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诚信教育——当今小学德育的重点 |
作者:倪学勤 发表日期:2005/11/04 18:57:41 浏览:920 |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与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他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当今社会,世风日下,坑蒙拐骗,弄虚作假之事,比比皆是。小学生耳闻目染,深受其害。于是乎,说谎骗人之事时有发生——作业没做说是忘在家里;老师要家访,骗老师说家长不在家;因懒惰作业有遗漏,说是不会做;借了同学东西,老是不肯还;明明是自己捣蛋先欺负人,却说别人先动的手……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小学生若长此以往,道德滑坡现象确非危言耸听。由此可见,为培养四有新人,让我们的下一代有健全的人格,诚信教育,理当成为德育的重点!
试想当年,陶行知先生每日自问:“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因为陶老深知: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本领,也无甚用处。没有道德的人,学问愈大,为非作恶的能力愈大。而我们现今的学校道德,却比较呆板、教条,大多只关注普通的道德原则,规范,无视学生的生命经历、感受、体验。教师以道德权威者,真理化身对学生进行道德统治,过于关注理想性需要,忽视学生现实的当前需要。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德”的基础核心,是古来世所公认的道德规范之一,是为人处事的应有之义。中华民族的诚信动人故事不胜枚举:秉笔直书先河的左丘明;直评汉武帝,不怕杀头的司马迁;如实指责唐太宗,犯颜直谏的魏征……东汉时期的欧阳参想陷害邵守成,让戴就作伪证,但无论威逼利诱,戴就宁死不从。 他铁骨铮铮:“我只知为人应诚信,不应人虚假言语去害人。”诚信看来要求比较低,但要做到并一辈子坚持实属不易,它几乎渗透到人的日常生活的一切方面,小到不说谎,大到对祖国事业上忠诚坚守。我们讴歌诚信,礼赞诚信,因为这个世界上不能缺少诚信,它使我们人格发光,使我们的品质在人生的旋律中闪烁。记得去年高考作文题目“诚信”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我们在金钱、权势、健康、美貌等中只能选择丢弃诚信吗?”为什么在物质越来越富足的当今时代,却忽视了道德准则,就像我们在漫漫旅程中不断追寻,到头失落了一种最为珍贵的东西——“诚信”。诚信教育已经不容忽视,迫在眉睫。
自诚信作为高考命题后,诚信便象三月的春天,把金秋的期望灌入复苏的泥土,它是用一串珍珠串连起来的人格,有效的维护着我们做人的尊严。小学生是民族的未来,中国的希望,要让他们“追求真理做真人,涵养他们一片向真之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七条指出“诚实,不说谎,有错就改,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那么又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诚实,不说谎话,信守承诺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以身作则,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必须要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只有严于律己在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望,自己所讲的,学生才容易接受,才能照着去做。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致,即使说的天花乱坠,学生也不会心悦诚服,对你提出的要求也不会踏踏实实地做。正如陀思馁耶夫斯基所言:“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陶行知先生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为重视一个人的诚实守信,在一次儿童节上他与全国教师谈话时就说过:“要让真理赤裸裸的出来与小孩子见面。教师只能讲真话,说假话是骗子,怎么能做教师呢?”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我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表里如一。因为我深深的知道: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情操,身教重于言教,通过身教可增强学生对言教的信服。我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做好课前准备,从小事做起,形成活泼、团结、向上的优秀班风。自己也坚持准时到堂,不拖堂,和学生们一同比赛谁做的好。一个星期一早上,由于我处理家里突发事情,到校时铃声已经响了,耽搁了几分钟才进了课堂,为了完成那节课的教学任务,也拖延了时间。过后我也就把这件事淡忘了。没想到过了几天后学生的日记本上居然写了这件事,这件事让我大为震动。一件小事虽然微不足道,但对学生的影响却很大。是啊,自己不守信,怎能服人?立即利用班会时间向学生做了批评、检讨,如实讲了原因,事后我反而发现同学们更守纪律,诚实守信了。
在课余,我经常利用一些名人诚实守信的事迹来教育学生,在班中形成一种气氛。像“列宁打碎花瓶,后来承认”;“华盛顿错砍樱桃树,如实告诉父亲”……记得刚开学时,为了激励同学们勤奋学习,我也向他们承诺只要努力学习,学期末取得好成绩,将带他们野炊作为嘉奖。一学期后,同学们明显有了进步,各方面显著提高,可是到了期末,事情特别多,我又加班了几晚,感觉特别累,我为了言而有信,仍然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作为教师,只有以身作则,示范到位,才有说服力,学生才可能“见贤思齐”。
二、立足课堂,重在引导
学校工作是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所占的时间最多,所以立足课堂,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各科的教材是根据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设计,编写的,具有内在的科学体系和逻辑联系,并具有一定的道德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克服单纯传授的陈旧观念,积极挖掘教材中道德因素,引导到位。
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诺言》的文章,一个孩子信守自己的诺言,在一次游戏中扮演站岗士兵,时间已经很迟,别的孩子早已回家,他却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正因为他诚实守信,才能忍受孤独与害怕。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这孩子傻吗?”真理越辩越明,学生在积极争辩中更加钦佩孩子的诚信!
在第八册思品教材中第9、10课内容为“做人要诚实,不隐瞒错误。”文中的大文学家司马光年老时让人卖一匹病马,他反复叮嘱卖马人,一定要如实告诉别人马有病。司马光一生坚持说真话,成为受人尊敬的政治家。学生要学做正直人,养成良好品质,树立诚信观念,明辩是非。明白人不怕犯错误,就怕不承认错误,人为掩盖错误,是一种坏习惯,沾染上这种毛病,不仅影响个人进步,还会酿成大错。
教师必须对学生引导到位,因为现实生活中,正义与邪恶同在,丑恶与善良并存。可谓“真理是太阳,歪曲真理是黑云,教师要吹掉黑云,那真理就自然给学生看见了。”
三、注重家访,及时反馈
学生诚信思想的形成,不仅需要学校教育,更要优化家庭环境,使其对学生的教育、要求、影响连贯一致,在家庭里,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以,必须与家庭取得密切联系,携手合作,教育到位。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如: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开家长会、办家长学校,发放学校家庭联系卡,家长开放日。学生常会有一些撒谎等现象,只有和家长相互联系配合才能改掉坏毛病。我班有一位学生,突然口袋里十分有钱,大手大脚乱花,同学们反映情况后,我耐心询问“钱从哪里来的?”他脸通红的告诉我,是舅舅给了一百元钱。我联络上他妈妈,了解到他舅舅根本没回来,再进一步和他谈心,与他妈妈一起耐心教育,最后孩子承认了错误,是从家里拿了钱。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杜绝他们的坏习惯,才能茁壮健康成长。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但有些父母的不良行为,却影响了孩子幼小的心。有些家长十分专制,对孩子的爱、温暖方面显得欠缺,不允许孩子反对自己的意见,比如孩子没考到家长要求的九十五分,为了避免回家挨打,不由自主的撒谎;也有些家长是溺爱型的,对孩子行为基本没有要求,也没有控制,只有赞许,没有批评。像我班一位同学经常偷拿别人钱物,经过家访,旁问得知,他从小拿别人家东西,父母不仅不批评,反而夸他能干,久而久之,养成了好拿别人钱财的毛病,通过和家长诚恳的交谈取得了默契,共同努力下,孩子也慢慢改正了缺点。
的确,学校与家庭密不可分,只有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达到诚信教育之目的。
四、面向社会,勇于实践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校教育有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容易纸上谈兵,而且当今社会影响日益增大,市场、社会价值取向与学校诚信教育产生反差,学生容易产生困惑,接触社会少,学生不了解民情、国情,适应能力差,所以让学生动手各处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格言,寻找有关实物图片,举办专题展览会,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布置学生观看有关电视节目,看前做简介,看后组织讨论,谈观后感。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收益匪浅,如名言:“无论是谁,只要说句谎话,他就失去了纯洁的心。”——贝多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等于改正一半。”——列宁;“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人相信。”——伊索……学生从中懂得了诚信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开展“诚信回归”手拉手活动,和社会各界站在同一平台上,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共同“明礼诚信,诚信立人。”当同学们和大人一起郑重举行宣誓:“诚信从我做起,诚信从身边做起,诚信从今天做起。”庄言的宣誓不仅回荡在广场上,更回荡在学生们的心中。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使他们知、行有机的统一。假期组织雏鹰假日小队,开展世纪雏鹰大行动,组成小记者团,在各个岗位“寻找诚信”。在奔波中学生们以诚信动人,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他们撰写了小论文,调查报告,举行了“诚信”演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家懂得了,无论学校、家庭、个人、国家,都必须以诚信为本,要倡导诚信之风,在精神道德领域中弘扬诚实守信。
诚信体现着明月一样莹洁透明的心灵,诚信是积累在智慧心底的金子,在当今世界中,谁守住了诚信,不为利诱、浮躁而心动,谁就成功的维护了诚信的尊严,人格的力量。教师必须要更新自我,与时俱进,创造良好氛围,才能在新形势下把诚信教育真正落实到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