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
作者:朱彩娥 发表日期:2005/05/11 19:10:49 浏览:627 |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民主氛围的营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创设自主、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并在整个过程中以饱满的激情激活课堂。教师应彻底摒弃“唯师独尊”、“唯师是从”的专制性师生观,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空间。研究表明,“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保护青少年创新天赋的两个重要条件。
在课堂上,注意让学生发问、怀疑,甚至对教师的见解提出质疑,决不强迫学生盲目服从教师的见解,消除他们在课堂上的“恐惧”心理,让他们心情轻松愉快地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点,大胆质疑,从而具备创新的基本素质。
二、问题情景的创设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这说明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核心因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强化剂。因此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一种愉悦的探索氛围。
首先,教学中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生动有趣的实验、耐人寻味的故事等,再现教材提供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从而使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
其次,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和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的画面形象,调动学生形象思维,形成创新能力。
再次,实施游戏情景。即通过游戏表演,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如讲《晏子使楚》时,我和学生们一起表演,大家都很投入,手舞足蹈,声情并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近了。
三、思维训练的开展
创新思维表现出的特征,往往是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品质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品质呢?我主要是通过以下两方面训练的。
首先,要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想象作文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一个问题、一个事物换一个角度,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让学生找出尽可能多的答案,能使其思维更缜密更灵活雁而培养创新思维。
其次,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正反推理、求异与求同、逻辑与直觉、逆向思维等思维的训练,让学生不但提出问题,而且多角度分析问题,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例如,“一屋不扫何在扫天下”、“见异思迁”、“近墨者黑”、“这山望着那山高”以及谦虚、骄傲等等问题,换个角度就是个新见解。适当进行这样的训练,让学生不被常规思维禁锢住,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新见解,学生独特评价的本身就体现出一种创造性。但需要注意不能让学生进入诡辩的误区。
四、积极评价的实施
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评价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因此,在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评价时,首先,应坚持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创新能力为本。学生新颖的思维结果,如果教师不能论证其结果的正确性,教师应坚持无过错原则,摆脱思维定势,竭力保护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其次,积极的学习评价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都希望自己学习的成功能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肯定,因此,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应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位成功者,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激励学生创新的欲望。
再次,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式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只有改革教育评价的方式,消除扼杀创新的机制,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激励机制,才能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
综上所述,要把创新教育落在实处,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成自己的责任,把学生培养为“创新型”人才。正如陶行知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教师多给学生以宽容、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创新,在课堂上创新,在活动中创新,在生活中创新,准备创造出更新更美的世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