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知 网 
» 游客:  注册 | 登录 | 会员 | 帮助

RSS 订阅当前论坛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3  2/6  <  1  2  3  4  5  6  > 
     
标题: 艺网情深(艺术区访谈汇编)  
  本主题由 秦文娟 于 2006-4-26 08:11 置顶 
 
王展鹏
副总版主
Rank: 5Rank: 5



UID 225
精华 38
积分 20177
帖子 820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2-10-14
来自 吴江市南麻中学
状态 离线
七、 “养鸡论”
芳芳:张校长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校长!向你致敬!试问:在花园式的校园里,您希望培养怎样的学生!  
张玉昆:芳芳老师,您好!你是否听到过我的“养鸡论”?在花园式的校园里,我希望培养出“市场上人们喜欢吃的草鸡”,而不是“山黄鸡”。
本当我不想再谈我的“养鸡论”了,展鹏老师一定要我谈,那我只能再谈谈我的“养鸡论”了。我的“养鸡论”,是96年在南麻中学时抛出来的。当时,我清醒地看到我市初中界少数学校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素质教育难于推进,大部分学校在片面追求中考升学率。如长期下去,我市初中教育很可能会走进死胡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大胆在本校向教师提出,我们要培养“草鸡”,不能培养“山黄鸡”。我把我们初中学校的两种教学方法(即一种是学校以“大运动量”的题海战来提高学生的考分。这种方法,其效果十分明显,但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了高中后,没有发展后劲,高中教师不受欢迎,这就是“高分低能”。另一种是,学校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方法,见效较慢,考分并不很高,但到高中后,学习潜力大,后劲足,高中教师很受欢迎。)比喻为两种养鸡方法,前一种为“圈养山黄鸡法”(每天多次喂精饲料,长势很快,但肉疏松,味不鲜美),后一种为“农村家庭养鸡法”(自己到处寻找食吃,长势虽慢一点,但肉结实,味鲜美)。在南麻中学时,我是极力倡导后一种教学方法的,得到了教师的认同,学生也非常接受,社会也赞许,一些教育领导和专家也认可。《苏州教育》曾专题报道过我的“养鸡论”。目前,我还始终认为,在我们大部分学校中,还习惯于在培养“山黄鸡”,真正培养“草鸡”的学校还很少。我所在的 学校也是如此。一种新的观点要被人们接受和认同,并能按照此观点去实践、推广,是多么的艰难啊!我想,总有一天,人们会接受我的这些观点的。
陈洁:是呀!只有自由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个性特长的孩子,可是“放养”可行吗?采取什么具体措施达到对孩子进行“放养”式的教育呢?
张玉昆:我的“养鸡论”只是一种粗浅的比喻,并不十分确切。至于家养草鸡饲养的方法是以放养为主,而我所讲的学校中培养“草鸡”学生的方法不是“放养”,而是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即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千万要注意,不能“放野”,要放得开,收得住。其实,现在的新课改要求与我的“养鸡论”观点相似。




用心感悟艺术,世界其实很美!
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的小灵通:0512-62507526

2006-4-24 10:42#11
查看资料  Blog  发短消息  顶部
 
王展鹏
副总版主
Rank: 5Rank: 5



UID 225
精华 38
积分 20177
帖子 820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2-10-14
来自 吴江市南麻中学
状态 离线
八、关于学校管理
石少华: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请问张校长你是如何将您的团队整合到最佳状态的?
张玉昆:石老师,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当前,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团队精神,尤其是我们学校更要提倡团队精神。作为一所学校的管理者——校长,如何将自己的团队整合到最佳状态,我的体会是:一、为全校教职工确立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即具体描述学校今后发展的前景。同时,每年要向全校教职工提出一些具体的奋斗目标。这些目标一定要让全校教职工所认同。这样,可以大大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凝聚全体教职工的力量。二、想方设法提高教职工的经济待遇。具体方法是,通过制定一系列考核制度,将工作实绩与经济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实行制度管理、科学管理。三、落实层层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的办法,调动学校中层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中层管理者的工作绩效也要与报酬挂钩。四、与教职工多沟通,关心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采取多表扬鼓励,少指责批评的方法,使教职工在学校能持有一个良好的、平稳的心态工作。等等。我想,做到了以上四点,学校一定能有一个良好的团队,学校的工作就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石少华:您对您团队的业绩考核标准是什么?是比赛获得好的名次吗?
张玉昆:对团队业绩考核的标准是什么?比赛获得名次是一个方面,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不是唯一的一个方面。还要看平时的诸多工作。例如,学校要搞文化艺术节,这就需要全校艺术教师通力合作,对计划的制订、内容及时间的安排、文艺会演时的舞台设计等,都要让教师献计献策。记得,02年,我校要搞一个校徽、一面校旗,就发动全校教师参与设计,并对录用者予以奖励。结果,我们的陈晓茵老师和徐忠明老师分别设计的校徽和校旗被录用了。学校对这两位老师予以物质奖励。我校的其它活动,如校运会、科技节等也是如此。还记得,去年我校在广播操比赛中,为了能积极参与,冲出片赛,争取在市级比赛中获奖。我校体育老师和班主任通力合作,最终取得了市二等奖的好成绩。即使不得奖,我也非常满意。因为在这次活动中,师生们都很努力了,学生们在大操场上经历了一次团队合作精神的教育。
石少华:张校长你对艺术这么支持,其他学科老师吃醋吗?
张玉昆:不!我对所有学科老师的工作都是支持的。举一个例子吧,今年本当要参加苏州市风筝比赛,劳技老师提出要为学生购买风筝,我完全同意。我与劳技老师一同去苏州购买,并花了380元买了一只“长龙风筝”。我还打算,明年春天我校要举办首届风筝节。劳技老师激动极了。学校老师为了工作向我提出一些要求,我不会不答应的。这就是我们当校长常说的:校长应关心教师!
异乡客:张校长,您好!我是一名来自异乡的中学美术教师,来吴江的这些年,我亲眼看到吴江艺术教育发生的变化,我个人成长得益于我们学校的老领导,因为他没有把我当成外地老师看待,对我的生活工作关怀备致,使我迅速融入这个集体。
请问,您现在的单位有这样的人吗?您是如何感情留人、政策留人的?
张玉昆:这位不知姓名的老师,您好!我知道你和南麻中学的王展鹏老师一样,都是来自异乡的中学美术老师,都为吴江的艺术教育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此,我向你以及所有来自异乡的艺术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目前,我校也有像你这样的老师,但不是艺术老师。前几年,由于吴江教育的迅猛发展,大量引进了外地老师,外地老师已成为发展吴江教育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具有重要作用的力量。因而,作为一名教育领导者来说,要关心好外地老师。我校现有20多名外地老师,都是近两年招聘来的。如何关心他们、培养他们、留住他们,这是一个重要课题。我的实践体会是:一、对他们像本地老师一样,一视同仁;二、尽力为他们解决好生活问题(住、吃等);三、每年中秋节时,举行外地老师“中秋”茶话会,为他们安排好晚餐,每当他们生日时发一盒蛋糕;四、为他们牵线搭桥,解决好婚姻问题(这方面不是我自己做,由工会做);五、努力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让他们感到在震泽一中工作是不错的。等等。
离子:在本市的绝大多数初中,艺术教师与中考必考科目(语、数等)老师之间却存在着诸如分配、待遇上的矛盾。很多校长常常是顾此失彼,有时更是使得两头都有怨气。很想 听听张校长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张玉昆:这个问题是目前初中学校存在的普遍问题,我校也是如此。我以为,艺术教师(包括其他小学科教师)与中考学科的教师在享受教学质量奖时,有一点区别是正常的,毕竟中考学科教师所承担的压力大、风险大。然而,学校领导应为其他学科的教师制订其教学成果奖,让他们也能享受获奖的机会;对有突出成绩的老师可以实行重奖。这样,差距可缩小一点。
异乡客:祝贺张校长振兴计划再战告捷,我认为,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是非常关键的,现在有人忌讳谈质量,似乎谈质量就不是素质教育,就碰了高压线,而事实上,质量意识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办让老百姓满意的学校应该成为我们的理想与追求。我注意到张校长在校长寄语中有关于质量的说法,请您就教学质量的问题谈谈您的看法好吗?  
张玉昆:“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的生命线。”作为一名校长应坚定不移地把教学质量紧紧抓在手中。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去年,在震泽中学提前招生的100名中,我校只进入一名,压力相当大,导致初一有不少优秀生往青云中学跑(民办初中录取了还要跑)。为此,今年我们吸取了教训,狠抓、早抓了优秀生的辅导,终于在这次文理综合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校有十五名学生进入)。我认为抓素质教育,关键要抓好文化知识质量的教育,这一教育抓不好,就谈不上抓素质教育。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文化知识是根本,是基础。如果没有文化知识这一基础,其它各育就难于培养和发展。你说对吗?




用心感悟艺术,世界其实很美!
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的小灵通:0512-62507526

2006-4-24 10:42#12
查看资料  Blog  发短消息  顶部
 
王展鹏
副总版主
Rank: 5Rank: 5



UID 225
精华 38
积分 20177
帖子 820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2-10-14
来自 吴江市南麻中学
状态 离线
九、谈谈当校长的感受
玻璃樽:张校长你好:如果让你年轻二十岁,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张玉昆:假如我年轻二十岁,我想“下海”从商,做一名千万富翁。
郝松德:这个回答让我有些意外。我绝对相信,以张校长的人格魅力下海经商,千万富翁是一定能实现的。很想听听张校长为什么不继续选择做一位名校长呢?
张玉昆:郝老师,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假如我再年轻二十岁,我会选择下海经商。因为,我当了十八年的校长,当得太累、太苦了,尤其是目前当校长,你们当教师是体会不到的。我曾经对我作过自我剖析,我适宜从事搞经济工作。不过,这只是一种假设罢了。现在,我还是要当好这个校长。
石少华:张校长您累吗? 张校长您这么辛苦,累吗?
张玉昆:大凡校长工作都是辛苦的、很累的。当然,不同学校的校长,其辛苦、累的程度是不同的。学校各方面工作理顺了,教学质量上去了,办学层次提高了,又不愁经费,且在该校时间长了,固然,这个校长可潇洒了。我在南麻中学任校长时,开头几年也是辛苦的,到九六年后,开始轻松一点了。九九年到黎里中学又开始忙碌了,因为我自加压力,自讨苦吃,要创办什么“柳亚子中学”。二00一年,我又来到震泽一中,工作环境更艰苦了,工作压力更大了。我常说自己是一名学校的“拓荒者”,因而更显得辛苦、劳累。要惬意也是可以的,什么教学质量、办学条件、教师待遇等都不管。那这样的校长怎么不被老百姓唾骂呢?!然而,我常常有这样的体验:工作最苦、最累,只要所在地的老百姓大多认可我这个校长了,那我就心满意足了。至于上面领导怎么看待你,我无所谓。目前,我的工作虽然辛苦一点、劳累一点,但我看到了学校的希望,劳累一点、辛苦一点也值得。因为这是人身价值自我实现的体验!谢谢石老师的关心!
  
十、感受“艺术茶馆”
秦文娟:这几天茶馆有了您,生意特别兴隆.我们艺术老师都在细细品味着您沏的茶,我们被您的人格深深的吸引了,我们被您的工作热情深深的吸引了,我们被您的领导艺术深深的吸引了……
张玉昆:首先谢谢你的赞誉!也感谢你给我一次与全市艺术教育界的朋友们交流的极好机会。这几天来,我是潜身心地投放到“茶馆”里去的。每当我在解答朋友们的问题时,我是用心地去思考、去回忆(回忆过去的一切)、去回答。几乎本周的学校工作都抛弃了。几天来的交流,我深感愉快、幸福!今天是星期五了,马上就要完成我的任务了,我觉得时间太短。我留恋“艺术茶馆”,如此的留恋。以后,你不邀请我,我自己也会来。可能,我将成为“艺术茶馆”的常客。
沈正元:坦诚的交流,思想在这里碰撞!美好的畅想,愿景在这里筹划!祝玉昆校长的理想早日实现!




用心感悟艺术,世界其实很美!
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的小灵通:0512-62507526

2006-4-24 10:42#13
查看资料  Blog  发短消息  顶部
 
王展鹏
副总版主
Rank: 5Rank: 5



UID 225
精华 38
积分 20177
帖子 820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2-10-14
来自 吴江市南麻中学
状态 离线
走近生态性课堂

【内容提示】本次沙龙,娄小明老师针对生态性课堂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作了阐述。
【关键词】生态性课堂 本体论 认识论 方法论

对生态性课堂的认识

王展鹏:生态课堂是指课堂的自然状态吗? 烦请小明先界定一下生态课堂!
娄小明:所谓生态课堂,就是以生态学的方法、观点来研究课堂教学。
课堂的主体是人,课堂的生活是一种独特的生存状态,所以生态性应该是课堂的本质生活特性。
    人们在课堂这一独特的环境中生存,扮演着各自不同的生活状态,享受着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课堂就像是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
    我认为,首先对生态性课堂的本体作一下探讨,可以从生态的定义入手,即什么是生态性课堂?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特点是运用系统论与控制论的方法,从微观到宏观的各个层次认识生物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对于可持续发展、资源管理、物种保育等生物学基础理论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热点研究的深入,不断促进生态学的发展。
艺人:请问,您的生态课堂的构想是从何而来的?
娄小明:我对生态性课堂的感想源于这两个生活起点:
一次是去参加在无锡举办的“教海探航”活动,中午在旅馆稍事休息后就到市会议中心去听课,看到那高大的礼堂就产生了一种想法。所谓的一些公开课,从一个更广阔的时空来看,就是在一个特定的场所,由一些特定的人群怀着一种特定的目的进行的一次交往罢了。大多数的课只不过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对于学生的整个生活来看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课堂交往结束后学生还是会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回到原来的教学环境、教学行为、师生关系……
    另一件事是与一个中学老师的闲谈,该老师谈到,由于一些中小学出现了民办班,导致学生出现了两极分化,成绩好的更好,成绩差的更差。我开玩笑的说,就像是一个被破坏了的生态系统,山中无老虎,猴子当然要称大王了。
胡继渊:现在“生态型”概念满天飞,生态型课堂内涵是什么?值得进一步研究。课堂教学关健是质量问题,归宿是学生素质发展问题。
娄小明:教学的生态研究在国外已经有半个世纪之久,所以也说不上是什么新鲜事物。
所谓生态研究,就是以生态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定义不是十分明确,不是一个“直接”定义)
    生态研究在国外可以分为两个流派,一种是以个体心理为研究目标的微观研究,一种是以文化传播为研究对象的宏观研究。前者起源于40年代,代表人物为巴克,可以分为两个流派,一种是对不同教育环境下的教育现象做对比研究,一种是对一定环境的个体心理发展作研究,采用的方法是自然研究方法。后者起源于70年代,代表人物是巴顿,着重研究文化价值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今天我们主要来探讨两个内容:1、生态型课堂是一个怎样的系统。2、怎样的课堂是一种生态性的课堂 。对于后者的回答可能是解决胡主任的问题的有效途径。
娄小明:从教育对象来分:领导、校长、老师、家长、学生组成一个系统。
从教育学段来分: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可以分为一个系统,所以出现了幼儿园提前教学的现象。
    从教学管理来分:校长室决策——各科室分工——各学科老师实施是一个系统。
    ……
空军:既然讲到“生态”,上面这些排列叫做“食物链”更合适。
娄小明:有道理。关键是能不能让“低级生物”获得反击的权利,专制不是一种合理的教学环境,只有自由才能促进课堂的发展。以下这个案例可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
    上一节课上《园林》,课堂教学进行得不太顺利,当我刚讲完,下课铃就响了,一位同学禁不住当场就抱怨起来,“还没画,就下课了。”话语中充满了无奈,甚至……当时我就以同学们回答问题不积极为理由予以反驳,这样的解释连我自己也感到力不从心。
  今天上课前,我让学生给老师的课堂教学提提意见。果不其然,一位同学反映道:“老师,你说的太多了。”
    “有时老师也控制不住时间,那么该怎样帮老师?”我把球踢还给了学生。
    “那---我们来提醒老师。”
    “怎么提醒?”
    “像您提醒我们一样,拍三下手心为号。”
    “这样会让全班同学分心的,也会打断老师的教学进程。”
    “不如,我们举左手。”
    “好啊,一言为定。”我一想,感到不妥,又要求道:“大概给我多少时间。”
    “一半,20分钟吧。”
    这一节课我再也不敢怠慢,结果终于在规定时间内讲完了课。在我巡视辅导时,这位同学悄悄告诉我,“这节课您讲了17分钟。”
    我抹了抹一头虚汗,协商教学充满了惊险。
(附)  《与老师抢时间》
        五(2)班 王加屿
   在开学刚开始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每次上课都是讲内容,40分钟的课被老师讲了35分钟,让我们画画的时间却只有5分钟,同学们在课堂上都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有时我也听得不耐烦了,真想举手告诉老师,都快下课了,让我们画吧!
    有一次,在课间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听了似乎明白了什么,当场就作出了决定,让我来分配时间,上半节课由老师讲课本上的内容,下半节课让我们完成作业。可光说没有用,真正行动起来效果会怎样还是一个迷。
    上课时,我经常低头看看时间有没有到。当时间到了时,我看了看老师,他正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着呢!突然老师让我们举手回答问题,我怕自己举起左手后,老师会让我回答,就举了很短的时间。可老师似乎没看见,仍然讲着,当然这节课的时间也没有很好的安排。下课后,老师问我有没有忘记举手,我说:“我举了,不过举的时间很短!”老师笑了笑,说:“可能我没看见吧!”下堂美术课时,我也照样到指定的时间举起左手,可出人意料的是,老师居然让我站起来回答问题,我根本就没有准备,站起来后,我没有说话,难道让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老师,时间到了”吗?老师也一下子明白了,然后让我坐下。总结了第一、二次的教训后,在第三堂课上,我举手时尽量让老师讲完一个内容,或者在全班同学没有举手的情况下举手,这样老师看起来也明白些。
    在以后的美术课上,当我举起左手时,老师就会点点头,或说一声“知道了”,或给我一种暗示语。通过这种方法,老师和同学们能够合理安排时间,上好每一节课了。
    话外音:没想到在实际的操作中会遇到这样的困难,就这样,我和学生在协商中相互调整着自己的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逐渐达到协调。在同学们对课堂的管理、监督中,我发现了许多自己平常没有注意的教学上的缺点,协商也给了学生关照自我的空间。
迷途老企鹅:你避开了一个重要问题——对“非生态的”,“反生态的”课堂的描述。要是有这个描述,我想愚钝如我者或许更容易理解什么是生态型的课堂。
娄小明:这个建议非常好!猜想——试误——验证是波普尔所倡导的一种科学发现方式。
本人归纳部分,希望其他老师补充。
    1、教育方法是静态的,缺乏生命意识的。
    2、教学对象是机器,缺乏主体的存在。
    3、教学交往是单一的,缺乏主体间性。
    4、教学成果是离散的,缺乏可发展的空间。
    5、教学结构是松散的,缺乏最优化的组合。
    6、教学生活缺乏学科特性,单调乏味。
    ……
    王展鹏:非生态的和反生态的课堂事例补充:
    教师课堂上的话语霸权
    精品学生的意见代替大部分同学的感受
    对学生中灰色群体的漠视
    加班加点换取学生成绩的提高
人为分化学生"档次"……
玻璃樽:有幸听过你的课,你总是会叫学生去体会,去感受……这些和生态课堂有一定的联系吗?
娄小明:交往是生态性课堂的主要行为方式,关键是要处理好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的教要给学生的学以方法上的指导,能够促成学生和教师智慧的交换,并且能够生成自我的感悟。
秦文娟:我看了你的贴后对生态教学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生态=自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都非常自然地互动着,没有压力,没有强制,自主参与,主动学习。是吗?
娄小明:这样的生态性课堂太理想化了,我所理解的生态性课堂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教师和学生找到最合理的生存方式,完成社会化转变的一种课堂形式。这种课堂生活是一种文化生活方式,真、善、美是课堂的行为规范。这种教育应该是一种博雅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一种教育。可持续发展、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应该是它的外在表现。
王展鹏:我在想,原生态的东西对教学成果的显现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请你谈谈你的看法,好吗?
娄小明:很好,我们现在的讨论转到了生态性课堂的内部结构上来了。
我不知道课堂生态的原始状况是指在上课前的生态状况,还是指在教育发展史的初期的状况。做这两方面的探讨都有利于我们发现课堂生态的特点?为什么我国封建社会需要传播封建礼教文化,古罗马需要培养学生的骑士精神,显然,课堂生态应该是属于社会生态的一部分,既受制于社会生态的制约,又推动着社会生态的发展,既是一种遵循,又是一种超越。
    对于前者的回答是,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来跨进学生的生存状态,你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多少?师生的原有关系是怎样的?学生的行为有什么特点?有那些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带进了课堂的当前心理状态?我们的课堂知识与学生的日后生活状态有什么影响?如果我们只是照本宣科,眼中没有学生,无法进入学生的心理状态,怎样与学生展开交流,产生心灵的共鸣。让我们的课堂为同一个节奏而跳动。
异乡客:在我看来,教育科研要平民化,论者在交流中如果能再浅显一点,对我们一线教师无疑是有更大帮助和积极意义的。
娄小明:那么就举一个新鲜的例子吧。
今天我乘车到学校,半路上来三个学生,其中有一位是我所教班级的学生,而他见到我总是要问候一声的,其他两位漠然不动。(这是我校的特色之一,也算是一种生态状况了吧。)今天他没有叫我,故意把身子转过去,装作没有看见。我猜想是他的行为遭到了其他同学的排斥,受到了压力而屈服了,而我没有给他的行为以鼓励,于是这种生态又恢复了稳定。生态从本意上来看只不过是一种生存状态罢了。还课堂以时代的要求、生存的权利是生态性课堂的要求,是让我们生长得更幸福的条件罢了。
异乡客: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生态就是一种生存状态,同时也应该是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的生态,其中有积极的,也不排除消极的影响.在你看来,这样的状态有必要打破或重组吗?
娄小明:有些是需要的,毕竟我们的课堂需要正气抬头,真理的得出需要平等公正,社会的交往需要相互谅解,心理的健康需要积极向上,关键我们是以怎样的方法去扭转、引导。而有些我们是无能为力的,艺术毕竟是小学科,你如果无限夸大它的价值,不断扩张它的影响是没有必要也是不恰当的。还有一些,我们需要耐心的等待,也许学生有一天会恍然大悟。
    我之所以要提出生态性课堂是,通过让课堂生活真正的提高人的素质,因为生活是改变人的唯一渠道。
异乡客:那么生态课堂等同于自然生态吗?
娄小明: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存状态。课堂不同于自然的生存状态,也不同于无机物的生存状态,即使是一种社会生存状态,也不同于商品买卖,社会交往,他有自己的特点。那么它的特殊之处在哪里呢?它是一种怎样的生存状态呢?是培养游戏人、还是社会人、还是……这其中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探索。




用心感悟艺术,世界其实很美!
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的小灵通:0512-62507526

2006-4-24 10:43#14
查看资料  Blog  发短消息  顶部
 
王展鹏
副总版主
Rank: 5Rank: 5



UID 225
精华 38
积分 20177
帖子 820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2-10-14
来自 吴江市南麻中学
状态 离线
提倡生态课堂的现实意义
王展鹏:我了解的良好的生态应该是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符合生态系统中各自规律的理想状况,在我看来,我们现在的课堂,这样的生态系统遭到了人为的破坏,正在向它的对立面发展。您怎么看?
娄小明:当前我们的生态性课堂存在着虚假的现象
    在今年暑假,在盛泽台看到一则广告,主打人员当然是学校的一些优等生、高才生。广告内容是推销一种英语学习机,**100分。“自从有了100分,我考了100分”“自从买了100分,英语只要读三遍,想忘都忘不了。”“自从有了100分,,我原来考了第**名,现在考了第一名。”这些学生都是在小学里的特长生、尖子生,钱**是市优秀少先队员,**是党员,不知什么时候他们都用上了灵验无比的100分,他们的科任老师只不过是生长在幸福的科技时代,沾了高科技的光而已。再看看背景,原来是某学校校舍。这些所谓的“优等声,高才生”居然说得振振有辞,究竟是什么使他们丧失了说真话的勇气,究竟是什么使他们带上了虚伪的面具。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太多的虚假现象,欺上瞒下,这样的教育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身心素质,道德品格。有些学校的艺术特色只不过是上半学期轰轰烈烈,下半学期狠抓应试教育。有些学校表面上是陶行知先进学校,而实质上不能实施公平教育。
王展鹏:其实,我们有没有发觉,语文的课堂生活方式与数学的课堂生活方式是不同的,而艺术也有艺术的课堂生活方式。艺术的生活是追求自由的创造,享受身心解放的愉悦。这是有艺术的学科特征所左右的。那么,怎样的课堂生活标准才是合理的呢?
娄小明:课堂生活是一种文化生活状态。课堂教学是一种强制教学形态,何谓教学生活,就是以传播文化知识为中心的师生活动。师生的交往就是以文化为媒介的,因此课堂的活动往往带有文化的痕迹。评价一堂课的合理与否,哈贝马斯认为有两个标准,一个是现实性,一个是真实性,即课堂讲解的是一种可以实现的行为,是一种现实存在的行为,都是以文化为评价标准的。在学校教育中,文化的一部分被转化为课程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课程的设立都被认为是对学生的成长有利的。所以课程被认为是一种个人成长的“履历表”(日 佐藤语)而课堂教学就是将这张履历表精彩的演绎出来,形成一个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的环境。因此,课程改革就是要通过课程的改变来达到课堂生活的改变,进而指向社会生活的改变。人们对于课程改革的必然性不是源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吗?可是在我们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对理想的新课程的境界还是十分遥远,原因可能就是课程要求的课堂生活我们无法创造,或者我们还是以旧有的生活状态来演绎新课程的内容。
    所以,还课堂以生态观,改变课堂的生存状态,建立以人为本的生活状态迫在眉睫,十分必要。
艺人:生态性课堂需要师生一种怎样的行为方式?
娄小明:哈贝马斯归纳的四种不同的行为概念:
    1、目的行为:通过在一定情况下使用有效的手段和恰当的方法,行为者实现了一定的目的,进入了一个理想的状态。
    2、规范调节的行为:在一定的语境中,一旦具备可以运用规范的前提,每个行为者必须服从某个规范。
    3、戏剧行为:行为者自己给了他的观众一个具体的形象和印象,为此,他把自己的主体性多少遮蔽起来一些,以达到一定的目的。
    4、交往行为,是至少具有两个以上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的互动,这些主体使用手段,建立一种人际关系。
    艺人:新课程的出台为营造生态性课堂创造了怎样的条件?
娄小明: 课程的定义从知识——经验说明了什么?新课程理念中,对课程的定义经历了从知识——经验的过程,经验是知识的运动形态,是知识的个人占有,是知识的集体交往,这标志着人们对课堂主体的重视,对课堂生态的聚焦。
迷途老企鹅:可持续发展,本是经济发展与人类生存环境保护这一二难命题语境下提出的社会学问题。引入教育,其实取其在“长线利益”的价值追求上的比喻义。最近不读书,不知“生态型课堂”的理念起于何时,何人,但总体上的追求——自然、和谐,我是同意的。
  然而如果我们从现实出发,班级授课制本身就不是自然的,因为不断添加的要求,更因为班级授课制在其经济背景上的越来越不适应,我觉得“生态”一说,在当前条件下的提出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的教育教学有许多的矫枉过正,甚至是“拨乱反正”。立意都是好的,然在大的方面压抑个性,又在些许细节上给甜头,这个思路本身是狭窄的。
娄小明:“长线利益”的比喻不错,教育是一种目的性行为,认知——工具性是它的特点,也是他无法逃避的现实。价值追求是教育的正当追求,正是它的长期利益,才显示了它在教育上的优势,体现了它在教育上的隐性价值。没有功利性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就是审美也有它功利性的一面。
    班级授课制是现存的一种优势的教育机制,他的出现、持续是现实的社会所需要的、可行的形式,它本身就是一种合理的课堂生存机制,。
    生态性课堂不是一种褒义的概念,也不是一种终极概念,它就是在现有的条件下使课堂教学最优化而已。
王展鹏:我倒认为生态一说在当前提出有其现实意义。也许正是因为“班级授课制本身就不是自然的,因为不断添加的要求,更因为班级授课制在其经济背景上的越来越不适应”并且已经出现压抑学生自然成长的倾向。君不见,课堂上教师的话语霸权?以少数“尖子生”的意见取代所有学生的争鸣?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倡还课堂“和谐的生态,和谐的氛围”便显得很及时和有意义,我们目前要关注的是在不违背课堂规律的前提下如何优化这“课堂生态”,不知鹅兄认可否?
迷途老企鹅: 我以为不然!
  不管是少数“精英”代表沉默的大多数也好,还是教师的霸权也好,其最本质的问题是效率压迫,使班级授课制和教材统一制造的不和谐。如果有人认为应该“现实一些”——“质疑班级授课制没有意义”,那么,在班级授课制环境下讨论个性张扬和自然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没有意义的。
娄小明:偏颇!班级授课制=压迫个性=强权统治吗?
错误不在班级授课制,而是在于当今的社会生活。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优化一些,功效更长久一些,为学生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我们无法改变一考定终生的现状,无法改变分数就是生命的现实,无法改变考分就是等于金钱的现象,我们都不是生活在乌托邦而是生活在严酷的现实之中。之所以提出课堂的生态化,是为了让我们不再变成生活的机器,不在为了考进大学而被社会淘汰,不在使我们成为知识的巨人能力的矮子,不在使我们发达了大脑而萎缩了心理。
    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教育会回到真正的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的。
空军:在我看来,小学幼儿园“教学的生态”维持的还是不错的,有些教师学校还是在考虑“长线利益”的。我们的艺术课教学相对于其他中考和高考学科“教学的生态”维持的也还不错,这一点还是可喜的。
    不过在教学上讲“生态”一词,潜台词好像就是教学的理念,教学的过程,教学的方法越“原始”,那我们的教学就越“生态”?
    娄小明:小学的教学生态也是令人忧虑的:语文数学有大量的课外作业,而艺术作业却无法在课外得到保障。主课老师可以在艺术课堂上任意拎走差生,照顾老教师可以让他来教艺术课,下课时学生还在做语数作业。艺术学科通常被称为小科——这一切使我感到了我们的生态也不是十分的理想。
  关于生态=原始的感觉,是有一些感受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是教三分险。教多少才能使教育的边际价值=0呢?怎样教才等达到教育的最优化呢?如何处理好当前知识与未知知识的关系呢?知识增多会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呢?这一切都要我们考虑到教育与“原始”的关系。
  有没有看过《鲁冰花》的影片,其中关于那个孩子学画的评价,有两句话我还记忆犹深。美术老师说:“天才是不需要教的,需要我们去保护。”孩子的父亲说:“我从来不知道,孩子有这样好玩的方法。”对于绘画、对于艺术来说,有时的教不一定比学生的保持更好。前几天看到一幅孩子的农民画,画面非常精美,但是其中的每一根线条都是死的,没有任何情感,所以这样的教还不如不教。第斯多惠不是说过一句名言吗,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激发、鼓舞、发现。
伊菲:艺术教育的激发、鼓舞、发现,这个教学理念是对的,可它的对象是相对的 。我仅从农村小学一年级艺术的教学为出发点:这些农村小孩很好动,也活泼,可是他们对艺术还是一张白纸,在画画课上,我激发他们的兴趣,鼓舞他们发挥想象力画自己心中最美的画,教他们善于发现身边美的事物。可呈现在我面前的是几张无创意,无作画技巧,无主题,无色彩感的滑稽符号。这些理念适合于受过一定美术教育,富有美术天赋,受到一定艺术熏陶的孩子,偏高年级的学生,您是怎么看的?
娄小明:这就关系到了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老师的审美观念之间的不同。这些所谓的滑稽符号,说明你对学生的作品还不了解,还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处于两个心理世界中,所以产生了隔阂。低下身子,发现学生作品的闪光点,像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一样,你一定会发现一个神奇的孩子世界,就像齐白石、陈二刚、毕加索的所作所为一样。当然艺术是需要学习的,领悟-内化——表现,否则就会邯郸学步,找不到自我了。
关于生态有这样一则佛家故事:讲的是一个高僧,有一天,他进行园艺劳动,他把一些长势茂盛的树苗进行修剪,而对一些长势不良的,将近枯萎的树苗进行精心的培育,松土浇水。他的弟子十分惊奇,问他原因。他说园艺就像培养人才一样,对于才智优良的,要防止坏的习惯的养成,一些不良知识的获得,要及时进行规范。而对一些才智平常的人,要改变他们的环境,提供他们发展的机会,让他们获得充分的发展。
    在我们的教学中是否也能达到这种生态状况呢?
迷途老企鹅:美国曾搞过一个封闭的人造环境——生物圈2号。结果不成功。班级、班级授课是否也是人造的生物圈?
王展鹏:我注意到你说的是人造,又一次人为的营建,它是人对生态的又一次自以为是和自作多情,难怪他会失败。
也许我们无法改变大的环境,但尽自己的所能让学生更舒展一点,这我们能做到,也应该做到,生态平衡不是搞出来的,是要维持的,维持这样的平衡靠谁?套用你的话就是:教育的生态平衡,我的责任。
娄小明:最完美的人造森林也及不上最原始的森林。艺术学科的现实形态怎样呢?缺少了艺术生活,脱离了生活实际,面临着大量流行文化,缺乏了学科特性,难以走进学生的艺术心灵---这是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需要你我的改善,而不是去营造一个完美的艺术天堂,里面充满了牛肉、面包,达芬奇就是艺术的上帝。




用心感悟艺术,世界其实很美!
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的小灵通:0512-62507526

2006-4-24 10:43#15
查看资料  Blog  发短消息  顶部
 
王展鹏
副总版主
Rank: 5Rank: 5



UID 225
精华 38
积分 20177
帖子 820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2-10-14
来自 吴江市南麻中学
状态 离线
生态性课堂的特征
艺人:生态性课堂具有怎样的特点?
娄小明:皮亚杰在建构主义理论中认为,任何一个系统都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特征:1、整体性;2、自组织;3、相互转换性。
    那么,生态性课堂具有整体性,是一种有机联系;灵活性,是一种动态的交往;生成性,人的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王展鹏:你能具体谈谈这几个特征吗?
娄小明:所谓整体性。课堂是一个以什么为中心的组织,毫无疑问,是文化的传播。课堂中的群体是以文化为中心的集体,他们拥有共同的、或者相似的价值观。姆贝曾经说过:“组织的意识产生和意义形成起源于构成组织。文化的共享的信念、规则和实践体系。这一”共享“的意义的概念一般用来表示通过组织的符号体系显示的、经交感产生的合理的、被当然接受的实践活动体系。”
    课程、环境、师生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完整系统,而每一个部分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各种系统相互构成、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整体。
    正如,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的那样,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
    这个整体是一种有秩序的构成,课堂就职对模型和秩序的把握,模型可以是一种空间状态,也可以是一种历时秩序。教学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对这种模型、结构的有效组织。
    这种整体中必须有一种结构占主导地位,师生就是课堂整体的主导结构,任何课程、环境如果脱离了人这一主体就会毫无意义。
王展鹏:请继续。
娄小明:所谓灵活性。
生态性课堂的灵活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表现在交往上,一个是表现在自组织上。它的行为主体都是人。拉兹格在《系统哲学引论》中说到:“自然系统(因此也包括有机体)通过稳态附近的一系列自稳作用而适应其环境。因此,可以把生物的自我调节现象通过是对有机体稳态的维持而适应环境的一个例证。”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通过主体的努力而实现。他需要高度的内环境的调节能力,从而确立对自己的认识,获得准确的价值定位。拉兹格认为:“生物反馈学习是最近发现的一种无意识的学习形式,但与此相类似的东西已经以多种形式存在于有机体之中。学习,正像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现在所主张的,同生命一样古老,它是自调节系统对环境媒介中的变化的适应。”我们通常表现为适应不同年龄学生的思维方式、作业形式,适应老师的讲课方式、个性习惯、评价方式;对内表现为如何调节自己的兴趣、习惯、价值观。
    表现在交往上。休金娜认为“教育学离开了活动问题,就不可能解决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发展的任务。”“在知识教学中,当概念融合在各种背静之中并以各种方式表达时,再最容易掌握。因为这可以确保有更多的机会使概念牢牢扎根于学生的知识系统中。”教学表现在以文化为中心的交往上,师生、课程、环境共同结成一个文化图景,推动主体双方生活其中,完成对个人成长的经历。在这个交往过程中,使认识性交往动机、活动性交往动机、个性交往动机获得充分的结合。
娄小明:再来谈谈第三个特点:生成性。
皮亚杰把儿童智慧发展的阶段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及*形式运算阶段。这说明人是在课堂生活的过程中发展、完善起来的。生成一方面指人的生成,另一方面是指文化的生成,两者是相互统一,密不可分的。拉兹格认为:“学习是依靠基于个体经验的进化的行为模式维持生物的结构。”是最好的说明。这种生成不是按照固定的轨道,是前人生活的简单重复,而是一种创造,一种转换。人的转变能够促成对知识感悟的转变。知识的转变也能够促成人的本质的转变。当然这种转变虽然是能动的,但是必须符合人的发展规律。有人对皮亚杰的理论的批判就是过分强调天生的作用。正因为两者的结合,所以,有些知识虽然对于将来功利性不大,但是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可以构建学生的基础。而有些知识由于内在的有机调整,可能出现遗忘、消耗的现象,这也是内在需要的一种生成。
这三个特点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与皮亚杰的三个特点相符合。




用心感悟艺术,世界其实很美!
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的小灵通:0512-62507526

2006-4-24 10:43#16
查看资料  Blog  发短消息  顶部
 
王展鹏
副总版主
Rank: 5Rank: 5



UID 225
精华 38
积分 20177
帖子 820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2-10-14
来自 吴江市南麻中学
状态 离线
如何构建生态性课堂
娄小明:怎样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生态性的师生关系?我认为应该围绕文化生活来说,如何构建生态性的师生关系?
空军:我想应有这么几条吧:
一.良好的、合作的、互动的师生关系。
二.民主的、客观的、人文的评价方式。
秦文娟:空军说的生态性的师生关系与新课标理念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新课标理念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教学"?小明你说呢?
娄小明: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我们应该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同时,建立一种新课标下的“生态性课堂”。
其实,学生老师都有自隐性。他们会把自己的好的一方面展现给老师,或者由于害怕惩罚,而故意掩饰一些方面。他们会把不同生活情景中的事情隔离开来,因而在课堂这一狭小的空间之内作全方位的沟通实在没有必要也无法实现。例如,我在上《我熟悉的职业》一课时,实验部的学生都说,为他人服务的职业是光荣的职业。而在本部学生说:能赚钱的职业是光荣的职业。所以,教师难以真正跨入学生的心理空间。我采取的方法是,老师展示自己的真实的心理空间。其次,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让学生有一种安全感。第三,走进学生的生活空间、家庭生活空间,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空军:在艺术课堂中存在着危险的“花盆效应”。 “花盆效应”亦称局部生境效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境,一方面,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由于人为地创造出非常适宜的环境条件,对生态因子的适应阈值在下降,一旦离开人的精心照料,就经不起风吹雨打。
   我们的艺术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在花盆环境中进行的,学生的对于艺术的认识、认知、感受是在花盆式的环境中发展的,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花盆效应"削弱了课堂生态个体、群体的创造性、求异思维能力、生存能力,泯灭了实践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导致肤浅、狭隘、僵化、封闭。
娄小明:“花盆效应”的比喻非常精确。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打破花盆的有效方法。让我们发掘艺术的综合实践活动。
娄小明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以文化传播为主的一种交往形式,那么,交往的必然语境是“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空军:教育要做到平等,理论上简单,实际是很难做到的。
娄小明:是的,学生固有的心理习惯有时也不会这样对待。但是,请注意,是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绝对的平等——平等的对待文化知识。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共同的精神建构,是相互的思想交流、理解和沟通。交往主体性意味着交往双方都是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意志的平等主体。然偶我们的教育中普遍存在“虚假交往现象”,交往的形式性、造作性、垄断性、独裁性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交往存在着缺失和阻隔。对于主体间的相互关系而言,对话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处于交往主体的动态活动之中,是达成主体间理解的一个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空军: 其实不必做到平等。
教育需要“失衡的群体生态 ”你讲的生态教育或者是生态课堂同样需要研究这个问题。
    物种在其生物群落中的地位和功能作用,物种之间的关系,一般称为生态位。从生态位的角度看,在一个群落中,每个种都有不同于其他种的时间、空间位置,也包括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地位。与生态位相关联的是竞争排斥原理。班级是一个适度规范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处于同一生态位的生态个体之间,由于所处层次(年龄层次或教阶层次)相同,面临的任务相同,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更为激烈的竞争现象。
竞争往往是在互相攀比中表现出来的,有时伴随相互学习,暗暗地努力。
适当的竞争是激发努力和抱负的强烈动机,是产生自信和自尊的根源,能发展学生自力更生、不屈不挠和勤奋刻苦的个性特征,能激起学生个人发愤努力。
我们提倡平等竞争,其实有竞争就有不平,这是永恒的客观现实。
娄小明:这就涉及到了一个交往问题,平衡——涨落——平衡是发展的规律,论者把平等脱离于师生关系这个范畴了。
    如果讨论到,生态性的交往,我非常同意你的看法。
我说的是师生关系的语境,是在人格上平等的,而不是在知识经验,年龄特征等具体内容上。
秦文娟:请你谈谈什么是生态性课程?
娄小明:所谓生态性课程,是指课程的生态性发展。一方面指知识的推陈出新,一方面指知识对人的转变。课程中的知识都是一些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精神产品,经过了历史的检验,对当今社会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是这种知识是一种静态的存在,是一种过去的表现形式。如何利用过去的知识对现在的人发生影响,对将来的生活产生积极意义,就要把这种知识转变成“此在”,对课堂中存在的人,与已有的经验,与现实中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拉长、延伸,对知识进行个性化占有,形成对知识的创新。
    波谱尔认为,精神产品属于第三世界,一种既不属于客观世界的第一世界,也不是主观世界的第二世界,它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可以通过第三世界了解客观世界,也可以通过第三世界进入人的主观世界,它将两个世界连接起来。所以可以通过对知识的传播达到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改变。当然这些知识是经过抽象的,要与人的改变联系起来,必须将这些知识与人的个性心理、认知心理联系起来,将知识带上人文的色彩。将客观的知识在课堂的环境中形成语境,窜成语脉,形成语素,真正让知识创造出一个完美的人。
娄小明:课程环境:可供学生灵活选择。新的课程理念应该强调课程知识的多样性、非系统性、文化性和开放性。课程本身不是学习的内容 ,只是学习得以发生的条件和平台。课程的目标应该超越知识而达到对学习者的存在的关注 。课程的规划和实施,必须使每个学习者获得最有益于个人的发展,为此要创设多样化的课程环境,从而保障他们在获得学习成功体验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
娄小明: 继续。生态性的教学方法。教学,生态性的教学方法应该追求教学的平衡,教和学互为因果,因此,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根据学法采用教法。其实这种说法是站在教师的角度说的,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说,根据教法采取学法也是学生所通常采取的一种学习方法。因此生态性教学方法就是促成两者的转化。
生态性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最优化的教育方法,他能够结合个人不同的特点,因人而易,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方式达到教学的最佳效益,与人的运用真正的结合在一起。方法能够指导实践,教师要让学生有领悟和实践的空间,能够促成两者的转化,达到自己的实践水平,能够根据实际的状态灵活自由的运用。
    方法对过程有知道作用,过程要在方法的指引下进行建构,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方法;设置相关的情景,,使学生达到熟练的程度;运用到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创造性的运用方法。
艺人:你能结合课堂教学实例来谈谈吗?
娄小明:我在上课中遇到了这样的情景,让学生跟唱《脸谱歌》,再出示相关的脸谱,让学生猜猜脸谱代表的不同人物 ,但是学生就无法猜出。我再出示歌词,学生才有所明白。说明老师在过程中还没有揭示方法。
    另外,为了让学生在脸谱制作中投入自我,我让学生模拟脸谱表情,了解性格。表演脸谱,让学生了解脸谱的绘画现象。虚拟表情,想象如何在制作中丰富脸谱。
秦文娟:教学评价是课堂的一个重要部分,请你谈谈生态性的评价是怎样的?
娄小明:生态性的课堂评价。
如果说课堂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那么老师和学生就是在奔向彼岸的片片白帆,教师就是那有经验的“老马”,他所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经验,而是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经验,自己掌握整个航行经验。而评价就是对当前的形式状况作出准确的反应并迅速做出行为方式,所以生态性的课堂评价一方面要达到自明状态,一方面要让学生作出延续性反应。
    生态性的课堂评价要具有规范性。这种规范一方面具有强制性,是可以接受现实考验的,受到人文历史的影响的,它被证明是正确的。如课堂常规、,领悟是艺术教学的主要方式,艺术欣赏的步骤等这种规范的另一方面又具有可验证性,是正确的、合理的,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如记忆的7+-2的特点。这种规范具有主体间性,能够被每个成员所接受,进而对所有人都具有规范作用。每一个成员都能在这种规范的指引下作出统一的行动,形成准确的、合理的自我认识。所以自明、规范是其中的一个特点。
    其次,生态性课程评价具有一种交流性。这种交流体现在学生和老师的交往上,传统的课堂教学采取的是单向的、专制的评价方式,对教师的评价往往要教师建立在良心发现的基础上,对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微乎其微。而生态性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采取一种协商的评价方式,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取得评价的力量的平衡。
    这种交流还是对未来目标的一种指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状况,运行路线来对目标的达成作出预测性判断,形成自我的行为方式和策略。
    前后两者是相互统一的,在追求评价自主性的同时要遵循评价的规范性。
    评价不是一种独立的教学方式,它通常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
迷途老企鹅:再来说说生态性的课堂教学环境。
娄小明:生态性的课堂教学环境。
环境可以分为物理环境、心理环境、文化环境。关于环境造人的故事古代有很多,典型的有孟母三迁。言论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是也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说法。看来一种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培养人才的必要条件。其实这三种环境必须是可以转化的,是动态发展的。
    生态性的课堂环境是动态发展的。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不是孤立的,他必须受到课程、师生、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影响,就课程而言,他或然是审美的,或然是追求课堂理性的,或然是追求道德伦理的。他不是僵化的,不是偏颇的,不是一种学科压抑另一种学科。生态性的课堂环境不是静止的,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他是不断变化的,促成教师的经验向学生的经验转化,促成知识向能力转变,促成行为向习惯转变,这是共同构件的一种集体的环境。
    生态性的课堂环境是可以转变,是整体的。一种物理环境(例如班级环境布置、课桌椅的安排)可以影响师生的心理环境,生成平等、自由的交往环境,形成默契、整体的班级氛围。久而久之,积淀为一种稳定的班级文化,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当然这种班级文化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




用心感悟艺术,世界其实很美!
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的小灵通:0512-62507526

2006-4-24 10:44#17
查看资料  Blog  发短消息  顶部
 
王展鹏
副总版主
Rank: 5Rank: 5



UID 225
精华 38
积分 20177
帖子 820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2-10-14
来自 吴江市南麻中学
状态 离线
“我的理想是艺术教育自身应该特色化”

——梅堰中学杨勇诚校长访谈录


【佳宾简介】杨勇诚,吴江市梅堰中学校长,苏州市名教师,是我们吴江教育界少壮派校长精英,本次访谈,杨校长将就学校特色建设、艺术教育、特长生培养和我们进行深入交流,相信对我们一线教师将大有裨益!


杨勇诚:教堂有唱诗班美妙的和声,佛堂有梵音缭绕的场景,学堂,你甘于寂寞吗?
    迷途老企鹅:要不要把“班班有歌声”继续搞下去?可是此意?
    杨勇诚:先把艺术课上好,再来搞“班班有歌声”。我讲个社会现象:
    有钱的老板一方面在想方设法漏税逃税,另一方面还在假惺惺地向社会捐助,殊不知他捐的款是漏税逃税额的零头。我们的媒体注意的是老板的后者行为,结果违法行为却被掩饰住了。
    我想:我们艺术课不在认认真真上,甚至被时不时的侵占,可是课外兴趣小组却“有声有色”;艺术课上没有什么歌声,却要搞“班班有歌声”;艺术教育绝对不是凑热闹、装门面。
    我的理想中的学校应该有学生的读书声、吵闹声、欢笑声和歌唱声。假如学校死寂一般,还不如教堂和佛堂。
    空军:教堂和佛堂也有档次高低,前几年我们的艺术教师队伍不太壮大,有的学校没有专业教师,那么做到“班班有歌声”就不错了,现在今非昔比,我们的“教堂和佛堂”不再是草台班子,最起码弄个“班班唱好歌”的口号吧?
    杨勇诚:同意空军观点。班班唱好歌的基础是:上好堂堂艺术课。
    王展鹏:想当年我们读小学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学校请来一位从前唱样板戏的教我们音乐,那老师真好!是她教会了我们唱了许多歌曲,有的至今记忆犹新!也许正是这位在现在看起来并不是很合格的音乐老师使我们的校园充满歌声!
    再说读书声,来吴江以前我不知道化学、物理、数学是可以在早自修上上的,我的印象中早自修一直是语文和英语的天地,而且是朗读,那朗朗的书声常让我们留念!可现如今,你清晨进校园,里面静静地,冷不丁的“啪哎呀平方……”会吓你一跳。杨校长,对于这个话题,您自己有何高见?
    娄小明:其实,其中的过失不尽在艺术课的身上,那是一种艺术氛围的张扬,需要学科间的平衡,而不是智能教育的单一发展。回忆童年,艺术教师的非专业化、不到位现象比比皆是,然而,人人愿唱歌的现象却是十分普遍,宽松的艺术氛围的营造才使学生有了艺术的感情、艺术的习惯、艺术的性格。
    王展鹏:杨校长的话针砭时弊,在我们艺术教育中的确存在着用艺术教育凑热闹、装门面的现象,艺术课的质量与效益大打折扣却在奢谈什么特色!
    我记得杨校长对学校特色有这样的一段话“特色是学校文化的积淀。特色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特色是学校走向市场的品牌。特色学校不是专业学校。特色应该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层面。”
    如果以此为标准,我们的特色学校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从小处着手”上好每一节艺术课!
    杨勇诚:谈特色:
    义务教育追求的是标准化的学校,为受教育者提供均衡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受到均等的教育……,但是学校不能、也不可能办成千篇一律模式,学校与学校的区别不只是校名不同,它们应该有“质”区分,这个“质”也不应是“分数”,而是学校自身办学特征、优势、强项。
    而这些办学的特征、优势、强项是不是办学特色呢?我认为这只是办学特色形成的雏形,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办学特色。当它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成为学校走向市场的金字招牌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办学特色。
    然而,我们犯了个错误,把这些“未成型的”东西当作办学特色,于是乎,稍稍“耍点把戏”就当作“办学特色”来吹。艺术教育为什么被人们看好,把它作为学校办学特色来操作(不知道是否可以用:“炒作”一词),就是因为一方面艺术本身“热闹”、把戏好耍;另一方面真正懂艺术的人不多,外行喜欢看热闹。其实,这样对艺术教育是“悲哀”。
    我观摩了兄弟学校南麻中学、盛泽二中和铜锣小学,他们的艺术特色不只是仅仅局限于“班班有歌声”、“天天有活动”表面化的,而是依靠一帮优秀教师在整体提高艺术教学的基础上抓实做强,艺术教育已成为他们学校生活、教育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人用心来关心呵护它。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秦文娟:从我们艺术课开始 我们首先上好艺术课,让我们的孩子真正的唱起来、跳起来、奏起来、高兴起来,让我们的孩子绘画、写字、想象丰富起来,让我们艺术教育的欢歌笑语充实校园,使我们的学校成为杨校长理想中的有学生的读书声、吵闹声、欢笑声和歌唱声的学校。至于,班班有歌声是一种手法,目的让我们每一个孩子都会唱歌 ,而不是一种形式,给参观者表演的。
    空军:梅堰中学以前艺术教育的底子比较薄弱,为什么在你上任的短短几年里突飞猛进,在苏州大市有一定知名度,让人刮目相看。艺术教师的积极性也非常高涨。有什么法宝啊?说来听听。让我们艺术教师、还有各位校长学习学习。
    杨勇诚:梅堰中学艺术教育发展原因“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得益于吴江市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大好时期。
    地利:我们有两位认真负责、乐于奉献、虚心好学、积极进取的艺术教师。
    人和:得到像空军等知己朋友的大力相助。
    另外,还有一位外行校长,因为他喜欢“凑热闹,轧闹猛”
    正确评价艺术教师是提高艺术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关键,是学校搞好艺术教育的前提。我的评价标准和别人不同,有三句话
    1、认真上好课的艺术教师是有责任心的;
    2、认真辅导学生参加各项活动的艺术教师是有奉献精神的;
    3、家庭教师“生意”红火的艺术教师是有能力、有水平的。
    三者具备才是我欣赏的艺术教师,才是学校需要的艺术教师。
    娄小明:请杨校长谈谈,你认为如何走艺术特色深入化、持续化之路呢?曾记得有些特色学校,轰轰烈烈一阵后又复归平静,或做到人人会……后,找不到后续发展的道路。这个下一步走的人很少,你会怎样走下去呢?
    杨勇诚:综观梅堰中学办学历史,选择艺术教育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合逻辑的。
    我们现在要做的、正在做的工作是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引入项目学习,利用艺术教育这一教育手段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项目学习的引入,对艺术教育实效的提高无疑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但是,目前周伟平老师只带一个班搞实验,明年初二年级将整体进入实验,学校准备化三到五年的时间不断地做好这项“艺术教育特色化工程”。
    王展鹏:何出此言?“综观梅堰中学办学历史,选择艺术教育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合逻辑的。”
    我们分明看到一个欣欣向荣的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在崛起啊!这说明你们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很好的回报,这也算是办学中的效益吧?
    杨勇诚:艺术教师都希望校长把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这样可以得到学校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我的看法却不是这样,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根本没有应有的地位,就本身而言,可挖掘的东西肯定很多,所以我的理想是艺术教育自身应该特色化。当然,这方面的阅历,我是外行。但是,我跳出艺术圈子看艺术教育,有特色的艺术教育不多,相反雷同的多。目前,不是学校用艺术教育来做强自己;而是,艺术教育要利用学校来做强自己
    黄正刚:请问杨校长:目前确实有不少学校在大搞“特色”教育,想以此来扩大自己学校的知名度,吸引学生的来源;但大多数学校只是在做“材料”(应付上面的检查或评比),而实际上的操作并没有启动,或根本就没有开展!学校自己投入不少资金用于搞“特色”,那也只是停留在硬件设施上(应付上面的验收、参观)。至于学生怎样,那也只是个“谜”!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杨勇诚:办学特色是学校文化的积淀,特色建设过程实际上是提高学校品位的过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以,我们应该鄙视只做表面文章的教育特色。
    为什么我们选择陶艺制作作为我们学校艺术项目学校的内容,我们是在利用地域文化,来充实艺术教育的内涵。这样做是不是就能形成艺术教育特色,目前我不敢讲。
说实话,我们学校拥有特长的艺术教师;他(她)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有不少创意,这些为艺术教育特色化提供基本保障。现在,学校缺的是校内外的艺术氛围,而营造艺术氛围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
    薛法根:艺术,本身是我们生存、生活、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内心深处向往的美的追求。
    问题是,当我们要将艺术教育作为一所学校的特色做大做强的时候,是否会影响其他教育项目的均衡发展?毕竟,学校的精力、财力、人力资源是有限的。一个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靠课余或者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努力,学校的作用在哪里?
    杨勇诚:薛校长的问题耐人寻味。
    学校特色建设不是强求出来。从事基础教育的学校不是艺术专业、体育专业学校,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是我们共同追求的总目标。
    王展鹏:薛老师的话,让我们重新反思学校艺术教育在特长生培养中的作用! “一个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靠课余或者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努力,学校的作用在哪里?”
    我想,学校的作用应该是作铺垫、打基础、拓视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特长生的脱颖而出创设良好的条件。
    这个作用有时候是非常重要和不可替代的。
    不能因为“艺术特长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靠课余或者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努力”这个事实而放弃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杨勇诚:艺术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即便艺术教育以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的。
    假如特色就是以培养特长学生为目的的,那么特色就没有生存的价值。当然,办学特色建设最终会培养出一批有特长的学生来,但这不是我们建设特色的目的。
我们创建办学特色的目的是: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形成优质教育资源,使学校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让全体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教育。
    这也许是我们对特色理解上的偏差。




用心感悟艺术,世界其实很美!
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的小灵通:0512-62507526

2006-4-24 10:44#18
查看资料  Blog  发短消息  顶部
 
王展鹏
副总版主
Rank: 5Rank: 5



UID 225
精华 38
积分 20177
帖子 820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2-10-14
来自 吴江市南麻中学
状态 离线
王展鹏:还有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特色”形成以后怎么办? 是以“***特色学校”自居,“万事大吉”?
    还是一如既往的扶植这一来之不易的学校品牌?
    杨勇诚:特色作为学校的文化,需要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新,不断超越自我。在任何时期,都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正在建设办学特色的学校都面临教师缺乏这样的困难,当务之急的问题就是培养有特长的教师。没有教师的保障,一切特色都是空中楼阁。
    王展鹏:我看培养有特长的教师仅仅是口头说说是不够的 还得有实在的措施,这措施可能包括:资金的支持、精神的鼓励、行动的理解,当然还得有相关的监督、评价机制。
   














黄正刚:杨校长与大家“侃”了这么多,但实际上还忽略了一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家长的心态!在我们吴江的基础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家长最终看重的还是分数!
    毕竟,有艺术特长或有潜在艺术特长的学生还是少数的!
    杨勇诚:回黄兄:我正是注意了艺术教育的环境问题,所以我一直认为把艺术教育作为办学特色一定要慎重。
    要注意:教育应该对学生发展负责。家长的意见要听,但是家长的认识不能左右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这也是教育专业化建设过程中一个基本问题。
    王展鹏:您认为艺术课程课堂教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杨勇诚:理想的艺术课堂教学应该是有“特色”的。
    在执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有鲜明的教师个性化特色、有学校所处地域文化特征、有学生兴趣、爱好、能力个性化发展的特点、学科交叉渗透频繁。




用心感悟艺术,世界其实很美!
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的小灵通:0512-62507526

2006-4-24 10:45#19
查看资料  Blog  发短消息  顶部
 
王展鹏
副总版主
Rank: 5Rank: 5



UID 225
精华 38
积分 20177
帖子 820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2-10-14
来自 吴江市南麻中学
状态 离线
让艺术滋养人生

——市教育局教科室张菊荣副主任艺海泛舟



【话题起因】我们吴江行知网的创办,为的是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走近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行知论坛就是一个广大一线教师学习行知理论、交流实践行知教育思想的平台,陶行知先生博大精深的美育观对我们艺术教育工作者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本周我们荣幸地邀请吴江行知论坛的总版主张菊荣老师艺海泛舟,与我们一起走近陶行知。


王展鹏:胡主任曾给我个课题,让我研究一下陶行知的艺术教育思想。本人愚钝,直至今日依然是一头雾水,现在正好有个极好的机会,请张总指点迷津!
    张菊荣:知道肯定会有朋友来探讨陶行知艺术教育思想的问题。王版不提,也会有别的朋友来提。
    但我想,与其讨论陶行知艺术教育思想,不如研究陶行知的美育观。虽然,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内容与途径,但以我外行人的来看,艺术教育等同于“音乐+美术”的现状总是太小气。我在读师范的时候,订阅过多年的《艺术世界》,艺术的领域应该更宽广,我知道,艺术世界是一个广阔的星空。在很多年前我迷恋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我深信,人生可以享受一种叫做“生活”的艺术。
    陶行知先生的艺术教育思想,与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一样(艺术教育或者说是美育,也是生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教育的,具有浓郁的“改造”意识。“改造”这个词语,可以说陶行知教育“词典”中的一个重要词汇。陶先生对于艺术教育的认识,其中最鲜明的一条,我以为,就是他以为要以艺术的眼光来改造社会,改造学校,改造人。

    改造:艺术之功能——陶行知先生的艺术教育思想(1)
    张菊荣:“改造”,也许是陶行知教育“词典”里一个重要的词语,这不仅仅因为他有一本伟大的《中国教育改造》,更重要的,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充满了“改造”的气息。
  陶行知为什么喜欢用“改造”这个词语,这个词语的使用远多于“改革”一词?
   《现代汉语词典》对“改造”一词的解释有二条:(1)就原有的事物加以修改事变更,使适合需要;(2)从根本上改变旧的、建立新的,使适应新的形势和需要。
  而“改革”的一词的解释是: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适应客观情况的。
    我其实不喜欢咬文嚼字,但我觉得“改造”一词的使用不是偶然,我的理解,“改造”一词更可以代表一个教育改革大家的风采与抱负,“改造”一词既包含了“改革”的意思,又比“改革”更富有革命的色彩。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就是改造,生活教育主张生活就是教育,改造生活就是教育,改造教育其实也是改造生活。
    “改造”既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功能,也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因为,“艺术的生活”是生活教育的五大目标之一,艺术教育,是陶行知教育视野中一片重要的风景,是陶行知教育理论大厦的重要一环。
    陶行知先生极其重视艺术教育的功能,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大至改造社会,小至改造学校,关键是改造人格。
    陶行知要求乡村教师要有“改造社会的精神”。艺术,又是改造社会的一种有力武器,陶行知在《我们的信条》中就很明确地提出:应当用“美术的概念去改造社会”。
    陶行知认为,改造社会要从改造学校做起,一所学校都改造不了,还奢谈什么改造社会呢?在《我之学校观》里,他说:“全校师生应当以美术的精神共同改造学校环境,凡应当改造的一丝一毫都不肯放松放过才能表现真精神。师生不能共同改造学校环境而侈谈社会改造,未免自欺欺人。”而环境的改造,要的正是艺术!他在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曾提出三个办学目标中说的:“改造环境,要有美术的精神”,“使环境出现和谐的气象”。
    社会的改造、环境的改造,归根结蒂当然是人的改造。“艺术的兴趣”,是生活教育五大目标之一。无论是晓庄师范,还是在育才学校,陶行知办学的一生重要艺术教育。最富有标志性的,就是晓庄的“晓庄剧社”与育人的“兴趣小组”中的音乐组、绘画组、戏剧组、舞蹈组。正是在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中,人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了,人们在追求面包的生活的同时,也追求水仙花的生活。
    在陶行知的艺术教育实践中,社会的改造、学校的改造与人的改造完全是一件事,陶行知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既包括学校的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教育,也包括改造学校、改造环境的活动)美化学生的言行,让学生的语言与行为具备艺术的特质(艺术的特质就是美),拥有艺术的精神,而一个拥有艺术精神的人,心中藏着美的人,才会去为一个理想的社会而献身!
    在改造环境(学校)中改造人,创出改造社会的人。——这就是我对生活教育艺术教育功能的理解。
    迷途老企鹅:看张老师的文章,陶师果有艺术教育主张和实践,不过是作为生活教育的一部分,作为教育改造,归根结底是作为大众改造的一部分。读后我想到,我们也曾经提出“让学生和城市孩子一样自信”“改造社区文化生活”等艺术教育目标。虽然这些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仅仅是副产品,是比较虚的目标,但她却是长远的目标,是完整的教育中的一部分。
  现实总是这样,要搞好就必须突出,但最后又必须融合到整体中。




用心感悟艺术,世界其实很美!
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的小灵通:0512-62507526

2006-4-24 10:45#20
查看资料  Blog  发短消息  顶部
 53  2/6  <  1  2  3  4  5  6  > 
     


  可打印版本 | 推荐给朋友 | 订阅主题 | 收藏主题  


 


  Powered by 4.1.0  © 2001-2006
Processed in 0.119610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所有时间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06-6-3 04:00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行知网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