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搜索引擎
 ☆流动公告:
行知论坛
用户名:
密 码:
游客参观
 
伴着数码前行
作者:朱亚红   发表日期:2005/11/25 19:53:46   浏览:584


    ——面向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初探
    
    在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作为诸多要素之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信息化的教师队伍,就没有教育的信息化。要适应教育信息化,教师首先要具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在思想上充分认识信息化教育在现代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继而要熟练掌握相应技术,再次还要能有效地将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工作,这不单是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要求,也是对其他所有学科教师的共同要求。我们要关注信息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让教师们伴着数码前行,用信息技术武装、改造、创新我们的教育工作,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 正确认识,确立教育信息化的新理念。
    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一方面以信息技术课程建构学生的信息素养内部结构;另一方面,在其他课程中渗透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构学生信息素养的外在发展环境。在今天信息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还应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相结合,要为学生营造良性的、立体的信息素养发展环境。计算机网络有着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师生应该学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运用于教与学的实践中。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这种能力对师生而言至关重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学科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理论、技术),必须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不能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是专业教师的事,应该消除误解、偏见,甚至恐惧的心理,改变抵触乃至拒绝的态度,对信息技术既不盲目排斥也不盲目崇拜,站在现代社会、现代教育的高度,要以积极的姿态走进教育信息化时代,对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学习,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让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伴着数码前行。
    二、走近数码,汲取信息化的无穷力量。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教师能够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知识更新,突破时空界限与同行、专家研讨交流,为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首先应该让老师们走近数码世界,感受到信息化在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1、硬件到位,软件保底。
    学校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现代化教学设施,每个办公室配备电脑,平均每两位教师拥有一台电脑。在发展硬件的同时要求软件不软。我们立足实际,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对教师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网络的基本运用和操作、计算机的基本维护、word知识、PowerPoint 知识、Foxmail 知识、网页制作等多方面的培训。提出明确的要求:能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会使用常用软件;掌握多媒体网络教学或学习应该具有的基础知识和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的知识与技能,网络型课件、多媒体课件制作,全部实现电子备课。
     2、典型引路,全员参与。
    在实际教学和运用过程中,老师们所表现出来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对有兴趣,有基础的老师给予厚爱,优先给他们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为他们配备了先进的笔记本电脑,让这一部分老师先行。同时也给他们一定的担子,让机遇与挑战并存。每学期必须上一堂信息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展示课,完成一个高质量的课件,建好个人网页等等。学校建立课件积分制,增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奖。目的是激励先进,通过典型引路,带领周围的老师一起进步。
    3、分层培训,全面提高。
    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是走近数码世界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们立足教师发展,根据教师的实际差异和个性化、专业化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有针对性的组织多样化的培训。内容上,从传统电教媒体的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运用、网络技术的应用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步培训。培训对象则分为普及和提高两个层面。我们十分注重校本培训,学校信息中心成员参与省、市级的专业培训,然后由他们对提高班老师进行培训,最后由提高班老师分散到各办公室对普及班老师进行培训。每期培训一个重点,培训结束都要考核。
    4、健全机制,不断激励。
    为了保证培训的实效,我们还在培训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机制,培训做到有计划,定时间,定人员,学员对所培训内容如果已经掌握的,事前可以提出申请免于培训,但是必须参加培训考核。培训结果和应用情况还将与老师们的教育工作考核挂钩;另外对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方面成绩突出的纳入教育教学成果给予相关奖励。在具体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保障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
    三、 恰当运用,享受信息化的高效实惠。
    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与实惠,课堂信息量增加了,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了……然而是否高效还值得研究,因此我们在提高应用成效上不断探索。
    1、硬件选择,喜新不厌旧。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并影响教育改革。一时间,网络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显得异常时尚,使得不少老师盲目追随。似乎上好课必须有多媒体课件,必须用网络环境。而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应用和研究逐渐冷落,进入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误区。我们认为不管什么技术、手段只要用得合适,能够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就好,可以不用的就不用,只要用传统媒体的,就不一定用网络环境。
    2、应用研究,厚此不薄彼。
    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提出了更新的内容和更高的要求。要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教师不能简单的把教学媒体仅仅当成教学内容的展示工具,而应使之成为学生认知和启迪思维的工具。网络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唯信息技术。为此我们不是停留在对信息技术课的研究上,而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活动来提高应用水平。我们每学期组织青年教师会课,开展优秀课件比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论文、随笔、案例分析等活动。在推进信息技术运用的同时,首先应该把握好学科教学的根本,突出学科特点,讲究教学效率。做到信息技术研究与学科教学研究不偏废,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上下功夫,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四、融入数码,插上信息化腾飞的翅膀。
    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全民共享的要求,也是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教育研究、德育工作、家校联系等等。我们以校园网为依托,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将每一个教师融入到校园这个数码世界中,让他们插上信息化腾飞的翅膀,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快速发展。
    1、每个教师都成为校园网的主人。
    为了能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与效益,使所有师生参与网站建设,根据网上开辟的版块,如网上课堂、学生天地、教师之家、雏鹰之家等等,我们让每一位教师承担一块建设任务,使他们在维护、管理校园网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2、在活动中与学生一起成长。
    我们将信息化教育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建立了“小百花”网站,每周安排活动两次,学习网页制作、工具软件的应用、电脑绘画、小报制作等等,让一部分计算机爱好者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还不定时的结合各大活动,如科技节、文化节、读书节、艺术节等,建立专题网页和班级、个人网站。
    3、博客记录教师成长的足迹。
    建立教师博客,每周至少上传一篇教学日记,记录教师们个人生活和思想体验,发表个人见解,展示教学心得……博客成了教师记录、思考、探究的精神家园。通过博客,提高了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有效的促进了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师的生命质量。
    4、日常工作,e网情深。
    为每一位教师开通Mail服务,并提供FTP空间,要求全体教师使用电子备课。因此,学校工作的布置,各项公文的传输,信息的传递,老师们备课、上课,交流。这张无形的网触及到校园的各个角落,针对我校规模大拥有三个校区的特点,校园网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成了联系的枢纽。
    5、资源建设,众人拾柴。
    我校采用购买和自建两种形式来完善我校的资源库建设。每学期学校组织会课比赛课件比赛等,将各类获奖的优秀作品吸收到学校资源库,让学校资源库真正成为源头活水。对被录用的作品还给予奖励,以此促进教师学习、应用、钻研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目前,我校不少教师对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以及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研究充满热情,我们鼓励教师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及其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理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总结新经验。
    6、家校联系——路路通。
    学校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网络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感受到了信息的快捷和方便,同时也让我们教师领略了一种冲破时间和空间的沟通方式。如今我们与家长的联系是多渠道,多形式的。校园网上开辟了家长社区、校长信箱等,开通了网上家长学校,通过多种有线无线网络技术,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与家长的联系更快捷、更有效。从而能更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家校教育的合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认识自我的过程,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传统的教师权威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新时代的教师要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要真正成为数码校园的建设者,新时代数码公民的塑造者和引路人,还需不懈努力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