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展鹏
副总版主
UID 225
精华
38
积分 20177
帖子 8200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2-10-14 来自 吴江市南麻中学
状态 离线
|
提倡生态课堂的现实意义
王展鹏:我了解的良好的生态应该是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符合生态系统中各自规律的理想状况,在我看来,我们现在的课堂,这样的生态系统遭到了人为的破坏,正在向它的对立面发展。您怎么看?
娄小明:当前我们的生态性课堂存在着虚假的现象
在今年暑假,在盛泽台看到一则广告,主打人员当然是学校的一些优等生、高才生。广告内容是推销一种英语学习机,**100分。“自从有了100分,我考了100分”“自从买了100分,英语只要读三遍,想忘都忘不了。”“自从有了100分,,我原来考了第**名,现在考了第一名。”这些学生都是在小学里的特长生、尖子生,钱**是市优秀少先队员,**是党员,不知什么时候他们都用上了灵验无比的100分,他们的科任老师只不过是生长在幸福的科技时代,沾了高科技的光而已。再看看背景,原来是某学校校舍。这些所谓的“优等声,高才生”居然说得振振有辞,究竟是什么使他们丧失了说真话的勇气,究竟是什么使他们带上了虚伪的面具。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太多的虚假现象,欺上瞒下,这样的教育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身心素质,道德品格。有些学校的艺术特色只不过是上半学期轰轰烈烈,下半学期狠抓应试教育。有些学校表面上是陶行知先进学校,而实质上不能实施公平教育。
王展鹏:其实,我们有没有发觉,语文的课堂生活方式与数学的课堂生活方式是不同的,而艺术也有艺术的课堂生活方式。艺术的生活是追求自由的创造,享受身心解放的愉悦。这是有艺术的学科特征所左右的。那么,怎样的课堂生活标准才是合理的呢?
娄小明:课堂生活是一种文化生活状态。课堂教学是一种强制教学形态,何谓教学生活,就是以传播文化知识为中心的师生活动。师生的交往就是以文化为媒介的,因此课堂的活动往往带有文化的痕迹。评价一堂课的合理与否,哈贝马斯认为有两个标准,一个是现实性,一个是真实性,即课堂讲解的是一种可以实现的行为,是一种现实存在的行为,都是以文化为评价标准的。在学校教育中,文化的一部分被转化为课程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课程的设立都被认为是对学生的成长有利的。所以课程被认为是一种个人成长的“履历表”(日 佐藤语)而课堂教学就是将这张履历表精彩的演绎出来,形成一个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的环境。因此,课程改革就是要通过课程的改变来达到课堂生活的改变,进而指向社会生活的改变。人们对于课程改革的必然性不是源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吗?可是在我们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对理想的新课程的境界还是十分遥远,原因可能就是课程要求的课堂生活我们无法创造,或者我们还是以旧有的生活状态来演绎新课程的内容。
所以,还课堂以生态观,改变课堂的生存状态,建立以人为本的生活状态迫在眉睫,十分必要。
艺人:生态性课堂需要师生一种怎样的行为方式?
娄小明:哈贝马斯归纳的四种不同的行为概念:
1、目的行为:通过在一定情况下使用有效的手段和恰当的方法,行为者实现了一定的目的,进入了一个理想的状态。
2、规范调节的行为:在一定的语境中,一旦具备可以运用规范的前提,每个行为者必须服从某个规范。
3、戏剧行为:行为者自己给了他的观众一个具体的形象和印象,为此,他把自己的主体性多少遮蔽起来一些,以达到一定的目的。
4、交往行为,是至少具有两个以上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的互动,这些主体使用手段,建立一种人际关系。
艺人:新课程的出台为营造生态性课堂创造了怎样的条件?
娄小明: 课程的定义从知识——经验说明了什么?新课程理念中,对课程的定义经历了从知识——经验的过程,经验是知识的运动形态,是知识的个人占有,是知识的集体交往,这标志着人们对课堂主体的重视,对课堂生态的聚焦。
迷途老企鹅:可持续发展,本是经济发展与人类生存环境保护这一二难命题语境下提出的社会学问题。引入教育,其实取其在“长线利益”的价值追求上的比喻义。最近不读书,不知“生态型课堂”的理念起于何时,何人,但总体上的追求——自然、和谐,我是同意的。
然而如果我们从现实出发,班级授课制本身就不是自然的,因为不断添加的要求,更因为班级授课制在其经济背景上的越来越不适应,我觉得“生态”一说,在当前条件下的提出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的教育教学有许多的矫枉过正,甚至是“拨乱反正”。立意都是好的,然在大的方面压抑个性,又在些许细节上给甜头,这个思路本身是狭窄的。
娄小明:“长线利益”的比喻不错,教育是一种目的性行为,认知——工具性是它的特点,也是他无法逃避的现实。价值追求是教育的正当追求,正是它的长期利益,才显示了它在教育上的优势,体现了它在教育上的隐性价值。没有功利性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就是审美也有它功利性的一面。
班级授课制是现存的一种优势的教育机制,他的出现、持续是现实的社会所需要的、可行的形式,它本身就是一种合理的课堂生存机制,。
生态性课堂不是一种褒义的概念,也不是一种终极概念,它就是在现有的条件下使课堂教学最优化而已。
王展鹏:我倒认为生态一说在当前提出有其现实意义。也许正是因为“班级授课制本身就不是自然的,因为不断添加的要求,更因为班级授课制在其经济背景上的越来越不适应”并且已经出现压抑学生自然成长的倾向。君不见,课堂上教师的话语霸权?以少数“尖子生”的意见取代所有学生的争鸣?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倡还课堂“和谐的生态,和谐的氛围”便显得很及时和有意义,我们目前要关注的是在不违背课堂规律的前提下如何优化这“课堂生态”,不知鹅兄认可否?
迷途老企鹅: 我以为不然!
不管是少数“精英”代表沉默的大多数也好,还是教师的霸权也好,其最本质的问题是效率压迫,使班级授课制和教材统一制造的不和谐。如果有人认为应该“现实一些”——“质疑班级授课制没有意义”,那么,在班级授课制环境下讨论个性张扬和自然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没有意义的。
娄小明:偏颇!班级授课制=压迫个性=强权统治吗?
错误不在班级授课制,而是在于当今的社会生活。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优化一些,功效更长久一些,为学生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我们无法改变一考定终生的现状,无法改变分数就是生命的现实,无法改变考分就是等于金钱的现象,我们都不是生活在乌托邦而是生活在严酷的现实之中。之所以提出课堂的生态化,是为了让我们不再变成生活的机器,不在为了考进大学而被社会淘汰,不在使我们成为知识的巨人能力的矮子,不在使我们发达了大脑而萎缩了心理。
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教育会回到真正的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的。
空军:在我看来,小学幼儿园“教学的生态”维持的还是不错的,有些教师学校还是在考虑“长线利益”的。我们的艺术课教学相对于其他中考和高考学科“教学的生态”维持的也还不错,这一点还是可喜的。
不过在教学上讲“生态”一词,潜台词好像就是教学的理念,教学的过程,教学的方法越“原始”,那我们的教学就越“生态”?
娄小明:小学的教学生态也是令人忧虑的:语文数学有大量的课外作业,而艺术作业却无法在课外得到保障。主课老师可以在艺术课堂上任意拎走差生,照顾老教师可以让他来教艺术课,下课时学生还在做语数作业。艺术学科通常被称为小科——这一切使我感到了我们的生态也不是十分的理想。
关于生态=原始的感觉,是有一些感受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是教三分险。教多少才能使教育的边际价值=0呢?怎样教才等达到教育的最优化呢?如何处理好当前知识与未知知识的关系呢?知识增多会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呢?这一切都要我们考虑到教育与“原始”的关系。
有没有看过《鲁冰花》的影片,其中关于那个孩子学画的评价,有两句话我还记忆犹深。美术老师说:“天才是不需要教的,需要我们去保护。”孩子的父亲说:“我从来不知道,孩子有这样好玩的方法。”对于绘画、对于艺术来说,有时的教不一定比学生的保持更好。前几天看到一幅孩子的农民画,画面非常精美,但是其中的每一根线条都是死的,没有任何情感,所以这样的教还不如不教。第斯多惠不是说过一句名言吗,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激发、鼓舞、发现。
伊菲:艺术教育的激发、鼓舞、发现,这个教学理念是对的,可它的对象是相对的 。我仅从农村小学一年级艺术的教学为出发点:这些农村小孩很好动,也活泼,可是他们对艺术还是一张白纸,在画画课上,我激发他们的兴趣,鼓舞他们发挥想象力画自己心中最美的画,教他们善于发现身边美的事物。可呈现在我面前的是几张无创意,无作画技巧,无主题,无色彩感的滑稽符号。这些理念适合于受过一定美术教育,富有美术天赋,受到一定艺术熏陶的孩子,偏高年级的学生,您是怎么看的?
娄小明:这就关系到了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老师的审美观念之间的不同。这些所谓的滑稽符号,说明你对学生的作品还不了解,还没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处于两个心理世界中,所以产生了隔阂。低下身子,发现学生作品的闪光点,像欣赏艺术大师的作品一样,你一定会发现一个神奇的孩子世界,就像齐白石、陈二刚、毕加索的所作所为一样。当然艺术是需要学习的,领悟-内化——表现,否则就会邯郸学步,找不到自我了。
关于生态有这样一则佛家故事:讲的是一个高僧,有一天,他进行园艺劳动,他把一些长势茂盛的树苗进行修剪,而对一些长势不良的,将近枯萎的树苗进行精心的培育,松土浇水。他的弟子十分惊奇,问他原因。他说园艺就像培养人才一样,对于才智优良的,要防止坏的习惯的养成,一些不良知识的获得,要及时进行规范。而对一些才智平常的人,要改变他们的环境,提供他们发展的机会,让他们获得充分的发展。
在我们的教学中是否也能达到这种生态状况呢?
迷途老企鹅:美国曾搞过一个封闭的人造环境——生物圈2号。结果不成功。班级、班级授课是否也是人造的生物圈?
王展鹏:我注意到你说的是人造,又一次人为的营建,它是人对生态的又一次自以为是和自作多情,难怪他会失败。
也许我们无法改变大的环境,但尽自己的所能让学生更舒展一点,这我们能做到,也应该做到,生态平衡不是搞出来的,是要维持的,维持这样的平衡靠谁?套用你的话就是:教育的生态平衡,我的责任。
娄小明:最完美的人造森林也及不上最原始的森林。艺术学科的现实形态怎样呢?缺少了艺术生活,脱离了生活实际,面临着大量流行文化,缺乏了学科特性,难以走进学生的艺术心灵---这是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需要你我的改善,而不是去营造一个完美的艺术天堂,里面充满了牛肉、面包,达芬奇就是艺术的上帝。
| 用心感悟艺术,世界其实很美!
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我的小灵通:0512-625075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