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搜索引擎
 ☆流动公告:
行知论坛
用户名:
密 码:
游客参观
 
突显主体:从他律走向自律
作者:张水根   发表日期:2005/05/10 17:28:00   浏览:720


    
    ——陶行知学生自治问题研究的启示
    
    
    一、自律:学校德育的根本目标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校的德育就是要培养“共同自治”的学生,而后塑造能够自治的公民。而我们学校德育往往将活动过程与德育目标混同,将一次次具体德育活动完成视为德育目标的实现,无视学生自律性德的培养,无视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内化,从而限制了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实现。不少学生成了陶先生所说的“嘴上说道德,耳朵听道德,而所行所为常不能合乎道德标准”的人。一些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离开校园却做出缺德的事。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句话阐释了教育的真谛: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要让大多数的人做到自主、自律。谁是学生命运的主人,显然是学生自己。但如果不努力发挥他们的主人翁作用,时间长了,他们就丧失了自重、自立、自强的信心,失去了对集体的主人翁责任感。一些人从小养成了依赖心,长大自身没有能力,优化组合被淘汰,却大骂世道不公,敌视社会,失去自控,还会做出违法的事。这种可悲的现象,不能不说是我们多年来不注重人的自律能力培养的结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的教育。”
    二、突显主体:从他律走向自律
    陶行知先生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一文中指出“学生自治,有三个要点:第一、学生指全校的同学,有团体的意思;第二、自治指自己管理自己,有自己立法的意思;第三、学生自治与别的自治不同,因为学生还在求学的时代,就有一种练习自治的意思。把这三点结合起来,我们可以下一个定义:“学生自治是学生结起团体来,大家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手续。”依照这个定义说来,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划,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陶先生的这段精辟的论述,告诉我们:自律就是让学生依靠集体的力量,练习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
    1、在自信中走向自律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一旦失去了自信心,就会自暴自弃,就会失控,做事不顾后果。因此,教育要唤起学生的自信心。著名出版家邹韬奋先生说过:“自尊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尊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存。”要唤起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就要给予引导和激励。心理学认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得和欣赏。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学生的一得之见得到赞许,一技之长得到肯定,教师对学生的一个肯定的手势,一次期望,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都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信、自爱、自尊的心,并化成一股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发展的力量。
    2、在自主中走向自律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教育的主体,管理的主体。这就需要我们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自身的力量,让学生自己去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1)参与班级管理。一个班级越是努力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作用,他当班级主人的能力就越强。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主人翁作用发挥得越充分,他对班集体就越热爱、越关心。为此,我们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制度的完善和管理作为优化学校德育工作关键来抓,力求达到规范化、自主化、育人化,使班级管理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健康成长的过程。①自定班规。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科学、民主、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形成良好班风的有力保证。然而,硬性的规定很难在学生思想中留下痕迹。陶先生在文中指出,“法律的力量,大都发现于犯法之后,这是很有限,至于自己共同所立之法就不然,从始至终,心目中都有他在。”因此,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不能“自上而下”强加给学生,而应该坚持科学、民主的原则,“自下而上”由学生讨论产生,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是制定者、招待者、也是维持者。②竞争上岗。毛遂自荐竞选班长,实行值日班长制,班干部轮流制。开发班级管理小岗位,让每个学生对班级工作负起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使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化被动管理为自主管理体制,在自主实践中提高自律的能力。③自办活动。班队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内容、形式由学生自行设计。班级环境由学生自行布置。
    当然放手管理并不等于放任自流,班主任应加以引导,做到活而不乱,严而有度。
    (2)参与校园管理。
    校园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中心环节。在校园管理上,学校应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以少先队形式组建红领巾值勤队,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校园秩序、环境整洁等项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督促。红领巾值勤队每天进行公平、公开、公正地评分,一周一总结,对部分名列前茅的中队颁发奖状。激励的竞争机制激发了学生比、学、赶、超的热情,他们由过去的被动受教育者变成主动教育者。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加强,同时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3、在自省中走向自律
    人非圣贤,孰能无故。为使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从失败中走向成功,要引导学生反过自省,要教会学生不断地检查自己的意志品质,养成经常性的自我检查,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鼓励的习惯。
    (1)写说明书。写说明书的过程就是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过程。学生免不了要犯错误,犯了错误,当然要想办法帮助学生纠正。写说明书是一种纠正的好方法。教育专家魏书生常用让学生写说明书来纠正错误。他强调要用心理描写,深入自己的内心深处,观察自我,分析自我,发现两个不同的自我。
    写说明书不一定要说自己有错误,如果认为自己做得有理,做得正确,那就完全可以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找辩护律师,说明自己这样做的根据和对己对人的益处。当然,并不是犯了错误都得写说明书。有了病可以扎针,但进针深,效果不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犯错误唱歌,犯错误做好事也是教育专家魏书生常用的方法。
    (2)写心理病历。写心理病历时一般要写明“疾病”名称、“疾病”症状、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治疗周期。写心理病历主要用于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疾病”名称可模拟医术语,也可用一些形象易懂的词汇,如小儿多动症、冷热病等。发病时间的书写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病史,一般病史长,用“药”重,疗程多;病史短,则用“药”轻,疗程少。治疗方案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根据“疾病”症状,而开列出的诊治错误的具体“药方”。一般内外同治,内是自身,外是监督员。自己制定治疗方法、治疗步骤。监督员帮助监督执行情况。治疗周期应根据“疾病”症状及治疗方法而定。
    4、在竞评中走向自律。
    陶先生说,学生自治,乃是学生共同自治。由于从众心理的影响,一个学生的道德行为很大程度会受到班风或同伴的影响。因此,要依靠集体力量去教育感化个别同学。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为目的的“竞争新星,星光灿烂”活动,如礼仪之星、勤学之星、创造之星等评比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自我教育,实现自我超越。在竞评过程中,既树立了榜样,感召了其他同学,也使一些后进的同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一种假冒伪劣商品被淘汰的危机感。有了这样的认识后,教师再对其进行适当鼓励与引导,以求最终达到了用集体的力量感化后进学生的目的。
    5、在监督中走向自律。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持久性差,做事容易半途而废,故需要督促之。一方面可以聘请有责任心,能帮助自己做好监督工作的同学为监督员,负责对自己的习惯进行监督。监督的过程就是自我加压,自我调动的过程。另外,家长、伙伴都可作为监督员,并通过“回音壁”——家校联系、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校外情况。凡能通过“回音壁”达到好评的学生都能成为战胜自我的典型。
    教育的实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我发展。通过让学生参与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能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实现从他律走向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