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悟生活中的真师理论 |
作者:汝韶梅 发表日期:2005/11/05 20:12:38 浏览:543 |
陶行知是中国革命的教育家,他的学术是服从革命而成为革命的学术。他是唯物主义者,他认为教育不是别的,而是生活。这是徐特立先生对他的评价。
陶行知是位倡导民主的教师,他曾说:“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一)虚心;(二)宽容;(三)与学生同甘共苦;(四)跟小孩子学习……。”纵观他的理论,无论在动荡不安战火连天的年代,还是在物质生活高度文明的今天都是那么亲切、可行。不是吗?一个合格的教师,假如不能具备这四点,那么他(她)还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还是一个能与时俱进的教师吗?
一、虚心体现在“教”与“学”中
陶行知说:“跟小孩子学习——这听起来是很奇怪的,其实先生必须跟小孩子学,才有完成做民主教师的资格,否则即是专制教师。”跟小孩子学,我顿生疑虑,作为一名耕耘在讲台上二十多年的教师去向小孩子学?学什么?怎么学?“不然的话,即是专制的教师。”细细啄磨,慢慢品味,心地豁然开朗,怎么不是呢?记得开学不久,我将上《十六样的回忆》这篇课文。事先,我认为此文已连续教了三届学生,即使不拿书本,我也能把它出色地教好。在布置预习时,我先向学生保证:“老师准备不打开课本为你们解答,讲解这一课,直到你们满意为止。”尽管我在教学上是第一次向学生许诺,心里并不紧张,倒是学生张大嘴巴一副惊讶的神色,“哇”的一声,转瞬即逝,仿佛已尝到了满意的滋味。
第二天,学生的一连串质疑我回答自如,甚至有些口若悬河,学生露出满足的神情,我为自己娴熟的解答暗自高兴。突然,龚晓恩站了起来:“汝老师,我想问李大钊在法庭上面对妻子和女儿时,为什么起先用了一个‘瞅’字,后来李大钊离开法庭时又用一个‘望’字?”两个字都是看的意思,除为了避免重复使用外,还有什么区别?问题问得有条不紊,不仅连贯性强,而且有思考价值。我呆了一会儿,心想:他已懂得了语法上的“不重复”,此时他想懂得更多,可我,因为事先没有充分的准备,对这两个字在文中不同的解释一时竟回答不上来。好在我有一颗平常的心,我对大家说:“龚晓恩同学预习时特别认真,把老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考虑到了,现在你们能否给我两分钟,给我一点时间行吗?”学生齐声回答:“行!”我定了定心,稍作思考,重新开始解疑。这回,我的回答因结合实际,紧扣内容,学生听得频频点头。末了,我再一次表扬龚晓恩同学,并表示自己也要向他学习。回到办公室,我沉思了半响,学生的质疑我虽然解答了,但我在教学中毕竟缺少了什么。现在回想来,在我的身上缺少的其实就是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认真’两字。向小孩子学,学什么?这不是显而易的认真两字吗?平时,我常常以教育者的姿态教育学生要学习要认真。那么在自己这一头呢?在钻研教材上,吃透教材这一点上究竟认真了吗?凭以往的经验,固步自封,得意忘形,这算认真吗?其实龚晓恩提出的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学生对李大钊这个人物的光辉形象的理解,而且关系到文章内容的前因后果,的确是一个大问题、好问题。我却忽视了,所以,教师要向小孩子学的东西太多了,同时,如果不能虚心向小孩子学习,例如这一回,我被龚晓恩问倒了,而又不肯停下来思考,用简单的一两句搪塞或者回答他:“这是个有难度的问题,你们不必要掌握。”这其实就是专制,它的专制体现在: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打消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剥夺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权利;更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这不是陶行知说的专制又是什么呢?而且,这种专制还是一把无形的刀,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害无穷,从现实看来,陶先生精辟的概括还是我们教学中点点滴滴的真实写照。从那以后,我常常对自己说:从小孩子身上学学吧,或许他真的能给自己带来受益非浅的东西。
记得,这是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改选班干部是一件不能算小的事,怎么做?思前想后决定把此事告诉学生,让学生通过日记献计献策。第二天,每一篇日记在我的眼前翻过,每一个建议在我的脑海中打上烙印。初步的办法形成了。改选前我说:“看了你们的建议,我的第一个感觉是:你们长大了。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分析,更可贵的是,你们有一颗参与班集体工作的火热的心,这一种主人翁精神值得我学习。”我的讲话或许是出自肺腑吧,学生竟然鼓起了掌。当我按他们的建议宣布改选开始后,改选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一次改选我倾听他们的心声,既体现了民主,又体现多元智能理论的知能因素的实施,更体现了虚心听取学生意见,改革了过去的呆板、狭窄、专制的改选。博得了全班的掌声,真可谓群情激昂,一片沸腾。至此,我不禁想起陶先生说的:“虚心听小孩的话便是民主教育的根本,民主教育的含意其实不需要讲大道理、倾听做的结果是对的,合理的就是道理。”这一次的改选符合学生的心愿,选出了他们心中的班干部,结果是对的、合理的。
二、宽容的境界
陶先生说:“宽容精神是做人必备的美德,尤为教师。”是的,作为教师如果连宽容精神也没有,那么他(她)怎样制造一个促进多元化文化发展,鼓励民主对话的气氛,宽容已从陶先生倡导的年代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一次,一个刚刚得到表扬名叫郑小刚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因闹着玩,一不留神把对方推倒,对方孩子的手心擦破了,鲜血直流。我一听,火冒三丈,恨不得狠狠地批评郑小刚,我压住了自己的火,这时,我决定采用无声之举来处理这件事。我首先走向那个受伤的孩子帮他擦掉血迹,扶他坐下,涂上药水,安置了他。郑小刚不好意思地一边掉眼泪一边看着无比后悔,我用无声的行动教育他要关心别人。当孩子犯错时,孩子常常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当孩子犯错时,我首先要设身处地想到孩子,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如果我是孩子我会怎样?事后我帮他分析错在哪里。以后碰到同类的问题怎么解决。
宽容,作为一剂良方,能使很多学生获益非浅,它如一缕春风,能重新扬起信心的风帆;它是一泓清泉,能滋润涉临绝望的心灵;它也是人与人之间真诚友爱的表现。
三、同甘共苦的乐趣
陶先生曾说过:“只有能与孩子同甘共苦,才能成为一名民主的合格教师。同甘共苦,顾名思义,与学生共同享受甘甜、快乐,同时也要能共同承受痛苦或灾难。在远离战争年代的当今我们如何来理解这个词?这个词的写照真的是那么难找吗?不!不是的!
在训练营基地,不管在风中还是雨里,不管在骄阳里还是炎热中,我总和孩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正步走、齐步走,整理内务,有时我是手把手地教他们,有时我为他们作表率。我们同为夺得优秀连队而激动。
身为班主任,无时无刻不和孩子们在一起,如果你总以高高在上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班级的凝聚力将荡然无存,只有时刻和他们肩并肩,心连心,才能使我班班风正、班貌新。平日里,在布置教室环境时,无论是课余还是休息日,我们一起打图样,握剪刀,粘贴、爬上蹲下,每一幅图,每一个字、每一条花边都凝结着我们共同的心血。当“学习园地”以她那鲜明的色彩、合理的布局,巧妙的搭配呈现在大家眼前时,我们一同享受成功的喜悦。这种喜悦不仅来源于付出,更是来源于另一种动力——那就是同甘共苦。
记得在校运动会的田径场上,我情不自禁地撤开双腿,为参赛的同学引跑。这一举动尽管引来了别人异样的目光,可对孩子来说,我们的老师也能跑,拉拉队喊得更欢了。对于参赛的孩子来说,跟上老师,一定要跟上老师,跑得更快了。此时此刻,我们的心紧紧地一起跳跃,当学生们因获得名次吹呼雀跃时,我和参赛的孩子一同擦试热汗。此时此刻,还有什么语言能更好解释同甘共苦这个词呢?
有了这样的同甘共苦,师生之间增加了互相牵挂、互相信任的感情。尤其在孩子们无援孤独时你能挺身而出,一马当先,那么同甘共苦,不仅是“共同”两个字所体现的陶行知倡导的民主和谐,更进一步体现的是——一个人民教师的高尚操守。这才是真正的教师。
陶先生的理论为我们撑起了一片蓝天,让我们在这片蓝天下,努力工作,好好生活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