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江 行 知 网                    


 
标题: 分湖涟漪——芦墟镇中心小学教师专栏
沈群英
杏坛小葩
Rank: 1


UID 3065
精华 0
积分 2490
帖子 320
奖励 871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3-2-28
来自 芦墟镇中心小学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3-9-22 16: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分湖涟漪——芦墟镇中心小学教师专栏

芦墟镇中心小学教师专栏开通了,请各位芦小的教师把你在教育、教学中的心得、体会、感悟,发布在此,让我们在专栏中讨论,在讨论中成长。:p
顶部
沈群英
杏坛小葩
Rank: 1


UID 3065
精华 0
积分 2490
帖子 320
奖励 871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3-2-28
来自 芦墟镇中心小学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3-9-22 16:5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同学,你想怎么做?
——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设计实验

当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结论后,谁都希望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因而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设计实验,力图证明自己的结论正确。教学中,我们必须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要求,教给他们设计实验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完成好这一教学过程。
设计实验实际上是学生提出假设结论后,由假设结论演绎出的一个表现结论正确性的模型。各组学生用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演绎模型分别验证,当各验证结果都说明结论是正确的时候,假说则上升为科学理论。
学生所设计的实验,绝大多数为模拟实验,即对照提出问题前所观察的事实模拟实验。有时也会有一些对比实验被设计出来。学生所设计的实验的方法,往往是把以前在课堂上做过的实验进行改造加工。
如在小学自然第七册《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教学中,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时,学生就模仿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设计出:用一个烧瓶,上面套上一个气球,用皮筋把口子扎紧,然后把烧瓶分别放在冷热水中,看气球是鼓起还是瘪下。
这个实验的设计,受到了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的启发。这两个实验的基本构造相似,为了能看到气体热胀冷缩后气球鼓起的现象,有的同学在设计时,用了一个大水槽,在水槽中加了足量的热水,使烧瓶内气体充分膨胀,溢出烧瓶,使气球撑鼓。
经过一定的训练后,有时学生也会设计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对比、定量实验。
开始时学生都感到有些困难,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要设计好“教”的过程,首先要“教”,教给他们设计实验的方法,以后逐步地由“扶”到“放”,在教、扶、放的训练过程中,学生独立设计的能力会越来越高。
教给他们设计实验的方法,不仅要教给他们某一实验的实验方式,还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式,为了帮助学生有条理、清晰地思维,教学中我设计出几个问题,按照教师的问题顺序去思考,学生做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1 实验的对象是谁?实验什么内容?
这个问题是帮学生明确:谁?什么内容?如设计气体热胀实验时,学生就会按要求首先明确实验对象是空气。实验什么呢?看空气受热后胀不胀。
2 可以使用什么材料来实验?实验怎么做?
这个问题是帮助学生思考:用什么?怎样控制条件?如果想做空气有无热胀性质实验的实验。在明确了第一个问题后,学生就会设想空气得装在哪里?空气胀不胀怎样看呢?怎样给空气加热呢?当这几个问题解决以后,实验方法也就产生了。
3 实验的结果怎样判断?
这个问题是教给学生判断验证的思维方法。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这里要有“如果…如果”的句式,也就是要求学生提出二种以上的实验结果,以及根据不同的结果判断的方法,启发学生提出:如果实验出现某某现象,则说明空气没有热胀的性质;如果实验出现某某现象,则说明空气有热胀的性质。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设计实验过程的思维方法,有了一个基本模式,条理自然就会清楚,实验的能力自然就会逐步加强。
备课中,除了应准备好指导学生的思维方法外,对学生所能设计出的实验种类,教师也应有 充分的预想,并能按预想的方法,准备出实验用的材料。
备课中,我设计了多种研究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方法,准备了多种分组实验的材料,但在上课时,学生的设计一般只能达到4—5种,虽然有些材料上课用不上,但上课时心里就有底了。
为了使学生的设计不会过于分散,课上一般按小组设计,实验设计的教学过程完成后,课的绝大部分任务就算完成了。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的一点总结,很多地方还有待商榷,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批评和指正。


[ Last edited by 沈群英 on 2005-9-8 at 21:32 ]
顶部
沈群英
杏坛小葩
Rank: 1


UID 3065
精华 0
积分 2490
帖子 320
奖励 871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3-2-28
来自 芦墟镇中心小学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3-9-22 17: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请兄弟学校的老师多多指教

芦小教师专栏刚刚开通,在这里还是个刚呱呱坠地的婴儿,希望兄弟学校的老师多多关照我们,为我们多提宝贵意见:)
顶部
跳蚤
烟雨游友
Rank: 1



UID 3043
精华 0
积分 42
帖子 7
奖励 7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3-2-27
来自 芦墟镇中心小学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3-9-22 17:3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我也来凑凑热闹

终于看见我们学校的专栏了,以前好羡慕其他学校有专栏哦。现在我们也有了一个“家”!真好:p
顶部
跳蚤
烟雨游友
Rank: 1



UID 3043
精华 0
积分 42
帖子 7
奖励 7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3-2-27
来自 芦墟镇中心小学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3-9-22 17:4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怎样让学生在晨会课上真正“大家说”

自上学期,我校开展“晨会课”大家说以后,老师们反响热烈,都认为这种改变晨会课教师单一的讲、学生单一的听的方式非常好。可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说”其实只是那么几个爱发言的同学在说,有的同学,即使轮到他做晨会课的主持人,也只是寥寥数语,自己讲完就算,怎样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晨会课“大家说”呢?
   希望各位老师来参加我的讨论:)
顶部
陆正方
无畏牛刀
Rank: 2



UID 1988
精华 6
积分 4589
帖子 706
奖励 758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2-12-17
来自 鲈小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3-9-22 22:1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曾经,我也是芦小的教师。祝贺分湖涟漪:)
顶部
张菊荣
总版主
Rank: 5Rank: 5



UID 2
精华 37
积分 35730
帖子 5112
奖励 8053
阅读权限 101
注册 2002-9-12
来自 吴江市教育局教科室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3-9-23 05:5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成长是一种过程,一种自主参与的过程。
顶部
李彩芬
烟雨游友
Rank: 1



UID 3067
精华 0
积分 313
帖子 55
奖励 31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3-2-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3-9-23 14:15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这是一篇案例评析

转危为喜
——让偶发事件成为课堂教学的润滑剂
【案例】
每当我看到漂亮的挂历时,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发生在学期末的那一幕。
那天,我夹着教案和美术课本去五年级(2)班上课,走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只听见从五(2)班的教室内传出了闹哄哄的吵杂声,:“怎么回事?”我正纳闷呢。
铃声响了,我谨慎地进入教室,目光四处寻找着。师生问好后,我发现朱斌同学的双手正伸入课桌把玩着什么?我走近朱斌:“请你把东西拿出来。”朱斌同学愣了一下,惊慌失措地把黑乎乎的曲状东西放到我手里,我定睛一看“啊!是蛇”再仔细琢磨,原来是条橡胶蛇,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了,那一瞬间,来自我内心的恐惧稍稍有所平息。在我发现目标的那刻起,朱斌的眼神一直注视着我,他紧张得鼻尖上冒出了小汗珠,教室里鸦雀无声,安静极了,象是在等待我的大发雷霆,可是我什么也没说,作为教师我马上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走上讲台。突然,一个灵感在脑中闪现,我举着“蛇”微笑着对大家说:“我们班的男同学为老师找到了画画的好题材。这学期的新课都教完了,我们正好可以以“蛇”为题材进行主题画创作,作为学期总结,你们说怎样?““好!”朱斌喊得最大声,这时我抓住时机引出课题《蛇》——挂历设计,“下面我得请朱斌同学在黑板上画条蛇。”他一丝不苟地从蛇头画到蛇尾,把蛇画得非常具体写实,我当即表扬了他,并且让其他同学仔细观察蛇的各部分比例及动态,接着我出示了四个问题:“1、2001年是什么年?2、蛇的基本造型是什么?3、蛇的习性和特点?4、你对蛇的感受?”在经过了学生们的互相讨论后答案一一被解决,在回答第3、4个问题时,有些同学显得特激动,讲起来滔滔不绝,情节精彩极了。如蛇在冬季要冬眠,蛇爱吃田鼠,有些蛇还特别喜欢吃鸡蛋,甚至连怎么个吃法都能讲上老半天。至于对蛇的感受,大部分同学都觉得恐怖、可怕,只有小部分男同学认为蛇很可爱、很亲切------此时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我笑着对同学们说:“我们这节课了解了蛇的许多知识,我提议我们给蛇来个大解放,把它人格化,用夸张拟人的手法,给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让它们也能欢度佳节。凡是人类能享受到的,蛇都能享受,好不好?借此,可为蛇年设计一本漂亮的挂历。听我这么一讲,孩子们立即活跃起来,没等我把话讲完,学生们都已拿起了手中的彩色画笔……
《蛇的化装舞会》许多蛇先生、蛇小姐穿着十分希奇古怪的服装,正在欢快地跳舞,整幅画面热闹精彩,《蛇的快乐一家》蛇宝宝、蛇妈妈、蛇爸爸正围坐在电视机旁唱卡拉ok,《婚礼》蛇新娘、蛇新郎披红挂彩、喜形于色……一幅幅画面艳丽、新颖、生动,真可谓百花齐放,让人看了忍俊不禁、爱不释手,我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们一起来讲评画面中的精彩部分,学生们都总结得别具特色:如有位学生在评价时说:“《蛇的快乐一家》这幅画运用了色彩的对比,将蛇身上的鲜艳衣着与深色调的背静形成对比,效果很好。”再如,杨雨红同学是如此评价的“整幅画着重运用了夸张手法,把蛇的头部位夸大并适当变形,突出了主题,真好!”……听着同学们煞有其事的评论,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知道同学们不光想象、绘画能力提高了,同时他们的分析、欣赏、审美和表达能力也在提高。在课堂的结尾,我还鼓励学生试着用蛇的内容去设计卡片、设计邮票、设计标牌……学生们学得真是意犹味尽。下课铃响了,我呼出了一口气,好紧张啊!整堂课的“转危为喜”对我来说确实是印象深刻。课后,我表扬了朱斌同学的画,同时批评了他的调皮。
【解读】
课后,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可以将本堂课的可取之处归纳为以下三点:
㈠不让偶发事件成为课堂教学的绊脚石
研究表明:好奇、好动、好胜是大多数儿童都普遍存在的共性,在课间、课后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特别在课堂上教师若不能正确引导,采取有效措施,课堂教学将陷入困境,教师则会非常被动,因此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去扭转课堂中的尴尬场面,这是非常重要的。在本堂课上,发现朱斌同学玩“蛇”,教师没有加以呵斥,而是马上调整好情绪,并且以“蛇”为题材来上这节课,学生觉得很突然,自然而然的将注意力集中起来了。教师这样来处理这次的偶发事件是非常明智的,课堂教学的秩序得到了维持,学生也有了上课的兴趣。在此要提醒广大教师,不要将课堂的偶发事件成为教学中的绊脚石!正确处理、理性思维是关键。
㈡摆正教师在偶发事件中的角色
这节课收获最大的不是学生,而是教师本身。从这堂课出现危机到转危为喜,这个过程,教师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教学的成与败。作为教师绝不能因循守旧,不能把自己死死地定位在教授者这一层面,而应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灵活地运用教学规律恰当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变不利为有利借以催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触发学生审美能力、创新精神的形成。就象在课中,如果教师一味的指责这位学生,大骂班中同学,学生的逆反心理会使教学无法正常进行,教师恼羞成怒,导致师生感情出现严重的危机,课无法上下去了,要画好画也就更不可能了。教师的高高在上会使学生在无形中降低了对教师的尊敬。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就是由于教师的容忍、尊重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注意力也比往常更集中了,是什么原因呢?因此,不能否认在教学中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和爱护学生,摆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是何等的重要啊!
㈢让学生的兴趣成为偶发事件转危为喜的纽带
另外,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实践,发现了一个重要问题,让儿童在接受感兴趣的新事物时心情会处在兴奋、喜悦的状态中,这时鼓励孩子开动脑筋,多想多提问题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变得事半功倍。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与教师的循循善诱、精心启发有关,因此可以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有创建的思维,它走出常规的思维状态,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有限的而是无限的,它能独具慧眼,独具匠心,表现与众不同。学生虽然不能说个个都是天才、神童,但的的确确蕴藏着惊人的潜力。从这次的学生作业就可以看出这堂课确实是成功了,它的成功就在于教师的宽容、在于教师的正确的主导作用、在于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的思维在无形中得到了发散,得到了创新。在教师宣布用“蛇”作为上课的题材时,朱斌同学的兴致是那么的高涨,愉悦,而朱斌同学的好心情带动了全班同学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有了兴趣,学生的讨论变的有思考、有价值;有了兴趣,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有了兴趣,学生的绘画内容更充实了。让学生的兴趣真正地成为了偶发事件转危为喜的纽带,同时也让教师懂得了尊重和宽容是上好课的关键。
如果每一名教师都能够顺应学生的发展规律,掌握科学艺术独特的教学方法,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吸取新的营养,不让偶发事件成为课堂教学的绊脚石,那么课堂将会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乐园!
顶部
品品
杏坛小葩
Rank: 1



UID 1393
精华 2
积分 2825
帖子 427
奖励 588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2-11-22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3-9-23 15:3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分湖涟漪,好名字!
愿我们学校的专辑越办越成功!
顶部
沈群英
杏坛小葩
Rank: 1


UID 3065
精华 0
积分 2490
帖子 320
奖励 871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3-2-28
来自 芦墟镇中心小学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3-9-24 08: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希望

希望我们芦墟镇中心小学的全体教师都来发帖,利用行知网带来的便利,一起来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07-1-6 02:47

    Powered by 5.0.0  © 2001-2006
Processed in 0.123273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行知网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