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搜索引擎
 ☆流动公告:
行知论坛
用户名:
密 码:
游客参观
 
数学学习生活化例谈
作者:张育红   发表日期:2005/05/11 18:34:58   浏览:338


    《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一、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讲了一个班级中生活中的故事:“动物开学了,小熊班长第一次收本子,它想数一数全班有多少人,好核实一下本子是否缺,
    数并不是成才的唯一标准。
    教学经历让我开始清楚地认识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对数学达到最喜爱的程度是不现实的,象陈景润那样对数学偏爱以至痴情的人是更凤毛麟角。对于那些不太喜欢数学的学生,教师除了设法努力引导,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外,还应尊重他们,对他们的要求暂放低一些,以利于循序渐进。而对那些特别喜欢数学的学生则应当为他们创造更高的学习条件和机会,培养他们的数学特长。我觉得任课教师在强调自己所教学科的重要性时,还应当特别注意到,你所教的学科并不是学生唯一的学科,学生有权利产生他们最感兴趣的学科。当然承认差异性,尊重学生的选择,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手不管。教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除了提出恰当的要求外,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如分层次布置作业,自选作业,对“差生”除平时加强辅导外,还可以适当推迟收交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思考和纠错的时间。在教学模式上,可尝试让学生上讲台,学生自己命题组织考试,以记者招待会的形式提出问题共同讨论等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参与其中,以激发学习兴趣。
    我觉得教书育人的起点是教师要有爱心,爱心是无私的,那些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自己向上爬的阶梯的教师是无法正视陶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的。特别是教师更应以一颗深厚的爱心去亲近那些所谓的“差生”,让他们也能沐浴师爱的阳光茁壮成长。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将外在的权威转变为内向的权威,即学生心中的权威。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礼记·学记》)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拥有主体地位的基础,这样就能使整个教学系统沉浸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心理气氛之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的个性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保障,为最终转化为学生的自强、自立创造条件。陶行知先生曾批评那些糊涂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觉得只要教师能善待学生,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让学生能感受到成功,养成自觉的学习行为习惯,这样我们的学生是一定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它看了一下,发现有5个组,每个组有5名学生。小朋友你们能帮小熊很快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吗?”同时用电脑演示班级学生座位情况。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 例题生活化,学生易懂易学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新教材在例题生活化这方面有它的优越这处,可以这样毫不夸张地说,每个例题都取自生活。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差异性,不是所有生活化的例题都贴近每个学生的生活。比如国标本(一上)“分一分”母子要去旅游,“把这些东西(面包、纯净水、洗洁精、梳子、牙刷等)放在两个袋子里,怎样放合适?显然我们班学生没这方面生活经验,分的时候,只从轻重搭配来考虑,从“合适角度”来说不是很精确 ,甚至是无标准地“乱分一气”,最后我只好作了一些引导:吃的东西要注意卫生,小朋友应该怎么分?课后我经过反思,根据这道旧题设计了一个故事新题:要过节了,妈妈在超市买了很多东西,营业员阿姨要帮着装袋,你们猜,营业员阿姨会怎么分装?由于学生都有去超市买东西的经验,都见过营业员阿姨在分装东西时是非常注意卫生的,不用老师讲,学生都会分得很“合适”,这一改动,学生易于援受,学习数学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强。
    三、练习生活化,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中,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例如,在教学:“我们认识的数"的实践活动课中,事先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一些数据,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信息的方式,同时在收集过程 当中,接触到各种的实际问题,从而初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回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的过程。
       2 、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例如:在教学 “乘加、乘减”后,我要学生统计一下每一小组有多少人,然后利用所学知识很快地算出本班学生共有多少人,以前学生一般都是一个一个地数,很慢现在学生有的列出了4×8+3,有的列出了5×8-5,还有的列出了4×5+5×3等算式。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的真实体验,他们体验到了新知识所带来的快捷、方便、准确,充满了学习的激情和乐趣。这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更有利于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学了"先数出十个,再估计"的方法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去估计一下校园四周约有多少棵水杉树,体验估计这种数学方法。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