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综合实践”推进“整合联动” |
作者:黄雁 发表日期:2005/11/29 21:12:45 浏览:588 |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三课时”。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课程资源须自主开发,体现地方特色、校本特色;课程实施体现实践性、探究性。今年年初,我校被确定为市综合实践活动试点学校,我们就在全校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广泛的宣传,结合学校实际,积极稳妥地开展了研究。
一、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背景
(一)对传统优势的继承发展
我校的劳技、电教特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面,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在劳技教育方面,被列为“中德合作苏州劳技师资培训中心项目学校”。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评为“劳动(劳技)教育先进学校”。
特色,是学校办学成熟与否的主要标志,特色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途径。我们已经积淀了丰厚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成果优势。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教育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放大优势?这是摆在我们眼前的重大课题。
(二)对目前工作的梳理整合
我们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都是新的,接任时“十五”规划基本已经完成。德育研究课题“生活化、创新性小学德育研究”已经在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网络教学研究”已经在中央电教馆立项,劳技课题“动手做创新实践研究”已经在苏州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信息化、劳技仍然是学校特色建设的重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少先队体验教育研究”等项目都已经上马。头绪多、要求高,难以集中精力打攻坚战。我们通过反复思考论证,提出了“整合——联动”的学校工作思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刚好都可以将这些工作在中心上串联起来,在范围上包涵起来,于是借《新课程标准》颁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东风,我们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
二、开展专题探究
(一)确定研究专题
确定研究专题是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起点。专题的来源可以是教师提供、学生自主选择,也可以是学生独立确定。我们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选题。
1、生活中提炼
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和社会实践中,学生和他生活的世界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许多值得关注、值得探究的问题一直在学生身边或身上发生、演变,教师要努力造就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2、学习中发现
由于文本教材的局限性,知识是静态的,在动态的学习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讨论争辩,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学习方式等的不同,学习的结果和各自的观点往往有差异,让学生的情感、思维发生碰撞,也会产生许多问题。
我们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与师生共同商定了本阶段40多个课题,以开拓思路,提供参考,如:河水污染情况调查;“肯德鸡、麦当劳现象”的调查;X班学生X(卫生习惯、阅读、家庭拥有电脑及使用等)情况调查;X停车场国产车调查统计;校门口商店或流动摊贩调查;市区交通情况的调查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研究选择,目前我校已班班有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每个年级有一个重点课题,内容涉及面广,活动参与面广。
(二)设计活动方案
提出研究问题后,就引导学生设计研究方案。活动方案一般由课题的提出、研究目的、研究步骤等几方面。其中最关键的是具体探究部分如何操作。确定了课题,就放手让学生讨论,确定活动的大致步骤,用什么方法来收集信息、进行探究、解决问题。许多案例的方案是在活动进行中不断完善的。
(三)采用多种方式探究
从研究的组织形式来分,主要有: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的方式。亦可通过各种方式(如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跨地区、跨国界合作探究。像我们学校,参与了由中央电教馆组织、具体由华南师大一位教授主持的运用网络技术进行的“校际协作研究”,就是一种跨校协作方式。就我们学校的实践来看,小学生一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较多。
(四)展示研究成果
活动后,我们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形成书面或实物等方式的成果,以举办展览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是答辩的形式,即针对学生围绕专题开展探究的“研究报告”举办答辩会;也可以将研究成果挂在学校网站上,让网络浏览者评价;可以是版面展览的形式展示,我们帮助学生将整个研究过程用版面的形式表现出来,即利用活动照片、研究方案、研究报告、实验统计等资料布置版面。
三、充分挖掘课程资源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劳技教育烹饪课的学习中,学生对绿色食品感兴趣,就利用网络搜集了绿色食品的标志,本地的绿色食品,了解了绿色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与质量检测。有学生对中国茶艺感兴趣,就到网上搜集了茶的种类、茶的传说、中国的四大名茶、各地茶艺、家乡虞山绿茶的生产加工销售情况。
2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我们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将高等专科学校、尚湖风景区、宝岩生成园、交警中队、居委会、军营等作为我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落实了联系人员、辅导老师,选定了实践项目,安排了实践时间。
3充分利用专用教室。我们拥有6个劳技专用教室。木工教室里鲁班锯、车床等专用设备供上课学生人手一套;烹饪教室里有8套烹饪设备,供学生分组操作;缝纫教室里有30台缝纫机供学生分组练习。泥工、电工教室同样如此。这么多的专用设备为学生了解劳技分工、训练劳动技能提供了条件。我们充分发挥专用教室的作用,开好课程、用足用好设备,使我校的综合实践具有了鲜明的特色。
4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多方面的帮助和指导。在研究中教师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的差异就成了可开发的资源。实践过程中,在摄影摄像、信息技术、做实验等方面有特长的教师最受学生的欢迎。
5充分利用学科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要深入、顺利开展,必然需要运用各科知识,而各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实现变革、升华、改写。
如;在“笔筒的制作”这一项目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综合运用了数学、语文、美术等知识进行活动。运用数学知识划样、对做笔筒所需原材料进行计算、统筹安排学生带来的原材料、对成果评价进行统计;运用语文能力为笔筒写一份制作报告、设计广告语;运用美术知识对笔筒进行美化;运用网络技术将作品挂到学校网站进行展示、评价。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学生发现数学上的计算结果与现实中的制作需要存在一定差距,按照以前学的状物作文方法写广告语没有煽情性,对知识就出现了新的解释和假设。
四、整合联动初见成效
(一)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建设
1、发展劳技特色
(1)推动了教材建设。我们提出以“综合实践、专题探究”的思想重新编写劳技教育参考教材。在木工、烹饪、泥工等劳技项目重新编写了版块式、专题性的活动方案形式的参考教材。
(2)改革了劳技教育方法。我们将传统的“以培养劳动习惯、训练劳动技能为特征”的劳技课改为“以引导专题探究,发展综合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为主旨”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劳技课走出教室、走出校门、走进自然、走进网络、融入社会。
2、发展信息化特色
(1)加速了硬件建设。在专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学生用网、建网成了自觉的需要。原有的设备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我们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优先发展信息化装备,建设了60座的新微机教室,在暑假将建成校园网,网络端口和电脑将进教室。
(2)促进了网站建设。学校网站是学校的窗口,是教师学生的学习交流社区。我们的网站建设自年底当作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专题工作来抓,到现在,网站的信息量、浏览量都很高。
(3)带动了资源库建设。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大量的信息,建设资源库,为教师学生提供优质资源又成为当务之急。我们通过引进、购置、自创等方式建设资源库,现已有60G容量,内容包括常用软件以及教学音频、视频等。
(二)提高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和社区发展的联系,充分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在专题性探究中发展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和社区发展应具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体验是综合性的。社会公益劳动,体验爱心与责任;社会生产劳动,体验艰辛与创造;种植养殖活动,体验耐心与有恒;作品展示活动,体验成功与价值;调查采访活动,体验失败与执著……真实的角色体验促进了角色认知,内化为角色意识,促进了学生关注自我、发展自我、品德自省、行为自律。
(三)整体提高了教学水平
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除了学生的发展目标,另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开发教育资源,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摸索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最终在各种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都能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主动和谐发展。广大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创新潜能都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对自己的平时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学习、反思、改革的氛围在校园内日益浓郁,教育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