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
作者:刘芳 发表日期:2005/12/14 20:21:58 浏览:363 |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是学问。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必然离不开生活,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但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是围着教材打转,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丧失了生活的色彩,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心里对语文教学涌出的是厌倦。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让语文教学和生活牵手同行,相信多姿多彩的生活源泉将会赋予语文教学生命与活力,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精彩。
观察生活 —— 让语文教学与生活“亲密接触”
“新课标”强调了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因此,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善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心灵放飞的空间。
如在教学一年级的《识字2》时,在学生认识了“太、小、鸟、下、早、牙、上”这些字后就问学生:“你们见过这些字吗?在哪儿见到的呢?”学生纷纷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有的说在家里的牙膏上看到过“牙”字;有的说在食品包装袋上看到过“小”字;还有的说在学校的楼梯旁看到的“上楼缓缓走、下楼慢慢行”的标语中有“上、下”两个字……一切有字的地方都成了学生观察的目标,语文的触角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生活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园。让语文教学与生活亲密接触,既展现出语文的无穷魅力,又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生活处处皆学问,在生活中观察,必然会有所积累,课堂上也就会出现无法预约的精彩。
演绎生活 —— 让语文教学与生活“对话”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乃生活的改造。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与生活“对话”,要注重提炼儿童的生活经验,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解读课文,变无意识的生活积累为有意识的、比较系统的生活经验积累。从而,将学生的视线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与生活环境展开“对话”,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时,文中讲述了李白送孟浩然前往扬州的场景。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洋溢在字里行间,那份依依惜别之情被语言文字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体验,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让学生演绎当时的场景,必然能更深入地感悟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厚友谊。学生经过一番准备,上演了一幕感人的送别场面:
生(扮李白):孟兄,此次你前往扬州,我们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生(扮孟浩然):李兄,不要悲伤,你我之间的友情如此深厚,决不会因为分别而变质,就像这滔滔的江水一样永世不绝。
生(扮李白):是呀!你的人品我敬仰不已,你的作品誉满天下。这么多年来,你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衷心地感谢你。
生(扮孟浩然):不,你也有许多令我敬佩的地方。王渤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你就请回吧!
生(扮李白):好,就请孟兄满饮此杯吧。
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了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了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无拘无束地尽情表演,激情满怀,生动逼真。语文与生活这一泓活水相沟通,与生活“对话”,给予了语文教学一片灵性的天空,课堂上一派生机勃勃。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体验生活 —— 让语文教学与生活“共色”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现实世界是语文的丰富源泉。课本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生活范例”,给我们学习生活语文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座平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以文本为蓝本,促进学生从文本内容中去体验,养成学生主动体验生活的习惯。
如教学《家》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学校的园艺特色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首先,我把孩子们带到了绿草如茵的草地上,学生们到了这样的环境中,一下子活跃起来,有的唱、有的跳,快乐得手舞足蹈。此时,他们的精神和思维完全处于兴奋放松状态,没有丝毫的拘束感。于是,我让小朋友跟我一起看看蓝天白云、摸摸大树,听听鸟鸣,观察眼镜湖中鱼儿嬉戏,学生们高兴极了。课堂上他们不仅亲身感受了“蓝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更感受到了自己生活在这样美好的家乡中的幸福。课后,有的小朋友根据自己看到的情景写了一句句优美的句子,如:草坪是小草的家;植物园是植物的家等等。就是这样宽松愉悦的思维空间引发了学生的灵感,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描述出自己的感受,这种感受无疑是真切的。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了这样的体会,就与文本进一步融合,从而激发起了对文本的认同。这样把生活和知识关联起来,使学生明白知识来自生活,生活是对书本知识学习的一种印证、补充、拓展和超越。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与生活“共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语文教学只有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的大殿堂,回归生活的本真,才能引发学生真切的内心体验,获得与文本、与生活深层的心灵对话,语文的三原色在生活的调色盘里才能幻化出五彩缤纷的图画,语文教学因生活而更精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