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现“六大解放”优化英语教学 |
作者:宋玉梅 吴玉良 发表日期:2005/10/23 13:05:54 浏览:405 |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毕生致力于我国的教育事业,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半个多世纪之前他就全面地分析了妨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六大解放”。这“六大解放”,凸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自己去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感悟、主动创造,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自由权还给学生。
英语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获取国外信息、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的学习是一种技能的训练,并非纯知识的传授,要学会语言必须以训练为主。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努力实践陶行知倡导的“六大解放”,不断创设切合新课程理念的开放型的英语课堂,着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一、解放眼和嘴,激励参与
陶行知提出,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观察,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说话、提问。通过观察,可以产生疑问,激发求知欲,发挥创造力。
1、用好现代教育媒体,重视模仿
从认识思维发展规律看,初中生正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有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可以再现或创设教学所需要的情景,如人物形象、场景、动作和艺术意境。视听媒体的运用,突破文字单信息的传统教学思限,既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参与学习,又使文字与声像结合,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加快认识思维的反应速度,使语言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的效果更佳。
模仿是学习英语的基础,正确的语音语调、自然到位的动作、表情是实现英语交流的前提。在教学中,我们充分运用录音机、语音室、广播和多媒体等电教器材,让学生反复跟读,模仿其中的语音、语调,提高流利程度,培养语感。模仿时忌畏畏缩缩,要求学生大大方方,口齿清晰明朗;重点把握语音、语调和语速;用心揣摩、体会、并且要有恒心。利用音像、网络、VCD、电视等现代教育技术,从不同渠道,不同形式让学生接触,体会不同年龄和性格的不同的发音习惯和语音、语调,并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模仿,增加语言积累,增强英语语感,培养学生听、说、表演等方面的能力。
2、巧设问题,加强对话
设疑问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陶行知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这人‘疑’字我当重用它。”新教材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取之不尽的口语练习,我们通过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对话,使一堂普通的英语课成为师生双方都乐于参与的活动。
“行是知之始,学非问不明”。“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1)根据实际,设计问题。我们从衔接教学的第一堂课入手,如:教师自我介绍:I'm your new teacher.My name is Wu Yu Liang.问:What's your name?How are you?How many students are there in your class?等鼓励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向他人询问。(2)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事,设计问题。如:Who is your favourite singer/football plarer/film star?Why do you like him/her?Do you like aniamls?Shall we do to the zoo this Sunday?等等。(3)根据新授课的内容,设计问题。在学习Food,Sports,Festival时,我们会引导学生提问: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festival/sport?What do you often have for lunch?How often do you play football?Why do they celebrate Halloween?……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内共同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英语交流,加快学生对新语言知识的运用,达到运用英语交际的目的。
二、解放脑和手,鼓励参与
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了实践的真做,才会引发学生思考、质疑,让学生在做中学习英语,爱好英语。
1、开展小组活动,强调讨论
小组活动,是指一定数量的人集合在一起,为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切磋,相互支持、相互关联,取长补短,分工协作,联合行动,为完成一项任务的群体活动。在《7A初中牛津英语》Unit3中,我们安排了以Traditional festival(传统节日)为话题,展开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时,消除紧张、压抑的消极情绪,人人动脑,积极思考,个个动手,查字典、查资料,学生踊跃参加,献计献策,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整个过程,学生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了解到更多的中西方传统节日,并通过反思,学生正确看待“洋节日”,更热爱自己的节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一次德育教育。
2、挖掘素材,鼓励表演
单纯模仿,机械重复的学习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机械模仿的基础上,我们挖掘素材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表演,在实践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英语课本每个单元几乎都有情景对话的内容,我们安排学生更多的表演机会,让他们尝试运用英语交际的乐趣,如:初中牛津英语7A每个单元的“Comicstep”和“Speak up”,都是很好的口语训练材料;我们还根据学生的水平,生活实际,给学生编写更多的情景对话、小品等,如:打电话、逛动物园、上街购物等。在宽松愉快的听、说、看、演环境中,既巩固了新学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解放时间和空间,引导参与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他把单纯的课堂的教学形式延伸到课外、发展到校外、融入到社会活动之中。
1、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课堂是他们唯一接触英语的场所,课堂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所提供的环境和条件比较狭窄,因此我们开始把学生求知触角引向课外这场面广阔天地,开展英语兴趣小组活动。
语言的产生源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因此,如果课堂教学运用“课外活动”这一载体,加强听说训练,引导学生大胆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动口、动眼、动手、动脑等调动多种器官协同参与,使课堂上学的语言知识统一到实践上,使学生“心到手到的学”、“手脑双挥”、“在劳力上劳心”,促进人的智力和能力的谐发展。 我们组织学生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英语角(English Corner)和英语园(English Garden)中开展活动。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使不同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才华。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1)信息技术与英语整合。网络教学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教学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引导学生畅游网络世界,遨游英语王国,共享网络资源库;另一方面我们组织兴趣小组开展英语电子小报和英语网页制作等。通过活动,不仅仅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更打开了学习思维的闸门;不仅仅为学生提供接触电脑网络的机会,更使学生在21世纪激烈竞争的今天,掌握了一种学习的工具,增强了学习的能力。
(2)研究性学习与英语整合。我们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单位,从社会、自然和生活中选择与英语有关的课题,组织开展“英语特长生与全面素质发展的调查”、“英语广告的调查”、“中西方传统节日对比的调查”等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通过设立课题、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处理信息、实验比较、解决问题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英语知识、英语应用知识和解决英语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的乐趣,认识学习探索的方法,掌握治学求知的技能,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习层次和效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