音开始,小提琴用泛音随入,然后单簧管奏出缓缓上行的音阶,三支小号随后间歇地加进,奏出一种鸣叫的声响。在这样的音乐烘托下,长笛奏出两句具有主题音乐特色的华彩旋律,第一句很像是清晨的鸟鸣,第二句着意描绘朦胧的晨曦景色。第一部分。伴奏音乐继续保持引子的气氛,先由英国管,然后再用长笛,奏出表现日出的主题音乐,随后,主题又变奏重复,仍由英国管和长笛相继奏出,这段音乐每次出现的最后的长音中,加上由钟琴和钢琴重复奏出主题的片段,好像是峡谷中传来的回声。中间部 音乐转入G大调,开始由圆号演奏上行音阶,转由木管组和钢琴奏出,并以继续上行模进的形式,然后由弦乐奏出主题旋律,随后,这个旋律转为D大调,并以卡农形式奏出。接着这段音乐忽然变得明亮而富有朝气,尤其是偶尔出现的钟琴音响,更像那晨曦闪烁的光芒。再现部。音乐转入属调,主题和变奏的主题,这两个旋律以复调的手法在高音区出现,然后割断音乐的旋律又与中间部的主题形成复杂的复调关系,并又转回D大调。这时音乐变得非常热烈。最后音乐停在E大调属七和弦的长音上面,这时竖琴开始出现连续的刮奏,将音乐推向高潮,我们似乎看到那光芒万丈的骄阳已经升到天际。尾声。以各部分主题的主要动机汇集成复调形式,在乐队的全奏中出现,音乐显得非常活跃,而且富有欢欣的情绪。最后,音乐转为急板,在辉煌的音响中结束。
(四)音乐知识
1.音画、音诗和交响诗
交响诗,是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成的一种描写性的大型管弦乐曲。它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通常采用含有套曲因素的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单乐章曲式,结构比较自由。交响诗内容富有诗意,具有描写性或叙事性、抒情性或戏剧性等特点。文学性的交响诗亦称为“音诗”;描写自然景物等绘画性交响诗亦称为“音画”;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交响诗有时称为“交响童话”。交响诗是浪漫派作曲家李斯特首创的一种音乐体裁。如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迪卡斯的《魔法师的弟子》、施咏康的《黄鹤的故事》和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和狼》等。
2.组曲
组曲是由几首乐曲按照相互对比的原则组成的一种器乐套曲,可分为古组曲和近代组曲两大类:古组曲(亦称“舞蹈组曲”),流行于17、18世纪,由各种舞曲组成。例如巴赫的《英国组曲》、《法国组曲》等。近代组曲(亦称“标题组曲”)是近百年来逐渐兴起的,泛指一般套曲形式的器乐曲。其特点是:除保留一首舞曲外,其余不限于舞曲。乐章数目自由,最少两段,多至二 三十段不等。调性比较自由。大多为钢琴曲或管弦乐曲。常见的有从歌剧、舞剧、戏剧配乐或电影音乐中选出若干片段辑成的组曲。如: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比捷的《卡门组曲》、格罗菲的《大峡谷组曲》、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李焕之的《春节》、吴祖强和杜鸣心合作的《鱼美人组曲》、丁善德的《快乐的节日》等。
3.歌唱知识
(1)歌唱的咬字、吐字
咬字、吐字是歌唱基本技巧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的结合。准确清晰的表达词意,依靠正确的咬字、吐字,使良好的自然而圆润的发声与歌词的正确读音融合起来,这是歌唱的基本要求。掌握正确的咬字、吐字,首先要了解汉语语音的构成及其发音规律。汉语语音的构成,一般包括声母(子音)、韵母(母音)与声调三部分。其中声母与韵母拼合,又常可分出字头(声母)、字腹、字尾(韵母)。所谓咬字,就是要求出声时咬准字头(声母)的发音,为此必须准确地掌握声母的发声部位与发音方法。而吐字则是要求以准确的口形吐清字腹(韵母),并清晰地归韵收声(复韵母最后一个音素,即字尾)。其次,要了解歌唱中咬字、吐字的基本方法。歌唱中的咬字、吐字,由于歌唱发声的要求,对声韵更强调,读音时动作既要适应歌唱,又要准确表达字义。此外为区别与正确表达词义,还应适当注意字的声调。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咬字要准确,吐字要清晰。字头(母音)要咬清楚、准确。字尾(韵母)要吐得正确、引长字身。字尾的归韵要收得干净、自然。关于歌唱的咬字、吐字的概念和要求,说法不一,另有一种提法是:吐字,亦称“咬字”,准确、清楚地唱出歌词中每个字音。
(2)合唱的和谐与均衡
合唱与独唱不同,它是一种具有严密结构的集体音响艺术。从“集体音响”这一突出的特点出发,产生了合唱的“平衡与和谐”的要求。合唱要求歌唱整体的统一。歌唱整体统一,一般是指合唱的“基本音色”、“节奏”、“速度”和“理解表情”的统一。合唱的“和谐”是指合唱各声部在音高关系上的准确、协调。和谐在“横”的音高关系上是指演唱时做到作品的调性的协调。一般情况是,孩子们在精神过于紧张或兴奋时,歌唱音调容易往高跑,在精神疲惫、松懈是,音调又容易往低跑。和谐,在“竖”的音高关系上是指各声部间的音程关系符合和弦或复调的要求。在学生的合唱教学中,要求各个声部一定要注意把音唱准。合唱的“均衡”(或称平衡)是指合唱各声部间的音量关系,换句话说,就是安排声部间的适当音量大小的布局。比如,三部合唱就有多种平衡,第一种,三个声部用大致相等的音量唱,这叫自然的平衡;第二种,高声部强,其他声部弱;第三种,中声部强,其他声部弱;第四种低声部强,其他声部弱。上述第二、三、四种都是根据作品的艺术表现的需要进行的音量平衡,又称艺术的平衡。在学生的合唱教学中,要求学生聆听自己的声部和其他声部的歌声,使合唱各声部成为一个整体。
三、教 学 建 议(2课时)
(一)单元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共2课时。课时分配可有多种方案。第一课时,学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欣赏《九寨沟音画》选段;第二课时,继续学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欣赏《大峡谷组曲》选段。也可采用另一种方案:第一课时,结合欣赏《九寨沟音画》和《大峡谷组曲》选段,揭示“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主题,导入学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第二课时,结合歌唱技巧知识,继续学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复习性欣赏前两首描写景物的欣赏曲。
(二)学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1.充分利用范唱。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歌曲学习的兴趣。可充分利用歌曲演唱录音,必要时可多听几遍。歌曲的介绍可少讲,留给学生在聆听范唱后进行简单的讨论或议论,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分析。
2.注重歌曲感情处理。引导学生用热烈、欢快声音来演唱歌曲,表达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歌曲艺术处理的主要方法,一方面充分利用教师(或音像资料)的示范,另一方面通过讨论、比较,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歌曲情感的处理,试一试,究竟怎样演唱效果更好。要学使生从音乐的表现上,学会如何理解、表达歌曲的感情。
3.从实际出发选择教歌方法。这首歌曲比较长,有三段歌词,音程跳动较大和节奏变化较多,大部分是二部合唱等。要视学生的视唱能力决定教歌方法,如果学生的视唱能力偏低,为使学生尽快学会、唱好这首歌曲,可多利用录音范唱,并辅之以听唱法。在采用视唱方法时,尽量不用或少用将歌曲速度放慢、逐句逐段反复进行视唱的方法。
4.学会歌曲之后,引导学生设计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的演唱形式,再加上一些形体动作,以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情绪。变化演唱形式主要是歌曲的第一部分,可以采用领唱或男女声分别唱的形式,配合做些拍手、或歌伴舞一类的动作,如条件许可的话,用卡拉OK的形式进行演唱。
(三)欣赏《九寨沟音画》和《大峡谷组曲》选段
1.启发学生“聆听音乐,发挥想像”。这两首乐曲都是标题性作品,富于描写性。教师在开始时仅提出一个大概的命题和提示,让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倾听之后谈谈自己所想像的“画面”,允许、鼓励发表独立的见解。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欣赏《九寨沟音画》选段时可以采用“聆听—选择”的方法。选择乐曲中两、三个对比性较强的片段,比如选择描写“平静的湖水”(第三乐章)、“山林间藏族男女歌舞”(第二乐章)或“瀑布和溪流”(第五乐章)的音乐片段,听后让学生做出选择。这个方法可结合课本上的练习进行。
3.在欣赏《大峡谷组曲》选段时,可让学生唱一唱《大峡谷组曲•日出》的音乐主题。在倾听音乐时想像乐曲所表现的科罗拉多峡谷的景物的“画面”,如条件允许,也可让学生在课余时画一幅:你想像中的“大峡谷风光图”。
(四)结合本课“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主题,以及欣赏曲以自然名胜“九寨沟”和“大峡谷”为题;扩展学生的知识,让学生谈谈我国和世界有哪些地方被列入“人类自然遗产名录”?想一想哪些以音乐或其他艺术形式可以表现本课的主题。
[
本帖最后由 空军 于 2009-2-23 10:43 编辑
]
空军
版主
UID 236
精华
14
积分 21294
帖子 3016
奖励 4639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2-10-15
来自 吴江第二高级中学
状态 离线
#3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23 10: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刘老师辛苦了,我感觉比教参写得还好!!
tel:13952417150
王展鹏
总版主
UID 225
精华
39
积分 77442
帖子 10222
奖励 22346 点
阅读权限 101
注册 2002-10-14
来自 吴江市南麻中学
状态 离线
#4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24 09:1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刘老师,我把帖子合并了一下,这样便于一起探讨!
用心感悟艺术,世界其实很美!
我的邮箱:
[email protected]
燕尾蝶
杏坛小葩
UID 8201
精华
2
积分 1517
帖子 167
奖励 529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4-5-19
状态 离线
#5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24 17:38
资料
个人空间
主页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兄弟呀
你害得我好苦 熬了两夜 下次到莘塔你得帮我补起来哟
秦文娟
总版主
UID 122
精华
26
积分 24865
帖子 3379
奖励 6323 点
阅读权限 101
注册 2002-10-8
状态 离线
#6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2-25 09:30
资料
个人空间
主页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UOTE:
原帖由
燕尾蝶
于 2009-2-24 17:38 发表
你害得我好苦 熬了两夜 下次到莘塔你得帮我补起来哟
好呀,什么时候去,请带上我!
刘宗喜
杏坛小葩
UID 220
精华
3
积分 2095
帖子 231
奖励 759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2-10-14
状态 离线
#7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3-9 15:43
资料
个人空间
主页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第二单元 西南情韵
第二单元 西南情韵
一、教 学 目 标
(一)能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二)能够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阿西里西》和《歌唱美丽的家乡》,并能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演唱形式。
(三)能够感受、体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音乐情绪,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生活内容,掌握混声合唱的相关知识,懂得歌曲中衬词的作用。
(四)能够听辨、记住《谣族舞曲》中的音乐主题并辨认其主奏乐器的音色,感受、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
二、教 材 分 析
(一)《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歌曲分析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混声合唱是根据撒尼(彝族的一个支系)民歌及彝族民间艺人金国富的歌曲改编而成的。歌曲表现了云南彝族人民在丰收后的节日里,与远方的客人共度佳节的欢乐心情,同时也表现了彝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与风尚。歌曲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由三个乐段(A、B、B′)组成。第一乐段(引子后第1—10小节)先由女高音声部呈现第一个音乐素材,然后由男高音声部稍作变化地予以重复。在这个乐段里,鲜明地展现了丰收在望的美景,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无比喜悦的心情。第二乐段(第11—19小节)由女声领唱切入主题——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而后由混声合唱予以呼应,不仅主人欢迎,连老圭山也在欢迎。第三乐段(第20—28小节)是第二乐段的变化重复。第二大部分(即第三段歌词部分)与第一大部分基本上相同,但第一乐段有所减缩,后面又加了一段尾声。在这部分里,进一步展示了彝族人民幸福生活的景象,也进一步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美好未来、对伟大祖国的衷心祝福。在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里,一直贯穿着一种欢快活泼、热情洋溢的情绪。其中,那颇具民族风格的衬词及其旋律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二)《瑶族舞曲》歌曲分析
1951年,作曲家刘铁山到中南少数民地区访问并采风。后来,便写成了一首脍灸人口的合唱曲——《瑶族长鼓舞曲》。这首合唱曲便成为管弦乐《瑶族舞曲》的基础。1955年前后,作曲家茅沅根据合唱曲改编为管弦乐曲。《瑶族舞曲》丰富并发展了合唱曲的音乐形象及内涵。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健康向上的内容、优美动听的旋律、明朗欢快的情绪、干净洗炼的配器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乐曲用复三部曲式结构而成。第一部分为C羽调;第二部分为C宫调;第三部分又转回C羽调。
乐曲的开端是一个引子。它由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提琴用拨奏的方法,模仿着瑶族长鼓的敲击节奏。它把人们引入瑶族山寨那和平幽静的意境之中。同时,也使人联想到节日的晚会即将来临。乐曲的第一部分由两个不同速度、不同情绪的主题组成。第一主题优美抒情,行板速度,用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构成。第一主题共演奏了三遍。尽管这个主题旋律在每一遍中都是一样的,但由于其织体的变化、配器手法的不同,因而在情绪的细节之处仍有一定的差异。第一遍由小提琴奏主旋律,木管乐器用长音奏和声背景,大提琴和抵音提琴拨奏低音。它呈现了一种自然流畅、优美抒情的情绪。仿佛姑娘们的轻歌曼舞拉开了晚会的序幕。第二遍由木管乐器组奏主旋律,小提琴及中提琴用拨奏的方法奏出与之同步的密集音型,圆号则模仿着长鼓的节奏奏出轻柔的和弦。这一遍在原来优美抒情的情绪中增添了一股活跃的成分。第三遍由弦乐组奏主旋律,木管组接替小提琴和中提琴奏集音型,圆号及小号连续的切分节奏奏出和弦以模仿长鼓的节奏,低音长号及大号用长音作基础。由于整段的力度是在前两遍的基础上递增起来的,这一遍的情绪显得更加热情。它给人们的联想是:参加晚会的人越来越多,歌舞也越来越热情,晚会沉浸在一派幸福欢乐的气氛之中。第二主题是由第一主题衍化而来的。它的情绪欢乐、热情、粗犷、豪放。其速度为快板,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构成(aba)。第二主题演奏了两遍。第一遍开始时,由大管演奏主题 a,弦乐用拨奏的手法奏出活跃的伴奏音型。它好像一群年轻的小伙子闯进了姑娘们的歌舞人群。抒情优美的主题 b 由双簧管演奏,大管则以灵巧的乐汇加以衬托。当再现主题 a 时,大管再次奏出主旋律,而双簧管则同时奏出一段复调旋律,这段音乐使人产生男女青年翩翩起舞的联想。当第二主题演奏第二遍时,乐队采用了合奏的方法。木管组及圆号、小号承担了演奏主旋律的任务,而整个弦乐组、部分铜管乐器及打击乐器用强烈的节奏作烘托。人们很自然地感觉到这段音乐的情绪:热闹、欢腾、粗犷、豪放。这一段音乐所描绘的不正是节日舞会中那狂欢的情景吗?!在一个渐慢、渐弱的经过句后,乐曲进入第二大部分(中段)。它在抒情、安宁的意境中,不时地带出一些活泼、跳动的色彩。这部分乐曲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构成。第一乐段(第1—17小节)由小提琴奏主旋律。它婉转、细腻、温柔、平和。其它弦乐器用拨奏作陪衬。它在静中有动,烘托着平稳质朴、柔而不媚的旋律,把人们带入亲切、安详、诗一般的意境之中。第二乐段(第18—25小节)由加弱音器的两支小号奏主旋律,由两支长笛穿插附和。其情绪活泼、跳动。第三乐段的前两个乐句由圆号奏主旋律,单簧管用连音奏上下起伏的副旋律,犹如一位老人在讲着可爱动人的故事。紧接着,由单簧管、第二小提琴、大提琴奏主旋律,长笛和第一小提琴奏副旋律。当重复这段旋律时,改由木管组和弦乐组奏主旋律,其它乐器作伴奏。最后,加进小号奏主旋律,把人们带入一种自信、乐观、幸福的意境之中。乐曲的第三大部分是第一大部分的减缩再现加尾声。再现部分的配器与第一大部分的配器略有不同。整个情绪比第一大部分热情。特别尾声部分,其速度在快板的基础上再加快,使音乐情绪推向高潮,并在热烈欢腾的情绪中结束全曲。
(三)《五月蝉虫唱得好》歌曲分析
《五月蝉虫唱得好》的歌词较短。从实质上看,这种歌的衬词要比歌词重要的多。因为其衬词部分才是歌的主体。通常,歌手们要凭借歌曲的优美的旋律及令人遐想的和声来展示自已动人的歌喉及高超的演唱技巧。这首歌采用了支声性二声部合唱的形式。歌曲的主旋律有时在第一声部,有时又在第二声部。因此,演唱者既要演唱主旋律,也要以和声去伴合主旋律,从而表现蝉虫在树上鸣叫的情景。《五月蝉虫唱得好》是一首女声合唱。第一声部由2—3人领唱。整个合唱的音色,给人以明亮、柔美、清雅的印象。
(四)《阿西里西》歌曲分析
《阿西里西》原为一首彝族民歌,曾被改编为合唱,由肖树文作词。我们所唱的《阿西里西》是合唱的节选,其结尾部分也略作了一些改动。在彝语中,“阿西里西”具有“我们的好朋友”的意思。这首歌的第一段词为彝语的译音,第二、三段词为汉语歌词。《阿西里西》为五声宫调式歌曲,2/4拍子,快板速度,单乐段结构后缀尾声。歌曲表现了彝族少年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在音乐上,级进与跳进的音程交替使用,从而形成一种活泼流畅的旋律。其中,开头与后缀尾声不仅前后呼应、保持统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比。因为它除了旋律基本相同外,节奏上和力度上都略有差异。前者显得轻巧、跳动,后者则显得兴奋、昂扬、热情。此外,歌中的力度变化颇为细致,层次感很强,这对表现这首歌曲的情绪来说十分重要。可以说,失去了这首歌的力度层次,这首歌的音乐情趣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光彩。
(五)《歌唱美丽的家乡》歌曲分析
《歌唱美丽的家乡》是一首苗族的“飞歌”。“飞歌”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苗族民歌。苗族“飞歌”的音调高昂,节奏自由,结构短小,旋律悠扬起伏,长音可任意延长,句内常用滑音级进。“飞歌”多为徵调式,也有的地区“飞歌”为其他调式。《歌唱美丽的家乡》全曲包括四个乐句。全曲旋律以一个乐句(第一乐句)为基础,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重复,仅在结尾处作了一点小的改变。这样,第一、第二两个乐句就形成了相当于乐段的完整段落。第三乐句基本上是第二乐句的重复,第四乐句,则是在原来旋律进行的基础上变化而成,节奏变得紧凑,因而情绪显得十分活跃。这首短歌和这一地区的民歌一样为徵调式,但两个句尾的降低的第6级音(第8小节和第17小节的 F音,即首调的 mi音),形成十分别致的苗族飞歌特色。
(六)相关知识:彝族、苗族、瑶族、侗族等民族民间音乐
(1)彝族和彝族音乐: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彝族聚居地带群山耸立,河流纵横。高山深谷中散布着许多湖泊和平坝(盆地),构成优美的自然景观。彝族音乐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彝族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塑造了一位美丽、勇敢、坚贞的撒尼姑娘形象。多少个世纪过去了,她化成一尊与世长存的石像,倔强地挺立在石林深处,正像当地民间歌手所咏唱的:“十二崖子上,站着一个姑娘,她是天空中一朵花,她是可爱的阿诗玛。”彝族音乐丰富多彩,不同支系、不同地区音乐风格存在较大的差异。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每年都有若干次盛大的风俗性的歌舞活动。农历六月的火把节是彝族的重大节日。此外,在年节婚丧等活动中,歌舞是不可缺少的内容。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彝族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夜晚,全村的火把行列从村头照到田野。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尽情歌舞,欢快的集体舞大展风采。火把节的篝火晚会上,人们边舞边唱,沉浸在欢乐气氛之中。彝族民歌可分为叙事歌、情歌、儿童歌、劳动歌、催眠歌和风俗歌等。彝族民间乐器有30余种,流传最广的是无膜短笛、葫芦笙、三弦、月琴,以及具有特殊音色的巴乌、马布和口弦等。这些乐器都有各自的独奏曲和合奏曲。流行于红河流域的巴乌,具有柔和略带鼻音的音色,适宜于吹奏抒情性的乐曲。彝族的口弦音调和语言音调结合紧密,类似吟诵调,音色纤细优雅,善于传情达意。
(2)苗族和苗族音乐: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区)。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苗族音乐分为四大类:民歌、说唱、舞蹈音乐和器乐。民歌中以“飞歌”最富有代表性。“飞歌”只在山岗林野与田间地头演唱,音调高昂,气势雄伟。其特征是节奏宽广自由、旋律悠扬起伏,长音可以尽气息延长,句间可以任意延长休止,句内喜用滑音级进,句尾收腔惯用甩音,终止时常附带一声高昂的呐喊声。芦笙舞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乐舞形式,舞蹈者也是芦笙的演奏者,自吹自舞。“芦笙排舞”由各式型号的芦笙四五支组成芦笙队,以最大的一支带头,边吹边舞,始终保持一字队形,姑娘们围着芦笙队旋转起舞。“踩芦笙”芦笙队不参加舞蹈,只在一旁伴奏,姑娘们排列成单行,踏着节拍循圆形线条舞蹈。苗族的民族乐器有:短横笛、芦笙、口弦、铜鼓、木鼓、牛角号等。
(3)瑶族和瑶族音乐:瑶族主要分布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和江西等省(区)。铜鼓是瑶族权力的象征,过去在对敌作战时,用以发号施令。现在,凡丧葬婚嫁或娱乐场合,用几十面铜鼓排列在一起,在皮鼓的伴奏下,进行敲击,声音锵铿洪亮,场面十分壮观。打长鼓、庆丰收、祭祖先是瑶族人民的传统习俗。黄泥鼓属于长鼓中的一种,是居住在大瑶山上瑶族人民喜爱的民间乐器。黄泥鼓舞在民族舞蹈中独树一帜,舞姿雄健洒脱,柔中有刚,矫健有力,热情奔放。“盘王节”(一般是农历八月十五举行)是瑶族的传统节日。瑶族民间音乐主要有民歌和歌舞音乐。瑶族民歌多属羽、徵和宫调式,有单声部和二声部两种形式。民歌可分为山歌、长歌、古歌、风俗歌、劳动歌、儿歌及二声部民歌等。瑶族的歌舞音乐分为两类,一类是祭祖还愿仪式中边舞边唱的祭祀歌曲,另一类是节日中的娱乐舞歌。瑶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乐器是各种类型的长鼓。长鼓是将树干挖空,制成细腰形,两端蒙以兽皮制成。
(4)侗族和侗族音乐: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邻的黔东南、玉屏、新晃、通道、芷江以及三江等县。侗族地区一向被誉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侗族诗歌韵律严谨,题材多样,尤以多声部无伴奏的侗族大歌为传统文化最精粹的部分,在文学和音乐方面都有极珍贵的价值。在美丽的侗乡,农闲季节盛行“行歌坐月”,夜幕降临,小伙子们拿着自制的牛腿琴、琵琶等乐器,踏着斑斑点点的月光,一面拉着琴弦,一面唱歌,姑娘们放下手中的活计,参加对歌。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歌主要靠口头流传。侗族民歌因南北方言区,按传统习惯分成南北两种不同的风格。侗族习俗每逢年节,村寨之间赛歌、赛芦笙,婚嫁喜事时唱盘歌、拦路歌,民间音乐活动绚丽多彩。北方方言区民歌以单声山歌为主,有一般山歌、玩山歌、白话、酒歌、伴嫁歌和其他礼俗歌曲。南方方言区民歌可分为小歌、大歌、习俗歌与仪式歌三类。小歌是南部侗歌单声部民歌的统称。大歌是集体演唱的、结构比较长大的民间复调歌曲。侗族的乐器有侗族琵琶、牛腿琴、侗笛和芦笙等。
三、教学建议
(一)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用3课时。可考虑将学习歌曲《阿西里西》和《歌唱美丽的家乡》安排一个课时;《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与《五月蝉虫唱得好》安排为一课时;聆听《瑶族舞曲》与演奏的部分内容安排为一课时。此外,也可以另作考虑安排,如只重点唱好一首歌,另一首歌曲改为欣赏;欣赏也精听一首,另两首只作浏览性的粗听即可。
(二)学唱《阿西里西》和《歌唱美丽的家乡》
1.要让学生完整地聆听录音或范唱。必要时可多听几遍。
2.学习这两首歌曲时,可先直接学唱歌词(在听录音或范唱的基础上,用听唱、模唱的方法)。然后再对照降B调和D调唱名位置练习唱歌曲的曲谱。可以在歌谱开始句的音符上方加注唱名的标记(唱名标记:do=d、re=r、mi=m、fa=f、sol=s、la=l、si=si)。必要时在全曲曲谱的个别音上也加注唱名标记。参看课本“实践与创造”的第一题谱例。这种做法体现了“降低识谱难度”、“重在感受、体验音乐”的理念。
3.在唱熟(能够背唱)歌曲后,如有条件可按彝族、苗族服饰或苗族舞蹈动作进行化装表演唱。
4.学习《阿西里西》时注意9 —12小节的大跳音程要唱准。为了表现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除注意歌曲的速度外,务必注意其力度变化的层次。此外,也可以采用固定音型或固定节奏为歌曲伴唱、伴奏。
5.学习《歌唱美丽的家乡》时,注意苗族飞歌的节奏自由、曲调悠扬的特点,尤其要注意任意延长音( )和下滑音( )的运用。特别是第9小节和第18小节的两个降音,一定要唱好。必要时要用琴或范唱加以辅助。
6.结合学习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可让学生听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或片段)。
(三)聆听《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和《五月蝉虫唱得好》
1.要完整地聆听全歌,感受、体验歌曲的基本情绪,并认识歌曲的体裁形式——混声合唱。对这首合唱来说,还应引导学生知道它包括了哪些声部及合唱中的领唱形式。
2.可以引导学生唱一唱这首歌的两段音乐素材,初步体验歌曲的风格及衬词的作用。复听时要引导学生着重体验、领会歌曲的民族风格及合唱所形成的艺术效果。
3.如时间允许,《五月蝉虫唱得好》可略听,教师作些简介。如果教学时间紧,此曲也可以不听或留待课下去听。
(四)聆听与演奏《瑶族舞曲》
1.可能的话,在课前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瑶族的资料(如:地理的、历史的、民俗的文字,图片、音像……),查阅一些有关《瑶族舞曲》的介绍材料,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初听乐曲时,可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乐曲分为几大部分?芽每部分有几个音乐主题?芽各主题的主奏乐器都是什么?芽学生有可能听出部分内容,而对听不出的内容产生期盼解决的悬念。教师可借此引导深入进行研究和探索。
3.要唱一唱乐曲的音乐主题。至少要唱唱前两个主题。在唱了主题的基础上,解决初听时遗留的问题,并进一步听出前两个主题各出现了几遍?芽基本情绪是怎样的?芽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芽总之,唱主题要为深入聆听乐曲服务。
4.复听时除解决上述问题外,要引导学生对乐曲内容进行联想想像。对学生的想像要予以鼓励,特别是学生表现出来的求异思维更要悉心爱护。因此,富有民主气氛的讨论研究是很必要的。
5.对《瑶族舞曲》的主题,可鼓励学生自选主题填词演唱。
6.演奏《瑶族舞曲》可与聆听《瑶族舞曲》结合起来,用以熟悉主题;也可以在聆听乐曲之后做参与性的实践活动。
如能引导学生提前在课下练习,对节约课上教学时间有利,特别是在教学时间紧的条件下更需如此。
[
本帖最后由 空军 于 2009-3-10 13:48 编辑
]
空军
版主
UID 236
精华
14
积分 21294
帖子 3016
奖励 4639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2-10-15
来自 吴江第二高级中学
状态 离线
#8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3-10 13: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除了细致的作品分析,更愿意看到具体教法,刘老师辛苦了。
tel:13952417150
陈晓茵
杏坛小葩
UID 10549
精华 0
积分 1024
帖子 127
奖励 364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3-15
状态 离线
#9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3-11 19:0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第三单元 瑰丽的电声
第三单元 瑰丽的电声
一、 教学目标
(一) 学习歌曲和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对电声音乐的兴趣。
(二) 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并用圆润、流畅的歌声表达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 欣赏古筝演奏和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歌唱晚》,感受、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美感,并与现代电子音乐的音响效果相比较,感受、体验电子音响合成器的效果。
(四) 欣赏《夜莺》,感受电声乐队的音响效果,学习有关电声乐队和电子音乐方面的知识,并应用电声乐器或电子合成器等方法为《大海啊,故乡》编创前奏或尾声。
二、 教材分析
(一)《大海啊,故乡》
1、歌曲分析:《大海啊,故乡》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创作于1983年。音乐通俗易懂,格调高雅,优美动听,感情真挚,是一首深受欢迎、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
歌曲从“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开始,通篇质朴深情,如叙家常。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歌曲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动听,平易近人,节奏严谨。虽然采用三拍子,但不拘泥于这种节拍通常的强弱韵律,而以切分、附点等手法使其变化无穷。
歌曲为F大调,3/4拍,小行板速度,结构为单三部曲式。
歌曲的结构十分简洁,如果除去反复部分,前后只有四个乐句。前两个乐句为第一段,富有叙事性,乐句朴素无华。后两个乐句为第二段,情深意长,表现出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第一段(前两个乐句),用较平稳的旋律起句,第2、4小节的大跳音程,像是平静的海面上不断涌起的浪花。第二句的结尾,以稍加拉宽的节奏结束了这一段落。第二段(两个乐句),旋律向上五度以属音做第二段的句头,重复使用第一段的节奏。更加深了对大海的爱恋之情。第二段中出现的新节奏与歌词紧密相连,仿佛是对祖国母亲深情的呼唤,使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渔舟唱晚》
1、乐曲由来: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渔歌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在《腾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关于这首乐曲的来历,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古琴演奏家娄淑华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山东古曲《归去来》的素材改编而成。另一种说法是山东古琴家金灼南根据流传于山东聊城地区的民间传统筝曲《双板》及其演变的两首乐曲《三环套月》和《流水激石》改编而成。20世纪30年代,金灼南将此曲传给娄淑华,娄淑华在进一步改编时,在乐曲的后半部分充分运用了筝的“花指”技巧,使音乐意境更为鲜明、生动,从而使这首筝曲得以广泛流传。
2、音乐分析:《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乐曲的前半部分(第一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以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二、三段),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4、电子合成器演奏《渔舟唱晚》:由电子合成器演奏的《渔歌唱晚》,以其奇妙的音响模仿古筝的演奏,以及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使这个古代的乐曲增添了现代的气息。
(三)《夜莺》
乐曲分析:《夜莺》是一首充满中国古典音乐曲调的现代电声音乐作品,是雅尼在北京紫禁城和印度泰姬陵及各种专辑中最吸引人的作品之一。对于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雅尼自己是这样描述的:“我时常聆听自然之声,因为我能够从中学到保持平衡的法则。记得几年前,大约是1994年,我在意大利威尼斯的时候,每当落日时分,这时夜莺就会来到我的窗前唱歌。它的歌声美妙如丝,令人陶醉,因为这鸟的歌声包含这么多的词汇、节奏和旋律,我为我们之间无法用对方的语言进行交流而深感遗憾。直到几年后,当有人向我介绍中国笛子的时候,我才发现中国笛子与夜莺的歌声在音调上有着许多共同的地方,特别是在高音区。所以,我决定为中国笛子谱写一首曲子。我想今天这只夜莺如果能听懂我们的音乐语言,并参加我们今天的音乐会的话,它一定会和我们一起歌唱。”
《夜莺》的特点是乐曲中加入了中国的竹笛。笛子的悠扬、清越,小提琴的婉转、飞扬,大提琴的低沉、肃穆,还有钢琴和电声乐队的雄浑、壮丽,最后还有人声的加入,充分显示了乐曲的独特魅力。乐曲为G调,4/4拍,中速。调式带有五声音阶色彩。乐曲开始有一个引子,引子之后乐曲包含两个乐段,这两个乐段都是由两个主题多次变奏而成。
引子(1-14小节)用笛子演奏,节奏舒展、自由,在引子的最后延长音上,加进了模拟夜莺歌唱的装饰音。第一段(14-42小节)包括七个乐句。第一和第二乐句十分相似,仅在当中的几个音上作了改动,但是乐器的演奏上不断变化,第一乐句加进钢琴,第二乐句加进笛子。乐曲的第一主题反复、变奏出现了很多次。第三乐句是第二个主题,第四和第五乐句又是稍作变奏的第一个主题,乐队和笛子交替演奏。第六和第七乐句是稍作变奏的第二个主题,乐队全奏出雄浑、壮丽的效果。 第二段(42-结束)第二乐段包含八个乐句。都是第一主题的变奏反复,每次变奏的变化都不很大,但是各种乐器的变换发挥了各自的特色,给人以新颖的感受。第一乐句,乐队和笛子的交替演奏;第二和第三乐句,乐队加进小提琴独奏,第四乐句,出现乐队大提琴独奏;第五乐句,乐队加小提琴和大提琴的交替演奏;第七个第八乐句,乐队又加入合唱的音响。最后的延长音加进笛子模拟夜莺歌唱声的装饰音调
三、 教学建议
(一) 课时分配:本单元可分3课时。课时分配可有多种方案:一、第一课时:学习歌曲《大海啊,故乡》,对比欣赏《渔舟唱晚》,第二课时,继续学习歌曲,欣赏《夜莺》,第三课时,完成歌曲学习,并创作《大海啊,故乡》的开头或结尾 二、第一课时欣赏《渔舟唱晚》和《夜莺》,第二课时学习《大海啊,故乡》,第三课时继续学习歌曲,并用电声效果创作《大海啊,故乡》的开头和结尾。
(二) 学习《大海啊,故乡》
1、 从实际出发选择教歌方法。《大海啊,故乡》在社会上流传较广,部分学生可能比较熟悉,估计有一些学生已经会唱或部分会唱。这首歌旋律舒缓,短小易学,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因此要视学生的视唱能力和学生原有的基础决定教歌方法。可以在听完范唱后,接着视唱曲谱或学习唱歌词,尽快学会歌曲,留下较多时间做歌曲的艺术处理,有条件的学校亦可学唱英文歌词。在课前要做学生情况调查, 了解学生的原有基础,确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
2、 在歌曲的艺术处理时,注意发掘歌曲的音乐要素的两个特点:一个是注意歌曲中的主导节奏,体会大海波涛起伏荡漾的感觉。另一个是注意第一、三、五乐句中的“大海啊”的情绪的不同层次,使歌曲的演唱能更好地表达对祖国和对故乡的深情。
3、 为歌曲《大海啊,故乡》设计开头或结尾的音响。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比较简单的做法是:在前奏或尾奏中加入模拟自然界的音响,如海鸥的鸣叫声,大海的浪涛声等,也可以加入其他各式各样的音响设计。
(三) 欣赏《渔舟唱晚》
1、 关于乐曲的意境,可作简要的描述,也可用音画加以辅助。有关乐曲的出处等可不必介绍,着重从乐曲的音乐要素入手引导欣赏。第一段,旋律比较舒缓、上口,可以练习唱一唱,或者要求唱熟,在复听时轻声随唱。第二、三段比较快,可要求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击拍或单手小动作划拍。
2、 这首乐曲的欣赏重点在于比较体验古筝演奏和电子音响合成器演奏的不同效果。关于电子音乐、电子音响合成器的知识也不必过多介绍,重点在于感受。也可以在指出曲名后,先不介绍乐器而让学生倾听,要求学生说出是用什么乐曲演奏的?肯定演奏乐器后再引导进行讨论,比较两者的不同效果,谈谈喜欢哪种乐器演奏,让学生各抒己见,不必得出一致结论。
(四) 欣赏《夜莺》
1、 关于雅尼和他的电声乐队不必多做介绍,重点在于体验音乐和评价音乐。对于电子音乐和雅尼音乐、乐曲《夜莺》都要提倡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评价,包括是否喜欢,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预计未来的发展等等。
2、 结合欣赏可简要说明《夜莺》中使用的乐器,乐曲表现的原因特点等。提倡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了解和拓展雅尼及电子音乐这方面的知识。
[
本帖最后由 陈晓茵 于 2009-3-11 19:12 编辑
]
陈晓茵
杏坛小葩
UID 10549
精华 0
积分 1024
帖子 127
奖励 364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5-3-15
状态 离线
#10
使用道具
发表于 2009-3-11 19: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其实现在学生接触的大多都是电声乐队,所以对电子音效不会太陌生。本单元最主要还是多采用对比法,分组讨论等多种手段让学生自己体验传统乐曲与电声模拟乐器之间的差异。教师不要对孰好孰坏进行断论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行知论坛
行知广场
> 走进陶行知
说陶论教
> 家校彩虹桥
> 教育三棱镜
> 愉快教科研
> 在线班主任
> 与书文作伴
课改沙龙
> 语文教学论坛
> 英语教学区
> 各科教学杂坛
艺术教育
> 艺术茶馆
> 红梨坊
幼儿教育
> 园本研究ABC
> 热点问题互动区
> 幼教资源百宝箱
学生热线
> 成长你我他
姑苏陶苑
> 在线办公
> 学陶长廊
> 陶研资讯
> 主题聊吧
行知水库
> 生活时空
> 站务管理
> 访客留言簿
论坛存贮室
> 一报二网互动区
> 鲈乡新苗 专区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个人空间管理
基本概况
流量统计
客户软件
发帖量记录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在线时间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09-3-22 04:42
Powered by
5.5.0
© 2001-2007
Processed in 0.179879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行知网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