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 |
作者:吴云霞 发表日期:2005/05/10 17:46:33 浏览:696 |
教育是传递社会经验并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尤其是小学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系统的文化知识、读写算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积极的生活态度。因此,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课程为载体,以课堂为基地,使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是我校近年来大力倡导的、也是努力实践的课题。
一、组织学习,明确研究主题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1932年12月,陶行知先生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作了这样的表述:“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通过认真学习、细细品读,以及对以往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刻反思,我们有了新的认识:
1、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富含生活的教育才是有血有肉的,有人情味的,充满生命力的;离开了生活的教育充其量只是空洞的说教、枯燥的定义和毫无生气的文字。当前,改变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教育模式迫在眉睫。
2、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挥作用。教育的最终功能是造就懂生活、会生活的人。因此,学生通过接受教育所要获得的首先是对生活的感知、对社会的感悟,而掌握读书、写作、计算等技能也是为了生活,如增加生活的条理,提高生活的情趣……让生活和教育碰撞,擦出生命的火花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科学整合,拓展教学内容
根据课题思想和实验目标,我校全体教师正在以下方面进行艰苦的探索:
1、开放教学时空——我们确立“小学校、大课堂”的新理念,把整个社会、整个社区当作教育的场所。借鉴新加坡经验建成的邻里中心,科技含量较高的蔬菜园艺场,装有先进流水线设备的外资企业,都是我校学生上课的最佳课堂。学生在这里感受到的不仅有物质形态的机器、设备,更有精神形态的观念、氛围,学知识和学做人相辅相成,融为一体,较好地体现了教育的本质。
2、开放教学内容——我们摈弃“教学即教书”的狭隘观念,要求教师在自身大量占有信息的前提下,在40分钟时间里,依托教材,合理拓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特殊的葬礼》一课讲的是位于巴西境内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原是世界上水流量最大的瀑布,而现在已面临“即将干涸”的境遇,“就像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无奈地站在那里”。究其原因,罪魁祸首是周围的自然生态遭到破坏,森林遭砍伐,水土在流失。面对如此令人痛心的景象,巴西人召集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在瀑布前举行“特殊的葬礼”,以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引导人类对自身的状态予以关注,对环境恶化问题引起高度重视。老师在上完课文后,及时补充了两条消息:一是2002年春季的沙尘暴为我国50年来之最;二是我们的母亲河——长江的水流量正在日益减少。学生将视线从遥远的巴西投注到自己所生活的地方,在深感震惊的同时,也把“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的思想深深埋在了心中。
3、开放教学过程——我们努力构建教、学、做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知识的习得需要传授,更需要亲历亲为,因而“动手操作”就成为我校课堂教学环节中经常采用的方式。各科教师根据所任学科的特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数学课上通过摆、拼、移、搭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数理;自然课上通过动手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文字、感悟人生真谛、提升文学修养……开放的课堂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信息量,也激发了学生的聪明和才干。他们的知识面更广,思维更灵活,辨析能力更强,学习成绩更好。学校也因此形成了“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特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