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搜索引擎
 ☆流动公告:
行知论坛
用户名:
密 码:
游客参观
 
实践陶行知体验理论反思艺术课堂教学
作者:娄小明   发表日期:2005/05/11 18:30:42   浏览:410


    陶行知一生对体验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时至今日的课程改革,体验性学习又被置于重要的地位。艺术课程标准强调,“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探究性和反思性学习。”
    体验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体验的意义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体验。”关于体验性教育,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在艺术学习中,体验有着重要的意义,杜威就认为“艺术即体验”。在艺术课堂教学中的体验,我认为应该定位为,审美教学体验。
    (一)
    我认为在艺术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学体验,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好人本与文本的关系。体验强调人的参与,审美体验注重个性化学习,注重学习的“人文合一”和个体性占有,人的主动性在艺术教育中得到了一定的尊重和体现。但是在教育中,有些教师对教材任意的个性化的主观性的处理,以一己之好恶对文本做任意的剥离和支解,忽视了文本的指导和定位作用。有些教师忽视了师本与生本的协调,形成了教育的霸权和奴性。还有些教师拘泥于文本的学科知识,而忽视了人的能动作用,或者漠视了人文主题的蕴涵。因此人本与文本的协调,才是进行体验性学习的前提。
    2.处理好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审美体验的特性之一是直感性和情感性,它们伴随着艺术学习的整个过程。但是体验不是对知识的任意归纳和异化,不是随着主观意识的放马由缰,教师要起到很好的引导和组织作用,使学生在相互的体验中形成凝聚,让能反应人本质的力量成为主导旋律。教师还要善于使感觉上升为直觉,把感性上升为理性,使感性得以提升理性,使理性能够促发感性表述。
    3.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艺术的根本精神就是创新,创新是艺术教育的生命。审美体验要运用个体的旧有生活经验,但是它不仅仅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回归,而是一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创造。只有源于生活才能更好的继承已有经验,使自我得以与新经验融为一体。只有高于生活的创新,才能使自我的本质得以展现,才能促进更高层次的体验。
    (二)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1. 教,在体验中教
    陶行知曾经说过:“以教人者教己”,“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起来,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系起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与外界的教育环境相联系,还要与自我的内在环境相协调,并取得均衡,以最优化的方式进行设计、调整与转化。
    (1)体验性教学,在均衡中准确定位。
    教材往往是静止的、先验的,是一种预设性的结果,教师在进行设计时,要化静为动,把教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相连,并结合教师的特长以及审美艺术的特点,联系教学的环境,才能取得最优化。如我在教《奥林匹克风》一课时,我就把教材转化为这样一个体验性过程:首先让学生感知我国申奥成功时举国上下欢腾的景象,再让学生欣赏艺术作品感知韵律线与动态线的联系,再通过让学生表演运动员夺冠时的情景来体味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最后让学生选择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来表现奥林匹克精神来升华这种思想。整个过程符合审美体验的规律(虚静、感悟、会心、畅神)。
    (2)体验性教学,在过程中不断调整。
    西方美学理论认为:阅读活动是作家体验和读者体验相融合的一种历史性交流。那么我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体验和学生体验相融合的一种历史性交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联系学生的体现情况作出判断和调整,推动教学的进程,调整自我的教学预设,并及时做出教学反应,当然这种教学机智既得宜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与人文素养,还取决于教师的投入同步与预设的宽度。
    2. 学,在体验中学
    陶行知认为,亲知是一切知识的基础;没有亲知做基础,闻知和说知皆为不可能。而形象是艺术的外在体现,直觉是艺术的主要感知形式,体验是艺术学习的主要方式。杜威认为艺术是一种强烈的、完整的、清晰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回归自我生活,回归旧有体验,才能更好的理解,更好的记忆,更好的创生。
    (1)体验性学习:立体的学习。学生的体验是多元的,同一的题材有多元的体验,不同的题材有不同的体验。在学习中联系自我的体验,尊重自我的体验,使知识能够更好的联系自我的准心理空间,从而产生内化与顺应,进而使体验更加立体,联系的现实空间更加宽广;使体验更加深刻,能有更多样的运用可能。不仅仅在认知水平上,而且在个性心理与动作操作上,形成立体的发展。如一位教师在上自编教材《我的同学》一课时,就创设了立体的学习情景:首先通过唱歌曲《我的好朋友》,营造了融洽的教学环境;又让学生通过尝试性的绘画体验唤起旧有经验;通过对画面的观察模仿,体验五官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通过让学生听音乐来体验线条的“散步”,再进行名画欣赏,和大师的体验产生碰撞;最后在作业交流中,提议给小朋友写一段话,使同学之间产生交流。整节课学生对自我和同学进行多元的交流,也形成了立体的体验。
    (2)体验性学习:创造的学习。将学习空间回归自我的生活空间,从而使旧有经验得以激活,也增加了运用的张力。在与新经验的交融中,客观情景与内在经验融为一体,从而产生新的体验的可能。教师要善于抓住审美体验的虚拟的特点,使体验产生创造。如我在教学《天气的情景》一课中,我就设计了这样的体验情景。首先我出示一些表现天气情况的画面,让学生走进画面来体验这一虚拟的情景,使自我的体验空间得以扩大,并认识天气与色彩和形象要素的关系。然后我让学生集体作画,在展示作业时,我提议让学生用多样的辅助手段进行表现。这时就有些同学就用动作来演示下雨。我故意做出侧耳倾听状,马上就有同学发出下雨的声音。我又提示学生从多种角度来表现。这时,有些同学表演风雨中树的形态,有的创想了雨中人物的动态,有的甚至要用洒水壶来表演雨景。在共同的体验中大家创造出了艺术的“雨中情”。
    (3)体验性学习:生命的学习。有人认为“教育活动是生命体验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增长了智力,形成了习惯,而且获得了人格的提升。学习的过程也是生命不断完善的过程。陶行知就认为,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学生能够带得走,并且能够影响一生的。首先我认为,学习就是与自我生命的对话,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对生命价值的领悟,把体验性学习作为生命价值提升的桥梁,具有重要意义。在艺术的教学中应该强调对人文精神的渗透,从中感知环境保护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与大自然的审美交往中获得自我生命的提升,在《小熊请客》中品味人类交往的价值体现。其次教师要加强情感对学习的动力作用,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唤醒学习是人类的生命需要意识,正如人们说的好,即使他只在把看书当摆样子,也有它的价值。第三要在体验性学习中闪耀人性的光泽,教学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人性在交往中相互影响。教学杜绝虚假和欺骗,欺骗能迷失自我,虚假则会暴露自我。在教学中我们会敬佩这样的表白,“你的想法比老师更好。”“老师也是刚学会。”“老师喜欢你的赞美。”让真善美化为课堂精神,也铸成人格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