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搜索引擎
 ☆流动公告:
行知论坛
用户名:
密 码:
游客参观
 
走进大课堂, 引领学生综合实践
作者:钱冉   发表日期:2005/12/14 20:43:29   浏览:1069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相吻合。参照陶行知的这一教育思想,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我们克服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使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领域,引领学生走向生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基于学习化社会,学科知识已不是学生可以获得的唯一学习资源。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已从课内拓展到课外,突破校园四周的天空,投入地走向社会生活,参与综合实践。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兴趣问题与学习的相关资源,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亲身经历“做”、“考察”、“实验”、“探索”、“设计”、“创作”、“反思”等过程,体验和感受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和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一、 走进本土文化,实践研究
    我校地处太湖南岸的黄金岸线“溇港地区”,亘古千年的溇港文化,浓缩千年历史的精华,源远流长,激动人心,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改变以‘学科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的联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不是缺少资源,而是缺少发现。课程改革给了我们一双慧眼,也给了我们勇气,把开发教育资源的目的投向了本土,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幼苗植根于地域文化的沃土,沐浴本土文化的阳光雨露,蒙得本土文化的滋养。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对自我、自然、社会、科技、文化引起足够的关注,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研究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真正产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自主走进探究过程。如在《水乡歌》一文中,“水乡什么多?“水乡船多”教学这一内容时,联系生活实际,既让学生走进教材,又让学生跳出教材,走进生活,走进溇港,自己去寻找观察实验,制作、模仿的素材。因为我校地处太湖溇港,36溇,72港,以水为脉,船是溇港人流动的“家”。溇港的孩子对船情有独钟,有的孩子来自船家,有的孩子家庭人员从事水上作业,有的孩子的家贴水而居,以船为邻,船与人的交互活动丰富多彩,几乎贯穿孩子一生的学习生活中。
    课堂上几乎每位学生都能讲得出溇港船的“套套”,个个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因此,我依凭区位优势,营造“人人会造船,造船为人人”的氛围,创设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鼓励学生大胆设计。首先引导学生制作自己最常见的、最熟悉的船,然后进行比较,找出其合理性和不足,大家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实地调查溇港本土的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经历了摄影、调查、访问、绘画、设计等过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造”出了各种各样的船,有仿真、有创意、有科幻,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劳动技能得到提高,创新浅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学生获得了成功和失败的体验,得到了收获。
    二、走进生活天地,学做合一
    学生是具有现实生活背景的人。生活的广阔天地能使学生得到知识经验的丰富积淀。人们常说,家庭是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迈进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以充满情感的家庭生活为着眼点,以“学做合一”为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向生活开放的一条重要途径。
    1、学做生活小主人
    现在的孩子,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对于艰苦的感受越来越少,对于勤俭的意义也不是很清楚,很多在成人眼里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事在他们面前却变得普通、理所当然。开展“小鬼当家”的实践活动,设计“一日生活”方案,让学生自主的、有计划的、合理的支配一天的家庭生活,独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滋味,养育自信和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塑造完善人格,提高生活品位。
     2、制作谚语资料卡
    农民群众的语言是生动活泼、寓意深刻的。谚语、歇后语、成语在劳动中被广泛运用。我们要求学生虚心地向自己的长辈学习,收集这些生动的语言。通过整理,制作资料卡。下面是学生收集的一些本地农语:“瑞雪兆丰年”、“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麦沟开得好,增产就牢靠”……收集富有淳朴“农味”的语言,回应学生的语文学习,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凝练语言。这些具有生动的鲜活语言给了学生丰富的习作储备。
     3、学习劳动技能
    根据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原则,结合学生家庭特点,引导学生参与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学习给植物、蔬菜松土、除草、施肥,及时施药防治病虫害等。在劳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在参与过程中学生一起商量对策,交流心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劳动的技能,同时也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培养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三、走进亲近的社区,学做真人
    陶行知先生说:“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因此,要使学生成为真正有学问的人,还必须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激发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社会的强烈欲望,从而使他们自觉走向社会。
    1、开展“家乡好孩子”活动
    “家乡好孩子”活动一直是我校整个教育中的亮点,得到社会的认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起到了“一手牵百手,小手拉大手”的“反哺”效应。围绕服务社会这个中心,我们组织学生到敬老院践行敬老爱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设计环保广告语,写调查报告,提环保建议,也提高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能力,加深了爱乡、爱民、爱国的情感底色。
    2、进行社会调查
    我们以“创新溇港文化”的旨意,引导学生走进溇港,融入社区,开展了“桥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学万般艺,领万种情,组织时代小记者采访活动,采访调查研究溇港地区“船、桥、宅”的外观造型、内部结构、建筑科艺等方面的独到之处。对溇港桥的样式,船的种类,住宅的样式进行调查探求,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体会溇港先哲们的智慧和力量。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社会性的调查活动,让学生走进了社会大课堂,吸纳了优秀文化,了解社会的现状,认识生活的本真。
        走进大课堂,引领学生参与综合实践的过程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理论支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有凭借本土文化的优势,向生活开放,贴近学生生活,才能使学生获得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真正的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