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搜索引擎
 ☆流动公告:
行知论坛
用户名:
密 码:
游客参观
 
根据“校本管理”理论,构建学校决策体系和办学理念
作者:钮云华   发表日期:2005/05/11 19:01:19   浏览:444


    顾名思义,校本管理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它是一种以权力下放为中心,追求学校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为目标的学校管理思想和模式。校本管理的重要标志着形成共同决策机制和个性化的办学理念。从陶行知先生的办学思想与实践看,陶行知先生是实施校本管理的真正典范。在新的时期,如果学习借鉴陶行知的办学理论与实践,根据校本管理理论,构建学校决策体系和办学理念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改革学校管理体系,倡导共同决策
    在校本管理中,权利下放是最核心的问题。我国在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比较大的对学校事务的决策、管理权限。在现行体制下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发展有时也很无奈,但毕竟一个优秀校长带出一所好学校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不过仅靠校长的个人魅力左右学校的发展是不完美的管理形式,难于保证学校办学思想的连续性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校本管理”理论进一步改革“校长负责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学校决策、执行体系是值得我们尝试和实践的。
    1、向外开放,提高学校决策的社会基础。建立社区“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吸引并鼓励社区人士、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中提出“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与整个世界的沟通”是保持学校集体合理进步的关键。在学校与社会联系越来越密切的今天,家长和社区不仅是教育服务的接受者,更应该是共同负责学校事务、推动学校发展的伙伴。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在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社区“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其人员构成有社区负责人、社区人大代表、家长代表。由于绝大多数的成员缺乏对学校的了解,缺乏对教育发展的了解,缺乏关注学校工作的热情和技术。在委员会成立之初,“我们要把学校的围墙拆去,那么才可与社会沟通。这种围墙不是真的围墙,是各人心中的心墙”。我们通过培训,通过沟通拆了相互间“心墙”后,转变了社区人士对学校发展的态度、情感,提高了他们参与学校事务能力:社区领导认识到了学校发展是社区的份内工作,学校可以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和文化传播的中心;人大代表也主动为学校发展向政府进言献策了;家长认识到学生的成长需要学校、家庭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为了真正发挥“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的决策咨询功能,我们制定并严格执行了例会制度。每学期初校长向委员会成员通报学校工作设想并征询发展意见,最后形成学期发展计划。期末向“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汇报工作,接受他们的检查。在学校在重大发展计划时及时召集委员会集中讨论,形成共识,争取支持。如学校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创建省实验小学等重要工作,由于得到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课改革工作推进顺利而有效,省实验小学创建投资力度大,学校进步快。在镇人大代表和社区领导的努力,政府投资近50万元为学校拓宽了校门前的公路、开通了三条公交路线,基本解决了学生上学难、安全隐患多的问题。
    “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决策效益的发挥,很大程度取决学校与社区之间的横向信息的共享。校长、教师要走出学校了解家长、社区对学校、教师的要求,同时也要想方设法让家长、社区成员了解学校发展的信息。我们对于社区领导积极汇报经常联络,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来校视察、检查工作。对家长,我们把家访和家长学校培训作为常规工作来抓,今年我们教师写的《家访散记》近五万字,家长学校开展了“写好字与学生的终生发展”、“书香家庭与孩子成长”等讲座。信息的沟通,有利于拉近学校和家长、社区成员的情感距离,提高委员会决策的信度和委员们对学校发展支持的力度。
    2、向下延伸,提高学校决策的群众基础。尊重、保护教职员工的话语权,提高学校决策和执行的质量。在“校长负责制”的管理理念下,校长和教师的关系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决策人和决策执行人的关系,地位的不同极可能造成决策的瑕疵和错误,执行的不力和内耗。而“真的集体生活必须有共同目的,共同认识,共同参与”。鼓励教职员工参与决策,提高决策的合理性、认同感和决策执行的有效性,强化学校成员对学校的忠诚度,是校本管理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倾听教师的心声,保障教师的话语权。在长期的“校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下,教师缺乏对学校决策说话的时空,逐步造成了教师不愿意说真话、实话的弊端。鼓励教师思考学校发展问题,用好自己的话语权,促进学校发展是实现校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倾听教师心声关键要为教师说话创造机会和环境。我们每月召开教师生日座谈会,每月的十八日,将本月生日的教师集中起来开个茶话会,分享一个蛋糕,分发一份礼品,通过环境布置营造一种氛围,学校领导与教师共话家常,共谋学校发展,沟通各自思想,达成默契,形成共识。我们还对教师家访和个别谈心倾听教师的建议批评。
    规范决策流程,保障教师参与决策的权利。学校的决策对教师利益影响最大,以往教师对学校决策最多有个通过权,教师的权益得不到保护,教师执行决策的积极性难于激发。为此,我们对于涉及学生教育、教师考核及学校重大建设项目的决策一般要通过:行政会议立案——全校公告,教师酝酿——召开教师听政会,倾听建议——学校行政会形成初步意见——教代会表决通过。虽然只增加了教师听政会一个环节,正是这个环节保证了教师真正参与了学校决策。对于涉及教师职称晋升、年度考核等事关个人利益的事项,我们通过选举推荐教师代表全程参与。通过各种形式的分析,让教师充分享受参与学校决策的利益。
    决策体系的开放和延伸使学校在现有的体制下,提高决策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保证了学校能够顺畅、持续发展。
    二、提炼办学理念,促进学校个性化发展
    实施“校本管理”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学校不仅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实施者,更是一个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个性化解读者,每所学校应该被视为一个存在于独特情境中的法人实体。这就要求学校决策者能够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学校的发展策略和办学理念,促进学校个性化、特色化发展。
    1、以特色发展为策略,形成学校的发展优势。
    校本管理是基于学校本位的管理,学校本位需要个性、特色来凸显,就是要办出各自的特色来。我们学校作为一所曾经薄弱的农村小学,通过特色发展策略走出了困境,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回顾我们学校以特色为导向的校本发展之路,有三点值得总结。
    学校特色可以源于优势教育项目,而优势教育项目的开发要坚持:教育项目的基于社区和学校的文化背景,项目的确定建立于学校师生和社会大众的认可,项目的实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项目的深入能走向人文和情感,师资要坚持校本培养,做到本校化。基于这些认识我们选择了写字特色作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写一手好字是幸福人生的一个支点,是一个品位的一种体现。我们坚持数年基本做到了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写一手美观的汉字,大多数学生能写一手规范的汉字,写一手好字已成为我校师生的标签。
    特色项目的发展要注意兼顾学校特色发展与师生个性成长的协调,做到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才是教育的本质。我们通过课程化改造学校特色教育,以校本教材开发、校本课时的设置、个性化评价的创建等等,做到了特色教育常态发展。并通过开发“学生个性化发展教育项目菜单”和“学科亮点教师团队建设”等形式,为学生教师的发展提高不同的舞台,引导教师学生在自己优势上发展得更好、更快。
    特色教育的深入要走均衡发展之路。学校通过扶持特色教育项目,形成学校发展优势后,应该站在特色教育所取得的高度,审视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从办学理念、决策水平、执行质量、成果呈现等环节提高水平;均衡学科的发展,力争是每门学科实施水平得到提高;均衡教师的发展,通过专业培训,使每位教师找到职业的切入点,获得职业的成功感和幸福感;均衡学生的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保证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特色发展形成学校的办学优势,是为了更好地均衡发展。
    2、提炼办学理念,形成独特的办学思想体系。
    以校为本的管理,如果失去了具有个性的办学思想,就是无“本”的管理,是难于形成自己的学校文化,也难于传承和发展学校的办学优势。我校在通过特色崛起之后,学校为不迷失发展方向,摆脱凭经验、看文件、流程式操作的管理和教育模式,还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以激情和艺术,赋予学校独立的人格,保证整个学校发展有符合学校实际的目标和整体行为,使之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发展的家园。基于以校为本的认识,经反复论证,学校提出了以下办学理念:
    一项追求:做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两大工程:精心打造“墨香校园”,全力营造“书香校园”。三个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四维目标:学校有特色、学科有亮点、教师有个性、学生有特长。
    明确的办学理念为我校的进一步发展设计了远景目标和发展蓝图,有效地激励所有成员为这一目标奋斗,最终实现目标,使其成为一所有特色有个性的学校。
    在现有体制下吸收校本管理思想的精华,为我所用,能够在一定层面上改革现有学校管理体制的缺陷,放大现有体制的优点,全面促进学校的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