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搜索引擎
 ☆流动公告:
行知论坛
用户名:
密 码:
游客参观
 
创造教育☆学习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张和英   发表日期:2005/04/22 20:30:24   浏览:629


    创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创造性地培养人才的实践经验总结,也是他教育理论体系宝库中的精髓。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学陶师陶活动中的首要任务。
    一、训练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挖掘一切有利因素,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不同思路,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成功的给予表扬,问题问得好的给予肯定,想法独特的给予鼓励,即使学生在求异思维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也应想到学生的“误”中可能蕴涵着创造的萌芽,要极其耐心细致地善待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战胜挫折,寻找到自己的价值。总之,要重视求异思维,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巧设“课堂提问”,指明创新方向
    教师的“提问”应成为创新思维的“指南针”,使学生在主动活跃的思维过程中得到提高。
    例如《琐忆》一文,教学设计不要仅停留在对七次谈话的圈定概括上,因为这只是文章的骨架。作者在文中到底传达了什么重要信息?是否分别从“俯首甘为孺子牛”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两个方面来展现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鲁迅的坚定、不妥协的斗争精神是尽人皆知,那么作者在文章中要诠释什么?这些问题恰是要将学生从一种思维习惯引导到更为深层次的思索中去,学生就会在思考中发现:七次谈话无一次是表现鲁迅的“横眉冷对”,而主要是他对青年如何循循善诱,是与敌人、错误认识斗争中的机智与深刻。文章所要表现的是鲁迅爱与憎的统一,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敏锐,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所以文末作者的真情呼喊就顺理成章。
    “提问”是为了开启学生思维活动之窗,语文教学中的“提问”应定位在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提高其思维水平、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提问”要为学生创新活动服务。
    三、安排语文活动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活动课更注重实践性和创造性。实践性就是要求教师把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密切联系起来,为学生亲身体验,亲身实践创设情境提供条件,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比如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让学生走上街头参观各类商业广告,搞一次“让我为你做广告”的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开展“错别字大搜索比赛”等。
    灵活自主的语文课堂活动课决定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富有启发性和感召力,它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住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激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设计新颖的“创意作文”,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传统的作文题目公式化、单一化,没有创意,只能使学生的思维单调,兴趣索然,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克服习惯思维的束缚,走出作文模式化的“俗套”。
    “创意作文”就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新颖作文”。它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自由发挥和创造,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灵活地、多层次地表达一定主题。引导鼓励学生想他人不敢想的,说他人不敢说的,做他人不敢做的。为此我们经常设计一些新颖的“创意作文”,如《假如我是校长》、《克隆人之我见》、《当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让学生围绕这些超越时空的主题进行正面、侧面、反面等各角度分析思考,避开“人云亦云”“老生常谈”的尴尬,让他们在开放性的主题下自由畅想,自由发挥,从而培养他们作文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