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教学:教学永恒的追求涌动的精彩有效教学:教学永恒的追求 |
作者:管理员 发表日期:2005/04/22 20:50:58 浏览:865 |
【主要内容】“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是教学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有效教学就是教学科学化运动的产物。追求教学的“有效”是教育学的根本和目标,也是课程改革无法避免的课题,寻求有效教学的本土化运用在当今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市教育局将“有效”作为吴江教育发展的“四个关键词”之一,本次沙龙活动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和外延、有效教学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有效教学 内涵和外延 无效现象 教学质量
“有效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沈正元(市教育局):对于“有效教学”内涵以及外延的理解,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化成绩,应该包括多方面,我们不是经常强调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吗?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我们的老师应该谙熟于心,应该落实在行动上。
“有效”主要是指学生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教师要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张菊荣(市教育局教科室):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在以大机器生产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效率意识”得到了强化,有效教学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可以说现代教学论就是以追求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其实,在有效教学理论提出之前,人们就以不同的行动来追求教育的有效性了。“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关注主题。从夸美纽斯的追求有效的“教学规模”——班级授课制;到赫尔巴特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大的”、“普通的”教学模式;到巴班斯基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最优化。近代的有效教学大体有三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二是建构主义,三是多元智能。
“有效”之“效”,就是效益,这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此中涉及到的也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问题,也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想,这个“效”,恐怕还包括长效与短效的问题、高效、低效、无效与负效的问题,直接功效与间接功效的问题,表层功效与深层功效的问题……
迷途老企鹅(松陵镇中心小学):“效”有四个层次或维度:效度——效果,效果的程度;效率——产出与投入的比值;效益——影响力,边际效应的大小多少;效能——对各方(学生、教师、学校、社区甚至将来之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这是顾名思义,从概念上解析“有效”。教学的“有效”还可以从现象批判和目标对照这两个方面来查证,也可以从有效的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考虑。前者,我们许多的教学反思,尤其是对课堂教学和学校考评、德育、科研虚假现象的批判,对教条的教学管理的“破茧”,即是现象批判。后者,还是着眼国家民族的长远目标,着力于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以及可持续性,才是根本。前者论及的是“实然”方面,后者论及的是“应然”方面。
有效教学提出的背景
沈正元:为什么提出“有效教学”这一课题?
1、现状:高耗低效的现状,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2、教育成本:今年4月,南京市第三中学在高三学生中开展的成人教育活动中,别出心裁地推出了一项活动:“算一算成长的成本”,引起强烈反响。通过学生自己算,请家长算,以及大量的问卷调查,最终算出了18岁成长的平均成本是7.6万元。孩子的花费,平均占家庭总收入的1/3以上!学校、教育如何面对投入与产出的问题?
3、国际教学理念: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
爱我教育:十分同意沈局长对“有效教学”课题提出的说法。也十分同意“有效教学”的必要和必然。但目前为什么出现“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不良教育局面?关键还是人才的选拔机制——考试(一张试卷定终生)造成的。考试成为学校、上级领导考核教师的唯一(至少是重要)的要素。致使教师围着考试转,学生围着考试学,家长紧紧盯着考试成绩,考试牵动着老师、学生、家长的心!教师能不辛苦?学生能不痛苦?
教学过程是一个应试的教学行程,追求一个正确的结果,忽视完美的知识形成过程,这样的教学谈不上创新,也就谈不上沈局长所说的“有效”,因此也就成了“辛苦”“痛苦”的源头!
小学阶段搞应试教育要慎重,小学教师要实施“有效教学”,先要转变一些重要的管理观念才行,要有时间、有空间、有方向让我们的教师去研究、实践“有效教学”。
我记得我们教育局一位领导说过,教育改革有时就象跳远或跳高,需要退后几步到适合的位置才能有条件加速冲刺,也才有跳得更远、更高的机会!退后几步不是后退,而是为了更大的推进!
不再是梦:投入的教育成本也许可以估算,但产出到底是多少?有些可以用价钱来衡量,如一个学生的成绩刚到分数线顺利录取重点高中,一个学生仅差一分就得花30000元才能跨进重点高中的大门。但很多产出无法用价位说明,然而可以产生无穷的精神力量,高价无法买到。
实施有效教学,先剖析无效教学
沈雄楠(盛泽实验小学):在研究“有效教学”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可以先研究一下:什么是无效教学?因为无效教学确实是客观存在着的。我们的老师在做无效劳动的时候,确实应该反思一下!
沈正元:十分赞成沈老师的观点,我们的教科室、教务处可以携手研究一下本校、本地区教学的无效状况。我一直有个看法,那就是教学的无效是导致我们的孩子负担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讲解、无效的讨论(互动)、无效的训练等等,耗费了我们同学、老师的许多宝贵的时间!特别是训练(练习)的量的多少是学生感觉负担轻重的主要标志。所以要减轻学生的负担首先要向无效教学宣战!基于此,首先要找到无效教学的病症,分析病因!比如课堂教学,就可以应用课堂观察的方法去专题研究一些教学无效的表现。如课堂提问的无效性、课堂讨论的无效性等,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追求有效的要求、规范。
盛伟华(庙港中心小学):对于教学中的无效现象,我深恶痛绝!如今的初、高中学生最苦,早晨起的最早,晚上睡得最晚,一天到晚只知道做、做、做,那一大摞的试卷,何时才是苦海之边,而试卷中的习题,重复、枯燥、单调、乏味,甚至千篇一律,如此压抑的学习、生活,何来快乐之有!(难怪我们有些家长帮助孩子抄,实在是于心不忍)无效教学——带来的不止是学习方法的缺失、学习成绩的滞后,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
迷途老企鹅:无效训练种种。1、只说不练。缺少巩固、加深,教什么都落空。2、“抓到篮里都是菜”:无针对性,照别人的教案做,完成所有征订的教材教辅中的练习;针对考试,练所有的题;为增强竞争力,在“务实”的内容、题型上花课外七八成的时间。3、“以赛代练”。这是体育竞赛术语,近十几年被初中、高中甚至小学依次习得,谓之月考,如果严格遵照课程计划,“月考”的时间哪里来?4、“无师自通”的瞎练。“精讲多练”在缺乏必要储备的老师那儿成了无层次无指导无目标的练,像音乐课,强调多实践,于是就无休止地唱。为什么就唱不好?老师没有指导,对话、讨论游离于教育的目标要求,像美术课,没有技法指导线索的“创作”,得益的学生始终是少数,古话说,“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5、所有自认为有效而学生“不感冒”的训练;6、管理不严导致虚假作业的“训练”。7、少数学生参与,大部分学生旁观的训练。(虽说多数时候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明知而无力纠治的弊病,似乎问题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动机一头,其实多是学科课堂文化缺失的单科的表现)8、因应试压迫而迷失学科价值观的训练。9、争胜第一,质押道德的“训练”。
有效教学与教学质量
沈正元:在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并注重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前提下,求真务实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不仅仅是分数),是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核心所在。——这也是我们提出有效教学的背景。
因为往往有这样的误区,一讲教学质量,有人就认为是应试教育的复辟,就要靠加班加点,以牺牲学生的其他素质为代价,以加重学生的负担为代价。这是不可取的,也是违背素质教育的要求的。——这也是我们提出有效教学的背景。
我们提出有效教学,就是要学校、老师以改进我们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来提高教学质量。之所以不提“高效”,是想从实际出发,先作到“有效”,然后力求“高效”,也希望我们的骨干老师追求“高效”。
我反对“时间+汗水”“日光+灯光”的教学模式。这首先是校长无能的表现,也是教师变相体罚学生以及无能的表现。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应该是活泼天真的,应该是好玩的,学校的责任是如何引导他们玩,而不是把他们关起来。质量肯定是要追求的,我们从对孩子以及家长负责的角度出发,我们要追求较高的质量,尤其是高考模式不改变的情况下,我们要追求分数,但是我们还要追求孩子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我们既不能追求分数,影响学生的素质;也不能追求学生的素质,放弃孩子的分数,关键是弹好钢琴。
有效教学的特征
姜明:有效是否该外化为分数?如果不是的,如何评价是否做到了有效?如果说有效是为学生的生命奠基,那么通过什么形式显现?教学中,那些今天看上去是无效的工作,也许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却是十分有效的。
毕减索:姜明老师,质问得好!有效与无效,衡量的标准是什么?出发点、或者是动机是什么?
普陀山:伟人说过,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
迷途老企鹅:伟人的话多是语录体的。即便是真理的成立,也有一个语境的问题。这里的语境是,人的发展不像捉老鼠那样目标单一,而且它的系统是复杂的。
追求功利的有效教学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代价。追求教学的有效,不能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倒退为代价。
我们更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有效观,不能以牺牲长远的效应、整体的效益来追求暂时的、局部的有效。
地球的生态破坏,尤其是我们中国的过度发展,已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危机。“绿色GDP”、“有质量的经济增长”的思想是减少、化解危机的重要思路。我想,我们的“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在追思检讨“无效”,从投入的角度来“减耗增效”的同时,还应该从儿童(包括教师)的身心保护的角度来考量,防止教学的过度索取。
盛伟华:我认为 有效教学具有以下特征:1、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2、学生能够进行个性化学习。3、学生能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整。4、在遇到困难时能够得到帮助。5、学习内容具有适当的难度。6、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启发与激励。7、能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获得全面发展。
钱金明(市教育局教科室):发展效益量化,是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关注的。我以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有这样一些特征:1、课堂是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的课堂;2、课堂是给予学生先进文化浸染的课堂;3、课堂是培养学生灵性的课堂。在思考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关注下面的一些内容:1、课堂教学有效性关注学生全方位的素质的发展;2、课堂教学有效性必定要关注师生双方的教学效益;3、课堂教学有效性更多地关注量化。
有效教学的实施
沈正元:“有效教学”,应该是中小学改革、追求的永恒主题。 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生命线——这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历来强调的。
但是一旦把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中心工作来抓、来做的时候,另一种现象便会出现——那就是,我们的一些学校、一些老师就往往挤占小学科、加班加点、拼命布置作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似乎这有这样才能获得学生成绩的提高。
正是基于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我们强调要追求教学的有效性,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训练的实效性来获得高的教学质量。
有效教学的实施不能一刀切,要注意校本和人本两个范域。
校本的意思,是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关于教学有效的规范、要求都要切合学校的实际,不要照搬照套,不要好高骛远,不要急于求成;
“人本”的意思,是要根据教师的实际采用分层区别对待的办法,我想有效教学更多的是对青年教师、一般教师的要求,而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则要改进教学行为和方法,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色,向名教师、特级教师发展。
杨勇诚(梅堰中学):对青年教师、一般教师的要求:有效;对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要求:高效。
沈雄楠: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也好,在研究中也好,首先应该关注什么,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关注学生,要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马春华(松陵镇第三中心小学):有效训练策略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训练有度,对每次进行训练所要达到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2、训练有人,做到你的眼中始终装着你的学生,你的训练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3、训练有法,做到因材施训,采取分层训练的方法。
有效教学是教育科研的必然追求
姚敬华(市吴江中学):倡导“有效教学”,我们已经抓住问题的本质了!
中小学教师为什么要搞“科研”?要搞什么样的研究?对这个问题,也许您会说出好多好多的道道来,总结出好多好多的“重要意义”来,而我认为最核心的无非就是要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益,研究如何用最少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也即如何“科学地教”和“科学地学”的问题。至于这样、那样的什么理论、理念,我认为我们中小学教师还没有本事去“创造”,至少本人就没有这样的能力。也许您会觉得我的观点太狭隘、太功利,但事实不就是这样吗?你“创造”出了最多最多的“先进理论”,“研制”出最多最多的“科研成果”,但你教出来的学生没有竞争力,那么你的价值又如何体现?一张论文获奖证书、一页核心期刊的铅字文章,能产生现实的“生产力”吗?我认为,那不是我们科研的追求。中小学科研的价值应该落脚在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落脚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
因此,我常想:与其化那么多的时间去搞所谓的“科研”,还不如认认真真定下心来多做几道题目!至于“写论文、做课题才是科研”,这样的看法我不全赞同!在我看来(也一向这样认为)做试题是研究,选编试卷是科研,备一节好课是科研,研读《考试说明》、分析高考试题与命题方向是科研,编写一本系统的复习参考书(教辅用书)那是很高档次的科学研究了,这样的科研就才是有效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