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搜索引擎
 ☆流动公告:
行知论坛
用户名:
密 码:
游客参观
 
教育改进
作者:陶行知   发表日期:2002/12/18 08:55:23   浏览:2876


    吾人不但须教育,而且须好教育。改进之意即在使坏者变好,好者变为更好。社会是动的,教育亦要动。吾人须使之继续不断的改,继续不断的进。
    教育改进包含两方面:有关于教育方针之改进,亦有关于教育方法之改进。教育方针随思潮为转移:有因个人兴致而偶然变更者,亦有因社会大势所趋而不得不变更者。教育方法受方针之指挥约束,必须与方针联为一气。方针未定得准,方法不与方针一致,均与吾人以改进之机会。比如航海,必须先定准方向。方向不定准,无论方法如何敏捷,如何洽意,只是行错路,究不能达目的地。但空悬一方针,船身能否抵制风浪,水手是否干练勇敢,食料与燃料敷用几时,均未打算清楚,则虽有方针,亦难打到目的地。故方针不准,应当改进;方法不与方针一致,亦应改进。航海如此,办学亦应如此。
    论到中国教育方针,自办新学以来已经改变五六次。最初要吸收科学而又不忍置所谓国粹者于不顾,所以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主张,次种主张即是当时一种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实、尚武。此种教育宗旨即表明其时之教育方针。民国元年,国体变更,教育方针因改为重在道德而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民国四年,申明教育宗旨,又改进为“注重道德,实利,尚武,并运之以实用”。民国八年,教育部组织教育调查会,该会建议“以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为教育宗旨”。所谓健全人格须包含:“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国家之本。二、人生所必须之知识技能。三、强健活泼之体格。四、优美和乐之感情。”共和精神包含:“一、发挥平民主义,人人知民治为立国之本。二、养成公民自治习惯,人人能负国家社会之责任。”民国十一年第八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建议学制系统标准,即是关于教育方针之修正。嗣经教育部公布标准七条:“一、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二、发挥平民教育精神。三、谋个性之发展。四、注意国民经济力。五、注意生活教育。六、使教育易于普及。七、多留地方伸缩余地。“此二十余年中,吾国教育方针每隔四五年即修正一次,颇不稳定,论者辄讥为无方针之教育。其实中国方在过渡时期,又当各种思潮同时交流而至,方针不易固定。即以现在而论,吾人尚在歧路上考虑。吾意不出数年,中国教育方针必须再经一次变更,此次变更后或可较为稳定。中国教育方针已经走过几层歧路,以吾观之,尚有两层最为重要之歧路:第一层,国家主义和国际主义。第二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吸收物质文明而保存精神自由,并免去机械的人生观。改革固须改革,究竟如何改革方能进步,实属根本问题。
        至于教育方法之改进,所包括之方面更多。学制、组织、行政、教师之训练,教材之选择与编辑,教师法之研究,校舍教具之设备,经费之筹措等种种问题,悉包括在内。如须一一祥述其近年之途径,非本文篇幅所许。就教育方法论,却有极显著之进步。如由主观的逐渐移至多数人参与的,由盲目的移至批评的,由少数人参与的移至多数人参与的,由一时兴会所至的移至慎重考虑的,由普通人议论出来的移至专家屡试屡验的,不由人要喜形于色。但此种趋势只属于起点而已。盖今日中国之教育方法亦有两个缺点:一是方法不与方针一致,造就一人不能得一人之用;二是从外国贩来整套之理想与制度不能适合国情,不能消化,不能在人民生活上发现健全之效力。此均为吾人应绞脑筋、运身手、谋改进之急务。
    以上论教育方针与方法均须改进,兹进论如何改进之道。
    一、 办教育者必须承认所办教育尚未尽善尽美,确有改进之可能。彼应持虚心的态度,彼应破一切成见、武断、知足。脑中积有痞快,决无改进希望。彼又应承认有问题必有解决,有困难必可胜过,只须自己努力,无一不可以改进。若听天由命,不了了之之人,决不能望其改进。彼或是被人改进,但如无人乐意改进,则彼之存在只属幸运而已。
    二、 改进教育者必须明白自己之问题,又必须明白他人解决同类问题之方法。于是调查,参观,实为改进教育之入手办法。国内调查参观之发生效力者可以择要述之:民国三年黄炎培之本国教育考察,民国十年孟禄等六人之实际教育调查,民国十二年中华教育改进社之全国教育统计调查,均
    为多区域、多问题之调查,影响亦甚普遍。又地方教育之调查,如民国七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之南京教育调查,民国十二年中华教育改进社之北京学习调查,只是地方教育调查之初步工作。一级教育之调查,如民国十二年中华教育改进社之小学教育调查,十四年俞子夷之调查儿童对于各科好恶,于小学教育均有相当贡献。一门教育之调查,如民国八年、九年中华职业教育调查社甲乙种实业学校之得失,十一年至十三年中华教育改进社之调查十省科学教育及十四年之中国图书馆调查,十三年江苏义务教育期成会及改进社之乡村小学考察,十五年江苏教育厅之乡村小学时视察,均于教育改进影响甚大。国外教育考察,最早者为光绪二十八年吴汝纶之日本教育考察。其《东游丛录》呈上管学大臣后,对于《钦定学堂章程》自有相当影响。嗣后派遣提学使赴日本考察教育,使我国教育之日本化更进一步。美国教育考察,始于民国三年。是时黄炎培为江苏教育司长,派郭秉文、陈容、俞子夷三人考察欧美教育,归国后乃有南京高等师范之产生。四年黄炎培游美,其所带之感想,可于彼所著《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中见其大略。六年考察菲律宾教育,南北各三人,直接即产生中国之职业教育。其后袁希涛组织欧美教育考察团,回国后极力介绍欧美教育方法与理想。新学制之成立直接间接接受此种调查参观之影响不少。调查参观确已表现“改”之能力,但究竟属改进属改退,则一时颇不易定。
    三、教育界共同之问题应同心协力共谋解决与改进。故教育会议乃必不可少之事,吾人要求精神之一致、经验之沟通,非有会议不可。前清之中央教育会,民国元年之临时教育会议,民国四年以来之全国省教育联合会以及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等之年会,以及去年大学院之全国教育会议,均与形成全国教育思潮、方针及进行方案有密切之关系。现在国内省有省教育会,县有县教育会,市乡之组织完备者有市教育会及乡区教育会。学校与学校合组之各会议,影响较大者有中等教育协会,附属小学联合会。彼等于各自范围内所经营之事业,各有善良之效验。一门教育之会议,如民国十三年五月之乡村小学组织及课程讨论会,颇能引起乡村教育之兴味。一校之中,各科教员倘有讨论之组织,亦于改进各该科教育有所裨益。不但国内教育同志应有讨论之机会,国际教育同志亦应有交换意见之机会。十二年世界教育会议在旧金山举行,我国派代表出席,即思运用教育方法,以培养国际之谅解,增进国际之同情,并提倡国际之公道。吾人相信如依此慎重作去,此种会议于改进全世界之教育当有裨益。
    四、调查参观仅为取别人之所知以益己之所不知,会议仅为会合各人之所知以成公众之所共知,吾人决不能藉此种方法以发现新理。不能发现新知,决不是在源头上谋改进。赶紧教育之原动力及发现新理之泉源,乃属试验学校之功能。我国现在足以当试验学校之名者甚少。以前东南大学附属小学及附属中学曾作道尔顿制及设计教学法之试验工作。最近北京艺文中学亦正在试验道尔顿制,鼓楼幼稚园之设乃欲试验幼稚教育者。中华教育改进社以试验学校为一切教育改进之大本,特于十四年十二月定一进行方针:“本社会后对于教育之努力,应向适合本国国情及生活需要之方向进行。其入手方法为选择宗旨相同,并著有成绩之中学、小学、幼稚园,与之特约试验。合研究者之学术与实行者之经验为一体,务使用费用少而收效宏;并将试验结果随时介绍全国,俾多数学校,可以共、向此途进展。依此方针进行,该社已与燕子矶小学、尧化门小学、鼓楼幼稚园、南京安徽公学、北京艺文中学特约进行试验。该社于特约学校外尚须特设一试验乡村幼稚园及一试验乡村师范,不久可以实现。改进教育最有效力之方法无过以学校化学校。
    五、调查必须有工具,方能明白问题所在;试验亦必须有工具,方能考核方法为有效。此种工具名曰测验。比如医病,教育心理测验仿佛是听肺机、寒暑表、爱克斯光线,较之通常之听闻为可靠。民国十一年至十二年中华教育改进社聘麦柯博士来华,偕同北京师大、东南大学教育科及其他大学教授二十余人编造测验二十余种,可算是第一次之尝试。此种测验当然未能谓为已十分完备、十分可靠。但吾人亦不能因此谓无用。吾人应精益求精,使之渐达尽善尽美之境地。而教育事业之改进,亦可以由此而获得相当之助力。
    六、教育之学术,非可独立存在。彼立于哲学、心理学、生物学、生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各种学术之基础之上。故谋此种种学术之进步即所以谋教育学术之改进。教育之事业亦非可独立存在者。彼与一国政制、风俗、职业以及天然环境均有息息相关之道。故谋政制、风俗、农、工、商、交通、水利等等之进步亦即所以谋教育之改进。吾人不能专在教育上谋改进,即以为可以完全达到吾人之目的。吾人当改进教育之时,务须注意教育以外尚有许多别种事情须同时改进也。
    
    
    
    八都中心小学  沈峥嵘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