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的力量涌动的精彩教育的力量 |
作者:张菊荣 整理 发表日期:2005/04/22 20:53:07 浏览:979 |
【主要内容】发挥教育的力量是陶行知先生终生追求的目标,也是一个与教育同步发展永恒的命题。教育在社会发展进程起到怎样的作用,教育的力量是由谁来决定的,怎样在现实教育中发挥教育的作用,教育的力量的理想与悲哀,教育力量与人和社会的发展等内容,这些问题都引发了参与者讨论的兴趣,对于广大一线教师的思想提升和行为优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力量 作用 制约 理想与悲哀 人和社会发展
教育力量受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的制约
康桥:马丁.路德曾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各位网友,您对这句话有何感想?教育的力量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发挥教育的力量?
迷途老企鹅:历史学家对南宋的最新研究表明:南宋不仅是文化教育空前发达,而且经济收入也是后世三朝所不及的。然而它相继被半奴隶半封建社会的游牧民族的辽、夏和金所欺辱,最终以至于被征服。欧洲古代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也不是由教育所决定的,而是最终由政治制度决定了雅典的胜利!再说春秋战国,教育发达的晋(赵、魏)、燕,以及东方更为文明的齐、鲁、宋,均先后败于处于“西鄙之地”的秦……所以我认为,教育不是万能的。
康桥: 那是远古时代,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力量也是有局限性的,也就是说教育的力量没有充分发挥的环境,毕竟教育是政治、经济的产物。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价值和具体的表现形态都是不尽相同的。在某一社会 的某个阶段,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出现偏差,那只说明那时的教育发展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并不同步。封建社会的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啊!教育的力量和功能被局限于一个狭窄的领域。再看一下斯巴达和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培养军人武士,雅典教育也重视军事教育。这两者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谁说某一方的胜利中完全没有教育的力量在发挥作用呢?把战争的胜利完全归结于政治制度的先进,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况且对于社会的发展,政治的变革的确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所以教育的力量只有在一定的范围中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有时教育在某一个社会发展阶段还能起到促进作用。
迷途老企鹅:我所举的例子不过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不同步的例子。那么,既然教育的力量不言自明,还需要讨论什么呢?也许我们应该来说说“微观的”的教育。
柳絮飞来花满天:你不认为现在的教育是为统制阶级服务的吗?那么请问:奥数班、奥语班、奥化班、奥物班……为什么越办越火?家长择校也空前的激烈,为什么呢?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们就应该给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可学生需要的教育由谁来决定?是学生?是家长?还是制度?
尹棣:我认为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因为它在产生时就有明显的阶级性。但是阶级性不是他的主要特性。它的主要功能也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我们很多人错误的、片面的理解教育而产生的结果。我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更好的发展和完善人,更适合人性的发展,从而使从教育中走出的人,更好的为人们所居住的环境——社会服务,也是为了人更好的发展。上面的现象只应该是暂时的,也只能是暂时的。教育总有一天会体现出它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性质,这是它的主要特性。
柳絮:远古时代人们只求温饱,所以显现出的只是一种最基本的需求——物质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紧接着而来的是较高层次的需求——精神需求。今后国力的竞争肯定是教育的竞争,而教育又具有一定的阶级性,这就决定了它所具有的不足,随统治阶级的需求而影响其教育内容,确定其所培养的后一代符合其统治阶级的利益。 后工业时代的发展又使得能源不足的矛盾更显突出,为了各自的利益必须要进行扩张,其扩张的方式除了战争以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渗透,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又使得教育跨出了国界, 更显示出教育力量的强大。
村夫:世界上任何的纷争,战争等一系列矛盾,说到底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争斗。在阶级产生以后,教育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历史发展至今,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历史发展观来看,社会主义是先进的历史发展阶段。教育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我们的教育有许多不尽人如意的地方,需要不断改进完善。我们作教师的,无能控制天力但应尽人力,发挥我们教育的主动性吧!
康桥:著名社会学家姆贝认为,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是统治阶级思想的传声筒。随着社会的进步,民主思想的深入人心,贵族教育必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平民教育最终会成为教育的主流。
教育的理想与悲哀
康桥:我只说的是一些理想化的东西,可能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吧。教育需要一定的“乌托邦”思想,所以朱永新老师提出了“教育的理想”的论点,理想有时的确不能转化为现实,但是对现实有一定的引领作用。我们未来的社会,我们未来的对人的要求也许就是一个迷,但是,就是因为理想的存在所以教育才有奋斗的目标,学习才有了努力的方向。在我们的历史上。不是先有了达芬奇的设想才有了后来的飞机吗?也许这就是教育理想的价值吧。
柳絮飞来花满天:理想中的“共产主义”,为活着的而活着,为希望着的而希望。
康桥:良好的教育可以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以澄明,给懦弱的身躯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以自信!
柳絮:什么是良好的教育?现实一点,不要说得太理想。
康桥:也许我们很难作个周全的描述:如果一个人没有对人类灿烂文化发出由衷的赞叹:如果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敬畏,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没有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那么,他就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柳絮:如果你是这样的解释,我想说没受过教育的人可能比受过教育的人有更深刻理解。比如说儿童,他们对美的感悟能力是超过成人的,他们的赞叹、他们的敬畏、他们的体验不正是我们所羡慕的吗?也许我们从某一方面来说,教育的力量是负效应的。
康桥:我们也是从儿童过来的,儿童的“深刻”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因此他们会由衷的喜悦(往往是原始的状态)。我们成人因为麻木(其实不麻木,主要刺激得多了)了。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一位儿童说,太阳的光线是有味道的,原因是妈妈晒了被子,说经过了太阳的曝晒,被子有了香味了。前后联系,儿童是由于简单的联结所以有了所谓的“深刻”。而这一种深刻对于儿童来说,是没有被发现的,也就是说他们没有自觉的认识到。相反,这种深刻是被大人所发觉的,所以从某一方面来说,这种创造也有成人的一部分发现包含在里面。儿童的创造是无意识的,成人的创造是有意识的。之所以,这种创造是由儿童来完成,那是因为教育在给予的同时也在束缚,成人已经放弃了儿童思考所具有的优势了,那是教育的悲哀。
村夫:老祖宗留下的很多灿烂的文化是值得继承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一国两制”也只有深受“中庸之道”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才想得出!
西方优秀的文化我们应该吸收的。但不要像吃“肯德基”那样“吃”成很多小胖墩!可喜乎?可悲乎?到盛泽北新街花园街口的“闹猛”的肯得基店看看,不知是喜还是忧。
康桥:您的观点值得我们深思,的确!未来的国家之间的竞争,不是军事的强大,不是经济的发达,而是谁占据文化的制高点谁是真正的强盛(仅仅是个人的一孔之见)。当前,有识之士都在惊呼我们正在面对一场“文化侵略”(可怜啊!我们的天堂也因为被誉为“东方的威尼斯”而沾沾自喜!)。看!我们的课程改革,有多少东西是我们自己的?“西化”,“洋化”之风盛行!我们要发扬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将外国的苗插在我们中国的秧田里,结出我们民族化的成果来。
徐江泉:不中不洋不一定不好吧?正如你所说,只要适合国情就好的,当我们吸收西方先进经验时不必扩大“西化”危害性,当我们拿来后适合国情的才用,就能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闪客:只要是适合的就可以。现在我们的新课程不是正在实验阶段吗?如果适合我们的国情就继承,如果不合适的再改。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我们的教育也要相应地有所进步。但是每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在提出后就一定要经过我们一线老师的实践。
钱金明: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我初浅的认为,还是观念的问题,决定教育的力量还是外部的,真正的决定因素还是在于他们内在的综合的观点
徐江泉: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没有了教育也就没有了社会的进步,文明。“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是正确的观点,这值得讨论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在今天,由于功利性的因素,应试教育顽固地存在着。而我们要的是那种能促进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素质教育。我们通过讨论可以让人们认识我们现在的一些教育发挥不出其应有作用的原因,从而让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
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做好本职工作呢??
康桥:我很赞同徐老师的观点。我们国家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党中央也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可是这几年,还是忽视了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年底了,看看我们的小学校长们,他们在忙啥?我想大家还是清楚的。
教育力量与人和社会的发展
杨海泉:教育的力量就是人格的力量,要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先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让我们成为一个具有教育张力的人。
婷茜: 你看,素质教育喊得这么响,可又有哪个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小学生,轻轻松松地玩自己的喜欢的东西(或科技、或画、或跳、或玩相机、甚至到了秋高气爽的日子也难得野外游玩),而没了实践,没了经历,哪来的感受,哪来体验,这就是应试教育下的“样板”,我甚至担心再也见不到会开怀大笑的孩子。
康桥:虽然现在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但是的确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你上面说的现象是一种功利的教育,是一种工具——实用主义的教育观,这种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合理成分,但是其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那就是对人性的漠视,这就需要一种博雅教育来补充,新课程的实施就是对教育人本化的重视。
教育的需要权是多维的,如果单纯由某一方面来决定,那只会形成教育的霸权。学生需要怎样的教育我们就应该给他们怎样的教育,这样的提法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的确,我们教育的出路太狭窄了,教育的决定权太集中了,教育的功利主义思想太严重了,陶行知早就提出,“自由是学生发展的唯一渠道”,这对于教育也是如此。
尹棣:而学生需要的教育是由教育本身决定的,学生、家长、制度只能对教育起促进或约束的作用,而不能决定教育,现在的形势是对教育有影响,而且有很大程度上是副面的,不过我们正在改变这种现象,改变教育中不利于人发展的、制约人发展的制度,只要能够充分教育真实作用——为人服务,上述现象就会消失。
康桥:至于“而学生需要的教育是由教育本身决定的,学生、家长、制度只能对教育起促进或约束的作用,”那么教育本身是什么呢?教育的事实又是什么呢?肖川认为,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如果脱离了人这一主体,那么教育还剩下些什么呢?所以学生需要的教育是由教育本身所决定的说法,我是不认同的。
陈玲:教育的力量不但要使学生学到知识,关键是教他们做人之道。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宠着,一部分变得很自私,没有责任感。在高速发展的社会里,我觉得我们的教育是否要重视学生的“德”的教育呢?
康桥:陶先生提出了“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观点,给了我们作出了表率。现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指出学校教育德育为首吗?不过在新时期下,学校德育工作受到社会、家庭的冲击很大。比如未成年人进网吧、校园斗殴、早恋、敲诈勒索等成为困扰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尹棣: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看看我们的“老师”陶先生说的:社会即学校……。我们的德育不能只开展在我们的校园,更应该把它开展到社会这所大学校了。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才能更有成效。家庭教育也是如此。
海封:教育的力量是不言而喻的,狼孩就是一个有力的反面例子。因此,教育者的力量更是力量之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家庭、学校,更来源于社会。韩国人的儒雅,日本人的自信,美国人的奔放……
康桥:教育现在已经被认为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教育是应用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知识并需要大批工作者的服务行业,可以为社会提供占从业人员总量4%的就业机会,对GNP增长的直接贡献也不会少于4%(发达国家可达6%~7%);同时,还可以带动建筑、仪器设备、办公家具、通讯、交通、报刊出版等一系列行业的发展,因而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应该说我们每一个人已经深切体会到了,我们每个家庭或个人在教育上的消费明显高于以往!
大厨:教育应该分为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例如我们所说的教学相长就是一种相互教育,我们从一些动物身上领悟的道理也是一种相互教育。自我教育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分析和运用了。教育不仅出现在人的身上,还包括大多动物甚至一些植物。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教育。也可以说,教育无论你承认不承认,她始终存在,并将一直存在下去。因为教育就是一种影响,相互影响,自我影响,只要有对象就可以影响。我认为政治等等也只能算是教育的产物,甚至人也如此。
社会发展,源自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推动社会发展,这种相互影响也就是教育的动力。同样的两个人在同样的环境中长大,但结果不同,主要是自身的天赋以及自我教育的不同。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教育也就是靠“影响”两字,身正学高,不是吗?
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但人的力量很有限,现在让一个教师去拯救世界,去呼唤和平,行吗?不行。所以我认为教育的力量是要靠所有人的推动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我们现在的教育还仅仅局限在了学校教育上,与外面广阔的天地被自觉不自觉地脱离了,只有把教育还给社会,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力量!
徐江泉:下面这道题,对认识教育的力量是有帮助的。
昨天政治中考问题之一:国家为什么要重视教育的发展?
我的“参考答案”: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关键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教育对经济和社会的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中华民族。
康桥:现代教育的力量和功能正是我们本次讨论的重点,因为我们都是教育者,都是社会当代的见证者——教育重任,舍我其谁。加尔布雷思在他所著的《好社会》说:“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民是贫穷的,也没有任何一国愚昧无知的人民是不贫穷的。在民智开启的地方,经济发展自然水到渠成。”可见,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育是一种良好的生产力,这句话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