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搜索引擎
 ☆流动公告:
行知论坛
用户名:
密 码:
游客参观
 
生活教育☆紧扣生活建筑“人格长城”
作者:吴新   发表日期:2005/04/26 20:15:16   浏览:716


    当前部分学生表面上接受了老师和书上的观点为和意见,而在认识与情感上则并不一致,远没达到“认同”和“内化”的阶段。即“说”“做”不一。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识不能转化为行为。正如陶行知所讲:“嘴里讲道德,耳朵听道德,而所行所为却不能合乎道德的标准,无形无影中,把道德与行为分而为二。”我认为,要提高德育实效性,德育应紧扣现实生活世界,回归生活世界。
    一、及时捕捉学生日常生活中道德表现,进行随机教学
    陶行知认为“我们个人受了周围的影响,常常有变化,或是变好,或是变坏,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情感态度具有定向作用。人的本性具有趋向积极情感性,回避消极情感性,不断积累积极的情感因素和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对人的行为有调节作用。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道德表现进行随机教学,及时强化,会使良好道德行为者备受鼓舞,使不良行为者及时醒悟,帮助其改正。正像陶行知所说:“遇到破绽便立刻用针线把它缝好。”
    二、在活动和交往中,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发展
    1、课内还原生活实景进行教育。日常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道德教育资源,教师要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道德资源,创设具有生活气息的道德教育情境,进行模拟训练、进行教育。陶行知认为“若在学校里不注意练习,将来到了社会当中切磋无人,辅导无人,有了错处,只管向那错路上走,小而害己,大而害国。”如文明礼貌教育,诚信教育,遵守社会公德、环保教育等,都可让学生在室内通过小品、模拟表演、辩论等形式开展德育活动,在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
    2、课外进入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德育的源头活水。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要让学生在课上所学的道德观念付诸于行动,必须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即让学生把道德观念到实际生活中去检验、理解、提高,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形成道德情感。
    三、采用榜样激励,使学生永远进取
    1、名人效应。“所以我在讲‘建筑人格长城’的时候,提到了杨震的‘四知’,甘地的漏夜‘还金’,华盛顿的勇敢承认错误,和冯焕章先生所讲的平老静‘还金镯’的故事,这些,都是我们大家私德上的好榜样。我们每一个都可以效法这些榜样,把自己私德建立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从这一段话中可看出,陶行知在进行品德教育时也非常注意名人效应。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道德家塞缪尔·斯万尔斯说:“当人的性格处于可塑阶段并且容易接受影响时,最好是激励他们去崇拜伟大的品格。”的确优秀人物所说的金玉良言,他们为世人所做出的表率,给人生的道路以有益的启迪。如教育学生尊老爱幼时,我给学生讲陈毅元帅给母亲洗衣服的事。教育学生尊敬老师时,我给他们讲毛主席为老师祝寿,江主席访美期间看望顾老师的事迹。尽管名人激励并不都是立竿见影,但这份教育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位同学,激励他们永远进取。
    2、树立身边典型。在学生生活的社区、学校街道、班级总有一些品德高尚的人物,如他们孝敬老人、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等。教师要挖掘和宣传他们的高尚行为,让这些凡人的点点滴滴高尚行为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动力。给学生前进的力量,给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为学生增添热情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