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改:呼唤权利的回归 |
作者:严卫林 发表日期:2005/05/11 19:06:24 浏览:643 |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程改革的最直接参与者,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发挥与否,将直接决定课程改革的成败。为此,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舍得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下放权力,回归主体,还权于学生。
一、把质疑权交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科学史表明:思维的求异往往是创造发明的开始。伽俐略由于对“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世界”这一修道院老师的讲课求异,于是就有了天文望远镜的诞生;富兰克林由于对“雷公用神斧斩霹雷电”这一老奶奶讲述的故事求异,于是就有了避雷针的问世。有鉴于此,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舍得把质疑权放手于学生,允许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引导学生不唯上、不唯从、不满足于现状和现成的方法,要引导学生大胆怀疑,大胆超越,大胆创新,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乐于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我改变了原来教师讲,学生听,课堂记,课后背的“灌输式”教学,指导学生自己预习教材,在深入研究教材的过程中,提出疑问,对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我及时给予大力表扬,激发更多的学生能提出疑问,并因势利导,引导鼓励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和探究,让学生在唇枪舌战中发掘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以培养,主体地位得以凸现,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性得以彰显。
二、把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给予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讨论,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从而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给予。教师在教学中要抛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设法营造一个以学生实践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氛围,去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性一旦被激发和调动起来,就会形成无穷的力量,促进课堂效益的极大提高。而相反,如果没有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将会扼杀学生灵感,泯灭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最优化和提高。
三、把选择权交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
新课标对学生在学习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上作了新的尝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更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如在研究性学习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学习的内容,自由结合小组,制定实施计划,设计研究方案,直至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包括选择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通过学生自己的选择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培养学生敏锐的选择眼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和尊重,不仅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能使学生从切身感受中感到师生人格上,权力上的平等,他们主动创造的意念也随之而出。
四、把评价权交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分析评判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主宰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只要回答“对”或“不对”,教师以“法官”的姿态作出评价,学生的回答只是为了满足教师心中的标准答案。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只是“权威与依存”的关系。把评价权给学生,教师不再是管理者、领导者、信息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激励者。学生不再迷信老师口中的“标准答案”,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生活,成为开启学生智力、发挥学生创造力的最佳土壤。
把评价权交给学生,就是要以学生为评价主体,多采用个人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议等方式,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尊重学生评价的权利,让学生敢评。学生不仅可以评价自己的学习和同学的学习,还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甚至可以评价教材,发表对教材的不同看法,从而让学生打破评价的束缚,敢于挑战偶像和权威,塑造创新性人格,增强学习的创新意识。其次,要拓展学生评价的时空,让学生乐评。除了学生自评外,还可以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甚至可以让学生找对子互评,以拓展课堂学习评价的时空,促进人人主动参与,提高学习的效率。最后,要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让学生会评。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评价方法,使课堂学习评价成为激活课堂、激励学生学习重要的动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