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有效教学的教学管理初探 |
作者:唐雪荣 发表日期:2005/05/10 17:26:24 浏览:678 |
我市教育局将“有效教学”作为吴江教育发展的关键词提出,并在普教工作意见中明确提出:“继续深化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施,以此为切入点,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关于组织开展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评比活动的通知》中也把有效教学理论作为教师教学基本理论的重要内容。
国内有专家说,现代教学论可以说是一部有效教学论,新课程改革坚持把有效教学作为自己的追求。虽然由于所持的基本教育理念不同,各个时期有效教学的内涵并不相同,但有效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而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有效教学,可以说,促进有效教学的管理才是有效的教学管理,有效教学是教学管理的主题词。同时,有效教学的实现也依托于教学管理,实行与有效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是当前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以“促进有效教学”的要求来加强教学管理,并不是重起炉灶另搞一套,而是对教学管理的一种改善。
根据有效教学和教学管理的理论,我们认为,促进有效教学的教学管理应该具有这样的取向:
1、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实践。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学生,但发展学生的关键在于教师。所以,有专家提出“有效教师”的概念,教学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它能否调动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积极性。
2、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活动。学生的“有效学习”是有效教学的最终体现,有效教学最终并不是关注“教师教了多少”,而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学习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要求教学管理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管理。
3、促进学校管理机制有效运作。学校管理本身应该删繁就简,当前,学校管理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妨碍有效教学实施的因素,使教师在精力的投入上受到牵制。有效教学理念下的教学管理应该追求有效运作,应该培植一种高效务实的管理作风。
基于以上的这些认识,教学管理中,我们在规范教学行为、开发人力资源、创新校本研究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
一、规范教学行为——有效教学的基础。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教学现实中存在着许多妨碍有效教学实施的日常教学行为,在教学管理中,有必要对这些行为作出一些规定性要求,曾经有人解释,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我们在规范教学行为时,在教学时间、教学空间与教学细节的一些显性指标上作出一些要求。
1、规范教学时间。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把教学时间作为影响学习成效的独立变量。有效教学与“时间”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我们对教学时间的规定性要求包括:(1)课堂时间的规范性,上课、下课完全按照铃声指示,不迟进教室,也不拖堂,不在上课中间离开教室(如接听手机)等。(2)课余时间的规范性,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各年段家庭作业的时间规定,建立班级作业日报制度,由教导处扎口管理,确保孩子休息权和自主发展权。
2、规范教学空间。“教学空间”包括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1)规范班级文化建设,使教室保持整洁、舒适,我们建立了班级文化建设月评制度,来促进有效教学物理空间的创设。(2)规范教师言行,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因为有效教学的实施对于师生关系的依赖性很大,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所以,我们要求教师率先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你好”、“对不起”等),禁止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的发生。
3、规范教学细节。有专家认为,教学细节构成教学现场,影响教学有效性。教学中有一些细节性因素需要进行规范。(1)关乎教学环境的,如教师的着装、发型、姿态等;(2)关于教学技术的,如课堂提问的次数、类型等;(3)关于师生关系的,如合适的表情、体态语言等。
当然,在学校管理中,规范性必须与人本性相结合,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有效教学,也是为了人(师生)更好地发展,所以,规范管理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也是底线,规范不宜过多过细,规范必须体现以人为本,必须体现基础性。
二、开发人力资源——有效教学的关键。
高慎英、刘良华所著《有效教学论》中提出:“只有当教师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人格魅力、问题与困惑、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课程人力资源’真实地进入课堂教学的时候,才可能实现‘有效教学’的追求。” 我们认为,人力资源开发既是教学的目的,也是教学的过程,开发人力资源的过程实质上人的发展的过程,人力资源开发是有效教学的题中之义。
1、在树立教育信仰中提升教师的专业品位。(1)彰显学校“师陶文化”,树立教育信仰。我校是江苏省师陶学陶先进学校、省陶研会实验学校,并在十多年的办学中以陶为师,逐渐形成了学校的“师陶文化”,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把彰显学校师陶文化的重点置于教育信仰的建立上,因为我们认为,教师群体只有拥有了共同的教育信仰,才能走向“有效教师”的自觉追求。为此,我们仿效陶行知先生的18条《我们的信条》,建立了自己的18条《我们的信条》,引领教师的教学人生。(2)尊重教师个性,提升专业品位。人力资源的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的个性的尊重与开发,有效教师应该是具有个性魅力的教师,教学管理切忌“一刀切”,在教学管理的具体操作中,我们建立了尊重个性选择的分层次培养机制。
2、在加强课程开发中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变革就是把课程“实施”发展为“开发”,事实上,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学生和谐发展的过程,就是有效教学的过程。试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例说明。本着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的理念,我校的校本课程有以下特点:以“师陶学陶”为内涵,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形式,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展示方式。2004年,我们通过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或诉诸文字,或付诸笔墨,完成了“行知大道建设”、“行知广场建设”、“行知三廊建设”、“行知三园建设”的“小课题研究”,参与了设计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景点的实践活动,学校最后形成了今天校园“三园”、“三像”、“三廊”的格局,在这样的过程中,培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回归了学生的生活世界,促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
人才资源的开发需要以学习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自主开发为特征,教学管理在其中起到了推进、策划与组织的作用。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是我们长久的任务。
三、创新校本研究——有效教学的保证。
有效教学与校本研究悉悉相关,校本研究的主要特征就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在学校中进行的、以学校中发生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的研究,因而,有效教学是校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校本研究要承载有效教学之重,就必须创新校本研究制度。
1、明确研究内容。校本研究要将有效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内容。目前,我们将以下三个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1)关于教材解读的研究,正确解读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要求教师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学会以教学的眼光看教材,从而确立有效教学目标。(2)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主要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训练的专业化预设,这是有效教学实施的关键。(3)关于有效课堂的研究,课堂上有效的提问、有效的倾听、有效的反馈等,这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2、建设研究组织。建设学习型团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组织保证,因为,有效教学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反思来推进,而学习型组织的重要特征就是学会“系统思考”——而有效的教学反思的实质就是一种系统思考。建设研究组织不是把原有的组织推翻重建,而是更多的从组织的内涵上进行革新,我校现有的研究性组织仍以备课组为单位,将备课组更名为“研究中心”,并对这些组织进行重新定位。(1)组织功能的定位,我们把研究中心的功能定位在研究教材、研究教学设计、研究课堂三个方面,即这个研究中心既是教材研究中心,又是教学设计研究中心,更是课堂教学研究中心。(2)组织特征的定位,即坚持扁平式管理,为营造有效教学的研究文化打基础,扁平式管理的标志:一是学校行政成为其中一员,二是“中心”内开课、发言人人平等(改变了过去组长听组员随堂课,教导主任听组长随堂课这样的“垂直性”)。(3)活动原则的定位,即日常性与专题性相结合,既做到让研究成为每天的“修炼”,又要求开展以小课题带动的专题性研究。
3、加强交流互动。校本研究应该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研究。(1)搭建平台,组织好交流,一是建设好校本媒体,如校刊、小报、主页等;二是组织好经验发布活动,如开课日、优秀课题发布会等。(2)创设机会,促进多方互动,一是邀请专家,促进教师与专业人士的互动;二是扩大校际交流,促进同事间的深度会谈;二是召开学生座谈会、设立家长接待日等,促进师生的、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多方合作,形成实施有效教学的强大合力。
建设有利于实施有效教学的教学管理机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认为,只要我们进一步科学地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合理地开发人力资源,不断地通过创新校本研究来深化我们的认识,提高我们的实施能力,有效教学的理想一定可以实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