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学,需要教师的创造 |
作者:顾宣香 发表日期:2005/05/11 19:08:41 浏览:595 |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语文教学,需要教师的创造。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要尽自己的努力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我要让他们知晓语文学习是最复杂最富弹性的,它与生活的外延几乎相等。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有多丰富,语文也有多丰富。通过语文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敢质疑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他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多方面发展。然而,如此重要、能体现师生生命价值的课堂,事实上往往是学生厌烦的场所。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滔滔不绝,自己默默无闻;教师归纳答案,学生认真笔记;课堂成为教师施展表演才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为了改变这种令人乏味的现状,我尝试让语文课成为学生的语言交流课,在课堂上让学生质疑问难。曾经红极一时的央视名牌栏目“实话实说”,因为主持人创造了一种无拘无束的平民化的谈话氛围,观念感到愉悦,才轻松善谈。我们教师拿着书在讲台上进行类似“注射式”的教学,学生不喜欢,只有消极抵抗。这个责任不在学生。刚开始我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不适应。我说:“现在你们就把自己比作一个医生,去尽力地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然后一起综合会诊。或者你们就想着这是给我和其他的同学出难题,要想方设法难住我们才好。”话一说出口,大家都笑了,课堂气氛轻松了不少。上《项链》时,我让学生评论人物的形象,大胆质疑,深入讨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课前三分钟——给学生一片自由发展的天空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表达能力普遍较薄弱。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要求学生在每节课前进行3-5分钟的演讲活动。我提出这个要求时,学生中有人反对,理由是没什么话可说。于是,我先给学生做示范,即兴演讲了3分左右,然后又给他们一些提示性的话题:校园新闻、趣事,生活的感受(亲情、友情),阅读作品以后的感悟……总之只要是自己的感受都可以拿来与大家分享。
开始之初的几位同学演讲效果不是很理想,在我的不断引导,学生自身的努力下,这项训练效果越来越好。不少同学的演讲赢得了大家的肯定,上台的同学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特别是计志华同学讲述的一位年老的长者辛酸故事时,她饱含激情的演讲感动了全班。
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沈强等同学还主动向我要求再次上台的机会。我十分欣慰能有这样的效果。学生不仅利用短短的时间丰富了知识,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三、创造让差生成功的竞赛活动——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班级里有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想直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难,我就巧妙地让他们参加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一旦他们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现突出,便能产生上进心。成功是差生转化的契机。比如说柳春燕同学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整天忧于前途无望、找不到出路,但她的书法还不错。我就大胆让她参加了一次“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没想到得了三等奖。从此,她变得积极、主动,既努力补文化成绩,又潜心练习书法,适合她的比赛她都能积极地参加。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暂时落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如死灰,没有斗志。如何让差生已降温的心逐渐升温,需要教师的“热心”,对他们表示一种信任和赏识,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随之再给予具体的、有效的指导或帮助,这样的效果非常好。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进步让我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学生的努力让我感受到自身的力量。当然,在实践过程中,我也体会到其中的艰难。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但是我相信只要有学生进步了,我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