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用生活教育理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
作者:钮美芳 发表日期:2005/05/11 19:08:07 浏览:618 |
本文谈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如何灵活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组织学生开展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
一、放眼社会,拓宽选题范围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因此,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在选题上不能局限于学校,要放眼于大社会,不断拓宽选题的范围,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引领学生去探索自然。
可以根据学校及周围自然环境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去体验、欣赏、学习、探索、实践。组织这些探索自然的活动,目的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对自然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2、带领学生去探究社会。
通过参观、访问、实践、探究等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现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并学会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自觉融入集体,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
3、引导学生发展自我。
发展自我,就是要从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沟通、调查、交流、体验、制作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自理、自律、自省的习惯,形成理解他人、与他人积极合作、交流、沟通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如关于小学生生活习惯的调查,关于小学生近视状况的调查,关于小学生人际交往的调查等;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科技与创造活动,如围绕自己生活的一些小发明、小论文、服装设计等等。
二、联系生活,开发活动资源
从批判中国传统的旧教育出发,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在《谈生活教育》一文中,他强调说:“从字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生活是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动资源所在。我们要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活动资源,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充实有效。
1、密切联系家长、社会人士。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活动场所不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它必须保证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要做到这点,离不开社会各界,尤其是每位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因此,学校要认真做好与家长、社会的密切联系工作。平时要建立好家校联系卡,活动时要向家长发送活动介绍书,必要时可开个家长会,与家长及时沟通,争取对活动的支持与配合。鼓励一部分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如果学生的活动是课外分散进行的,没有教师的直接参与,则必须要得到家长的配合,与家长联系后,由家长监护学生完成活动。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开展“家庭动物角”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时,先通过书面形式,向家长说明了开展这一活动的意义,打消了一些家长心中怕脏乱、怕麻烦的想法,说服家长配合自己的孩子做好小动物的饲养、引导子女认真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而且使家长和子女在活动中增加了彼此心灵的沟通机会,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
2、大力开发社区活动基地。
社区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大力挖掘社区中的人力资源、地域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真实生活,综合运用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社区的居委会、文化机构,风景区等等。例如:我们学校在得知镇上新造的“镇湖公园”要植树造林这个消息后,马上与“镜湖公园”负责人商谈后,共同联手,开辟了“激进林”,并以此作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常驻基地。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到“激进林”开展系列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有:“拔草护林”、“树林探宝”、“写生摄影”、“找寻春天”等等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引领学生走进了大自然,与大自然面对面地交流,用双手创造大自然的奇美,用双眼探寻大自然的奥秘,用小嘴讴歌大自然,用画笔描纷大自然,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美好的情操。
3、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我们要充分运用好信息技术手段,把它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创造性运用的能力和意识。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开展“神秘的地球”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时,这需要大量的科学性很强的知识。为了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地球,探究地球的奥秘。我在课前发动学生到图书馆、网络上查找与地球相关的资料,并在课上通过多媒体教学体播放有关地球的录像带、碟片,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增长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努力发挥广大教师特长。
教师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一个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每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调动很多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之间要有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让每个教师的特长在这个活动中尽情展现。例如:学生在进行“环境污染问题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需要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实地考察、摄影、摄像,需要对污染物进行取样实验,需要设计治理方案,写出倡议书等,这些工作必须得到在这些方面有特长的多位教师的帮助指导,这样才能保证活动开展得有条不紊 ,学生的实践活动才能有实质性的收获。
三、教学做合一,提高活动实效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体现了陶行知的育人方法,揭示了育人的工作机理,育人的方法应该是通过师生之间共同的“做”,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以完成。而我们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实践的、整体的、开放的教育活动,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这与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是十分吻合的。为此,在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要十分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陶行知认为,我们要相信儿童的力量,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由此出发,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他十分强调儿童的主体作用。确实如此,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接触、了解自然和社会,对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积极的观察和思考,通过简单的操作实践,品尝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悦,获得探究问题的初步经验,激发对自然与社会问题的研究兴趣。所以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保证个人或小组有足够的自主探究的机会。同时,因为小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问题的探究是初步的、稚嫩的,所以,教师要在活动过程中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不可放任自流,也不要包办代替。虽然,他们在自主探究的活动过程中,会经受碰撞、摩擦、融合,但他们会更加努力寻找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他们会经历痛苦、茫然、失望、喜悦、满足等种种感情变化,得到多种角色体验,体验到走上社会时从胆怯到从容的心理成熟过程,也体验到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喜悦。这些真实的实践体验、逐步获得的多种实践能力,正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目标所在,而这些是学生在课堂中所无法得到。
2、注重指导学生实际操作。
传统课程的弊端,在于偏重使学生获得“知识”,忽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结果,他们能解决一些书本问题,但在实际生活当中,面对现实问题,常常显得不知所措。而陶行知所说的“做”,指“在劳力上劳心。”他曾经这样强调说:“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教学做合一”促进了儿童的手脑并用,有利于儿童的发展。因此,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十分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给“教学做合一”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机会进行丰富的操作,不纸上谈兵。使学生有所“知”又有所“能”。
3、注重组织学生合作交往。
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合作交往的过程,是师生在社会这一广阔天地中进行的多边、多向、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活动中的交往不局限于课堂,也不局限于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一项研究课题、一次社会服务或劳动实践,常常需要多人合作,多组合作,社会多方人员共同参与。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开展“保护家乡河”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时,把全体同学分成了六个小组,这些小组都推选出了他们的小组长,组员与组员之间又要作具体分工,合作,才能完成各自的任务。同时,学生与周围邻居、污水处理厂的人之间也要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使调查、访问到的资料更真实、更有价值。在这一系列的合作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团结互助的心理气氛,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己和陌生人的关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