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做合一”的探索与思考 |
作者:黄汉清,金华荣 发表日期:2005/05/10 17:41:08 浏览:655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综合课程,是一门强调实践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学科,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我校从2002年9月起,以“花卉”、“陶艺”和“烹饪”为项目载体,在三、四、五、六年级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实验课程。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及必备素质,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验中,我们以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进行探索和实践。陶行知先生说:要想获得人类全体的经验必须教学做合一方为最有效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我们在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探索过程中,力求体现三个基本理念:首先,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创造空间。其次,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验中,我们更强调了课程的综合性,重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花卉”是现代生活中美的亮点,更是大自然千百年的恩赐;“陶艺”源于泥土,而人类对于泥土的灵性感悟源自本能,起于儿时;“烹饪”既是生活的技能,也是人们终身受用的享受。这些载体的选择都注重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无须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我们倡导主动参与、人人参与,学习探究、勤于动手,在实践活动中,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崭新的课程,正如该课程具有的生成性特点一样,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验进展不断修整我们原先拟订的活动计划方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中,我们感到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要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以人为本”的思想实施新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由于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不同基础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反应。首先,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动手能力体现中,表现出不同层次的困难。综合能力较差的学生在一些简单的知识与能力面前便束手缚脚,甚至无所适从,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甚至在某些特定的知识领域和技能上,超过了教师。这个时候,需要我们教师深入全面合理地评价。对较差的学生,应注重于他们是否掌握了一些新的知识,是否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哪怕只有一点,都应该给予肯定,要立足于学生个性的纵向比较,力求最大化、最优化,而不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体和横向比。这对于教师授课时细心程度和工作量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为客观上,较大班容量往往使用任课教师心又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对于在某些特定领域超过自己的学生,教师要摆正自己仅仅是一个旁观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位置,充分认识到“教学做合一”,“师”和“生”的互补的辨证的地位,也使教师在“教”中“学”,在“学”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勇于摆脱传统教育中“师”的角色意识,从中体现出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人” 的平等地位。陶行知先生说:“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方式的一次变革,而对于教师来说,对师资素质的现状,提出了新的要求,才符合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教师素质要求。
其次,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和性质所决定,某些其他学科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并不是继续“优秀”,相反,其他学科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本课程中,反而体现出他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任课教师来说,要善于发现,更要善于引导和肯定,切忌在评价上与其他学科的成绩产生“联想”,以偏概全,以陈旧观念抹杀学生智慧的闪光。
2、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地位关系和整合作用。
首先要认识到该课程决非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它与其他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有自身独特的资源领域和学科目标导向。其次,该课程的开放与教学在与学校其他诸学科课程并存的同时,要注意互相渗透和延伸,把其他学科的知识运用于综合活动课程之中,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样,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和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我们迫切而且必须认识到,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人”,在学校接受各课程教学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是独立的,也是可以整合的。陶行知先生说:“最好的教育,要想它有效,须是教学做合一;最坏的训练,要想它有效,也要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最有效的法子。”
3、对研究性学习的正确认识。
通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发现,教师对于该课程的四大领域之一“研究性”学习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
“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在实践过程中,它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融合的形态呈现的。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既是内容,又是方式,而决非只是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长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有自身领域,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正确、全面地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才能真正融合于其他三大领域。更可以让“研究性学习”的结果(即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推广运用于其他诸学科课程。
如陶艺课上,学生在用泥条盘筑法制作较大型物品时,物品干了以后往往会断裂,经过研究,发现是部件连接处黏接不牢所致。老师此时没有把方法告诉大家,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研究成功作品,通过学生互相讨论、实验探究,明白了在部件粘合时,特别要细致耐心,而且必须用泥浆作粘合剂。找到了原因,学生很兴奋,又一次实践之后,他们发现了更多的“窍门”,如部件接合部位的大小、泥浆的厚薄、造型设计的合理程度、制作时的细心程度等等,都直接影响到作品最后是否成功。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研究,不仅明白了制作的原理,更在老师的指引下,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的乐趣,懂得了作品“件件皆辛苦”,只有付出了细致耐心、钻研探究,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的道理。这种体验的获得,使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遇到困难时,不再畏难,而是主动地去研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4、关于评价的思考。
新课程改革理念明确地谈到了评价改革的重要性,并力求在评价的功能和评价的方式上有所突破,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而不能仅仅是筛选与甄别的工具。
我们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中,在评价问题上从一开始就强调教学做合一,但是具体操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评价的内容还嫌狭隘,重视了学生个性的整体化,而忽视了有所偏重,重视了评价的过程性,但没有能重视活动中的实时评价,而单一地把过程性体现在结束授课后另外进行的时刻等等。
在实践操作中,从评价的教育功能出发,兼顾到每一堂实践活动课的不同内容,我们认识到,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基于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参加人数等种种因素,要求我们的评价具有多元性、开放性,我们初步探索,从“专业、方法、社会、个人”四方面能力着手,结合对过程中的个性表象的文字性描述,综合“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设计尽量合理、全面的评估表格,以“档案袋”式的评价方式来综合评定一个学生在该课程中的成绩。每一堂综合课,我们依据不同的课型和内容,设计相应的评价表,通过学生自评、组评给出三个等级的成绩,以此累计平时成绩。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遇到工作量大、个性衡量及评估难以把握等困难,这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对评价体制的改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