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搜索引擎
 ☆流动公告:
行知论坛
用户名:
密 码:
游客参观
 
循着智慧的手指走去
作者:周春燕   发表日期:2005/11/28 12:07:49   浏览:444


    ——在走进陶行知中追求教育的和谐
    
    百余年前,陶行知,他捧着一颗金子般的心,从风雨如晦的旧中国走来;挟一身正气,怀满腹才华,携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向旧教育宣战,开一代教育先风,纵览近代教育史,无处不写着他勇探“未发明新理”,勇入“未开发边疆”的艰辛和努力,无处不展现出他探索现代教育的胆识和智慧。他的一生短暂、艰难、曲折,却充实,精彩,辉煌。
    百余年后的今天,他双眼投射出睿智的光芒,又向我们走来了,他的学说和思想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伟大精神和光辉实践被推崇和赞颂。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在“端、勤、毅”的历史古训指导下,在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校风的指引下,在苏州市名校长、张家港市陶研理事会会长蒋俊兴的带领下,依托科学发展观的现代理念,积极构建文化型学校,努力创建信息化校园,全力推行人本化管理,倾心实践智慧型教育。立足用时代发展的眼光传承历史,学陶,师陶,研陶。开展各种各样学陶师陶的活动等,大力宣传陶行知思想,体现了我校人人学陶、师陶的良好氛围。
    一、以人为本,追求和谐的办学目标
    办学目标是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也是一所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已逐渐深入人们的心田,对个体生命的呵护,对人格的尊重,日渐从人们的内心深处迸发出来,让管理与生命对话,让教育为生命喝彩,这是我们和谐教育,和谐管理的核心。
    (一)明确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学校以“端、勤、毅”的历史古训与“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活泼、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交相辉映,用时代发展的眼光扬弃历史、开拓未来,用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现代化特色的集团型学校,用“科研强校”促进办学目标的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追求学校管理的人文目标和文化涵养,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动力。继2002年9月,学校被苏州市批准为全市小学唯一的“双语教育”实验学校之后,今年暑假,苏州市教育局又批准在东校区开设两个寄宿制“双语教育实验班”,成为学校推进课程改革的又一个亮点。
    (二)凸现和谐的教学管理机制
    如今学校形成了三个校区和一个附属幼儿园的集团型学校,成为苏州市范围内规模最大的省级实验小学。为了让品牌光环不断放大,学校积极探索管理的新机制。实行三个校区的一体化管理,同步化发展,充分张扬各个校区不同的办学特色,实现优势互补。学校遵循科学人本的思想、相信人人都能成才,坚持创造适合于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教育,为学生的成才和生命的灿烂奠基。学校有一个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领导班子,他们确立服务意识,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管理氛围,在这里,全校师生都是学校的主人,学校更是师生依恋的精神家园。
    二、以智育人,追求和谐的育人目标
    智慧育人所遵循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活动首先是一种运用教师的智慧来培养学生智慧的活动,而这种活动必须通过学校领导的智慧管理来实现。教师应该是一位智者,通过智慧育人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生存智慧、学习智慧和创新智慧。学生通过教师的智慧育人,学会智慧学习。学校则通过智慧管理,激活每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创造欲望,让教师运用他们的智慧来培育学生的智慧。
    (一)建立全方位、多层面的智慧管理目标
    智慧管理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和为了人。学校在管理中确立以每位教师为一个起点,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使其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学校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是学校管理以“教师第一”,重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学校指导教师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如师徒结队,骨干教师目标,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学校内部形成一股强大的动力,激发全体教师为实现目标同甘共苦,齐心协力,在实现学校办学目标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构建以教师为主体的自主运转的智慧管理
    智慧管理的精神实质是开拓创新。作为培养智慧型创新人才的教师,全力开发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积极投身于教改实践,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效能。要有“教育智慧”:具备一双能发现人才,会赏识每个学生的慧眼;具备一颗关爱、尊重、洞悉每一位学生的慧心,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独特价值和无限潜能,都能造就成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健德、健智、健身、健心的教育观,用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人人有追求的目标,天天有攀登的行为,时时有成功的喜悦。
    (三)体现学生创新意识、整体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智慧管理
    学校科学地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给学生们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实小,以“红领巾工程”为主体的学生文化活动更多地给了学生创新的平台,全市第一个儿童自办网站,第一张儿童自办报纸等学生文化活动阵地如雨后春笋诞生在实验小学。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了一大批才能突出,发展全面,富有个性的学生,也带动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95年以来,学校在市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就有3000多人次,发表文章2000多篇。
    三、重生活体验,追求和谐的教育环境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作为苏州市规模较大的,历史最悠久的实验小学,既坚持学校一体化、同步化发展,又积极张扬各校区不同办学个性,在寄宿制管理、小班化建制和“双语型”教学等现代教育模式中,不断探索教育集团管理机制,探索学校办学职能的转变。
    (一)资源整合,提高实效
    一流的教学质量,需要一流的办学条件。学校在基础教学设施的建设上,立足高起点,放眼远目标。学校已实现有线电视网、多媒体教学网、校园网、宽带网四网联通。给教师们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大家可随时随地的享用校园网里的教学资源、信息,同时也可以随时随地的上网,了解外部教育教学信息,查找资料,开阔自己的视野。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具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计算机中心把虚拟而又真实的世界传送到每一个角落;学生的小百花广播电台、电视台,拉近了大千世界。
    (二)环境布置,彰显特色
    当你走进实验小学的校园,绿草茵茵,鲜花斗艳,大树蔽日,碧水荡漾,建筑典雅大方,布局合理规整。徜徉其中,一种温馨、和谐的美不禁荡漾在你的周围。校园中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每一块橱窗的设计、每一处文字标牌、条幅,形象生动;每一幢楼的命名都蕴涵着不同的意义。音乐室、美术室、劳技室、风雨操场、校史展览厅、体育馆等都承载着巨大的教育能量。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品位,给学生营造一个清幽雅致的校园环境,提供一方赏心悦目的读书乐土。富有启迪意义的楹联、标语牌矗立在高楼,领袖、伟人、科学家的画像悬挂在教室、图书馆的走廊。文化长廊,奇石异草,都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着学生。在这里,你似乎可以感觉到,每一块墙壁都在和你说话。
       四、教学做合一,追求和谐的教育方式
    学校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研究的主阵地,努力实践陶行知先生的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的教育主张。
    (一)以课改为契机,转化教育思想和观念
    陶行知先生在《南京安徽公学创学旨趣》一文中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强调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教学做”是一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要在做上学,做便是教,做便是学,做是中心,这首先要求教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体验,所以教师要多学习、多研究、多实践。其次是要了解学情,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做人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才能真正实现做上教、做上学。再次是营造教学做的氛围和环境。多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手脑双挥”。学校的小百花阵地系列、校德育基地、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更大限度的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二)以科研引航,深入进行“教学做”合一的探究实践。
    近年来,学校认真处理好“基础扎实”和“重视创新”、“严格要求”与“生动活泼”、“减轻负担”和“提高质量”的关系,让课程改革成为学校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提升的强大支柱,同时以教科研为先导,每年两次“请进来”活动,邀请有关专家、领导来校举办科研讲座,进行科研工作指导,校内围绕学陶、师陶、研陶举行“素质教育大家谈”、“教育沙龙”等活动,以促使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向着正规、科学的方向健康发展。平时做到学期初有整体规划,学期终有科研总结,并定期编辑各类期刊为科研活动推波助澜。近三年我们组织编辑各类期刊有近100万字。结合省级“十五”主课题《小学生学习方式、生活方式的自我自我建构研究》,学校还先后出版了《创新教育专集》、《 与新课程同行 》,校本课程《在实践中成长——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等专著,为学校品牌打造提供智慧支撑。
    我们走进陶行知,感悟、体验、实践、思考,发觉先生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精神,有着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这对于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探索和建立新的教育运行机制,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行知路上,师陶学陶永无止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