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搜索引擎
 ☆流动公告:
行知论坛
用户名:
密 码:
游客参观
 
咬定青山不放松
作者:张克裘   发表日期:2005/05/10 17:17:10   浏览:423


    ——市实验小学创科技教育特色的回顾与思考
    
    陶行知先生指出,厉行小学之科学教育,造就科学的儿童,以建设二十年后之科学的中国,使中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根据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们面对现代高科技的发展,面对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对人才的高要求,如何使这所历经沧桑的老校再度焕发青春活力,如何使我们的教育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责任和使命驱使着我们不断学习、探索、进取。
    回顾91年至今我们所走过的每一步,困难、曲折、迷茫、甚至烦恼,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然而成功、发展、顿悟和喜悦也始终伴随着我们,鼓舞着我们。对此我们感触至深,既使我们激动,也敦促我们反思,而是否善于总结反思,必将对今后的工作和学校的发展产生直接而又重要的影响。
    三项课题,跨上三个台阶
    90年代初,正当我们苦苦思索,困惑彷徨之时,中央教科所赵学漱研究员和南师大班华、丁沅、郝京华等教授来到我校,为我们带来了STS教育思想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并指导我们制订了《面向21世纪STS“四个关心”素质教育实验研究》的课题计划。
    这一课题的制订是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的口号,依据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精神,针对当代世界科技发展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滥用资源、破坏环境等日益严重的负面影响的现实,从全面发展小学生的各项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出发,以“四个关心”(关心健康、关心他人、关心环境、关心学习)为抓手,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自91年至95年四年多的课题研究,吴江实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狭小的校园成了处处凸现科教氛围的立体植物园、小动物乐园和科技信息园;无烟活动、环保活动,科技节、艺术节活动则大大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开拓了视野,开启了智慧;各地专家同行来校参观交流,使学校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学校发展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与师范附小合并,校园面积从4800M2扩大到20000M2,学校发展的空间拓展了,办学条件也大大改善了;而更为重要的是,实小人在探索中初步懂得了什么是课题研究,初步学会了开展教育科研的方法,初次尝到了教育研究的甜头。可以说,八五课题的研究揭开了我校以科研为先导,走科研兴校之路的崭新的一页,也为我校创科技教育的办学特色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八五”课题的制订和实施,我们还是处于某种朦胧的、不自觉的状态,那么到了96年,“九五”课题的制订则是我们的一种自觉的追求和比较明晰的办学思路的体现,即我们决心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创科技特色,办一流学校。在郝京华老师和吴江市教科室有关老师的直接指导下,我们制订了《小学生科学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方案,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精神)、科学教育目标,并围绕三类课程(环境课程、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构建起了符合小学实际的科学教育目标操作体系,使实验研究有了明确的方向。历经五年的探索,学校各项工作又向前跨出了一大步:由费老题名的“金钥匙”雕塑,银河廊、彩虹廊两条科教长廊,“启智厅”、“太阳厅”两大科技展厅……使校园的科教氛围更加浓郁了;“以争做小小科学家”、“构筑彩虹”(桥)、“启航”(船)等为主题的科技节,成为同学们进行创造、展示才华的大舞台;98年江苏省第十届“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和99年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区工作会议在吴江召开,与会领导、专家对我校科技节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新颖的创意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获评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随着学校声誉的提高,事业的发展也上了新的台阶,五年中累计投入资金的千万元,建起了综合楼、艺体馆、图书馆等各种建筑6000M2,添置了闭路电视、微机房、多媒体教室等各类现代教学设施,翻建操场、铺设了塑胶跑道和人造草坪,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而在事业发展的同时,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则更为喜人,除了学历普遍提高到大专(少量本科)外,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并涌现了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吴江市学科带头人、“双十佳”教师教学能手等一批骨干教师学校的发展后劲更足了。
    新世纪的到来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的教育该是怎样的教育,我们该把自己的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为了应对时代的挑战,统一全校教职员工的思想,2001年3月我们召开了六届一次教代会,集思广益审议通过了学校“十五规划”和“进一步加强科技特色建设的规划”,为学校在新的世纪谋求新的发展描画了蓝图。“十五规划”确定了学校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发展为本” 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建设现代化校园,实施个性化教育,形成学习化组织,把学校办成科技教育特色鲜明的开放型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在总结八五和九五课题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并请专家论证了十五课题规划——《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最优发展的策略研究》方案,并从开展绿色教育行动、研究性学习、责任心培养、信息技术的运用、科技操作室的建立、教师校本培训等六个方面制订了六项子课题,以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强化科技教育的办学特色。
    校在科研中发展,人在科研中成长
    12年的时间不算长,但凡目睹吴江实小发展变化的人,都会公正地作出评判,这12年是吴江实小超常发展的12年,无论规模、设施、质量、师资、特色、声誉都远非以往所能相比。诚然,发展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能简单地归因于某一个方面,但应当客观地承认,学校开展教育科研,以先进的教育观念、明确的办学目标和相关的措施来指导学校工作,提高人的素质,创建办学特色,确实起了先导的作用、推动的作用,对此我们还是深有体会的。
    1、选准课题,持之以恒。
    要真正开展的教育科研,首要之点是要确定目标,选准课题,要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人文环境,历史底蕴、社区资源等),教育的宏观形势(素质教育、教育现代化信息等),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趋势(高科技、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来确定课题方向,从而使课题既贴近学校教育的实际,又具有前瞻性和较高的研究价值。我校之所以确定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开展课题研究,原因就在于: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课程已是世界教育的大势所趋;二、我国科学教育历来存在脱离社会实际、轻视动手实践的纯知识教育的弊端,而STS教育思想强调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强调科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我校在这方面有一定的人才资源(有关专家的指导和勤于学习的师生),并急于改变学校占地狭窄,环境条件较差的状况。事实证明我们所选定的课题、目标定位是准确的。当然选准了,不等于问题就解决了,实践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困惑,特别是当课题结题后,下一步怎么走,这是需要反复推敲,深思熟虑的。我们的体会是,不能急功近利,随意转向,随意放弃,当然也不能固步自封,原地踏步,一定要不断总结、深化内涵,才能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前进,“十年磨一剑”,取得真正的成果。
    2、抓住关键,落实操作。
    课题计划制订后,关键是确定实施渠道,落实操作措施,否则必将走上“假、大、空”的歧路。多年来我校围绕开展科技教育、创建科教特色的目标,坚持通过环境课程、活动课程、学科课程这三条主渠道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首先是结合校园建设,努力创设具有科技教育特色的校园环境,除前文所说的二廊、二厅、“金钥匙”雕塑外,还有模拟池塘生态环境的“雨露池”,陈列有几十种栩栩如生动物的标本室,正在建设的环保长廊,各班的生物角、科技手抄报,以及校园电视、广播等,校园里处处洋溢着科学的气息,学生们随处都能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二是强调参与,重视实践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包括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启蒙性科技活动,结合各类纪念日(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开展的纪念性科技活动,适合中高年级 的常规性科技活动(如船模、航模、机器人等),还有全校分层参与的综合性科技活动,即一年一度的科技节(至今举办了十一届)等等,这些具有校本特色的科技活动对激发小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开发创造潜能,提高科学素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改进学科教学,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掘教材蕴含的科学内容,以及将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使科技教育在学科教育中得到了很好的渗透,使之成为学科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3、培训师资,提供保障。
    开展课题研究,没有教师的广泛参与,没有师资素质的不断提高,那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了根本的保证,课题制订得再好也会落空。因此加强学习培训,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为此我们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教师打开眼界,多方吸收信息,强化科研兴教意识,同时坚持抓好校本培训,既有面向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以整体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增强对课题研究的认同感,又有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专业培训、课题沙龙等,以充分发挥各类教师的作用,形成最佳组合,产生整体效益。学校还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促使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教科研队伍,从而推动了我校课题研究和特色建设的工作。
    4、全面发展,特色见长。
    小学作为基础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给学生全面打好宽厚的基础,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此我们不能有丝毫动摇或含糊。然而这是否和学校搞特色建设相矛盾呢?否也,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我们认为特色建设必须植根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有稳定发展并真正成为特色的可能;而全面发展并非平均发展,只有在全面合格的基础上,促使不同的个体发展自身的优势,形成特色,才能真正成为高水平的全面发展,因此特色应是“花”,全面发展应是“锦”,我们应当也可以做到“锦上添花”,从而使原来的锦更加美丽。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科技教育既然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就应当在全校有很大的覆盖面,应当出一批高层次的成果,出一批冒尖的人才,但这决不意味着要爱好文学、艺术、体育……的学生削足适履放弃自己的爱好,压抑自己的个性。恰恰相反,我们应当尽可能满足他们的爱好和需求,提供条件帮助他们去获得成功,这才符合素质教育的本义,才能使特色建设促进学校教育的整体优化。事实上我校虽然创的是科技教育特色,但同时我校在德育方面、艺术方面、乒乓、篮球运动方面都在全市名列前茅,因此以特促优,做到全面发展,特色见长是完全可能的。
    5、行动研究,促进成长。
    这些年课题研究的最大成效在于老师们破除了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尽管科研意识和能力有不同,但是由于参与了学习,参与了研究(不论是主题研究,还是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进行的反思),人人都得到了提高,获得了发展。我们每年编辑的校刊《爱德》(论文集)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无论从篇幅到质量,早几年的和现在的根本不能相比,发表或获奖的论文逐年增加,骨干教师队伍也不断壮大。对此,应该说教育科研确实是功不可没。而科技教育特色的创建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家长和高一级学校一致公认:实小的学生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基础扎实,善于组织开展活动,发展后劲足。教育科研的成果在学生的成长上同样得到了的印证。综上所述,师生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在创科技教育特色的过程中,共同成长和发展,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和成果。
    营建学习化组织,促进可持续发展
    12年的课题研究,12年的科技教育和特色建设,我们成果颇多,感受颇深,得益匪浅,然而如何进一步深化特色建设的内涵,如何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也是国际教育发展的潮流),如何结合课程改革,建设校本课程,开展有特色有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事实上我们的课题研究也已呈现出了“高原现象”。下一步该怎么走,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作出应答的重大问题。
    1、开展新教育实验,营建学习化组织。
    反思“高原现象”的产生,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以及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与教育工作者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不相适应,师资素质(包括领导素质)已成为制约学校课题研究和特色建设进一步深化的“瓶颈”。因此加强教师教育,加速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打通“瓶颈”,深化课题研究,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教授主持倡导的“新教育实验”,提出“营造书香校园”,“聆听窗外世界”,师生共读经典,共写随笔日记,为我们开展读书活动、营建学习化组织提供了最好的抓手。朱市长还亲临我校与教师对话,作科研指导,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因此我校已将参加“新教育实验”,广泛开展读书活动,撰写教学随笔,进行行动性研究,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作为下阶段工作的重点来抓。教师是学校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只有教师得到了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发展,从而才能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该实验的“新兵”,我们尚无经验,但我们有真诚的热情,我们将在参与过程中,学习、探索、进取,以实现我校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形成学习化组织”的目标。
    2、抓好子课题系列研究,深化科技特色内涵。
    我校十五课题《小学生科学素养最优发展的策略研究》与前两个课题的不同之点在于建立了六个子课题,组成了课题系列,旨在加强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如关于《在科学教育中小学生责任心培养的行动研究》和《开展“绿色教育行动”,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加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小学科技操作室的建立与运转》),加强教师教育,开展校本研究如开展“新教育实验”)。因此主课题所涉及的面更广了,内容更多了,而要真正搞好主课题研究,关键在切实抓好各项子课题研究,这样才能使研究不仅有广度,而且有深度,才能使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内涵更加丰富,底蕴更加深厚,才能真正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在课题研究已进入中期,如何在人员配备、资源开发、实践操作、课题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抓好落实,是当前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3、紧跟时代潮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教育的信息化和国际化大潮汹涌而来。我校地处苏南发达地区,苏州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外向型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发和应用,开展“双语”教育实验,培育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已成为学校科技特色建设的新内容和学校发展的新平台。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抢抓发展的机遇,我校在各方支持下,投入3500万元新建“双语”分校,并于今年暑假招生,开始运转。“双语”教育到底该怎么搞?其目标定位、师资配备、课程设置、实施途径以及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如何在其中发挥作用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系列研究课题,对此,我们必须仍然以科研为先导,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才能获得新的成果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