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改前沿☆在综合实践中激发学生的生活力 |
作者:徐志林,刘新平 发表日期:2005/04/22 20:27:11 浏览:506 |
近年来,根据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我校制定了“感受新颖;充分发展;亲历过程;成功激励”的十六字方针,对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作了一些尝试。
一、感受新颖——让学生感受课程的“引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一切生活即课程”。基于这样的思想理念,综合实践课就成了课程中无统一教材、无固定场所、无专任教师的“三无产品”。无疑,所有学生对这种课感到好奇新鲜,有内在“引力”。问题关键是如何利用“首因效应”,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列入学科课程之中,使学生建立一种课的概念。1、开发地方校本课程,提共多种参考性读本,使学生感到“有本可依”,感到既熟悉又新鲜。2、淡化师生之间的角色分工,充分利用自主合作学习原则,使学生真正成为课的主人。3、拓展活动空间,设置多种校内外活动课堂,生活即教育,社会(社区)即学校。4、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课堂的“主持人”,使学生有机会与学校内外“专家”对话。
二、充分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通常挖掘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以“专题研究”的形式进行,通常选择与学生生活、学习有联系的内容。
例如,让学生为家乡的龙头企业——缝纫机公司设计广告活动中,设计的广告千差万别,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但是,通过设计、交流,学生知识得到了拓宽、情感得到了熏染,能力得到了提高。可以说,每一个学生在思考、设计、展示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赏识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技能,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亲历过程——让学生亲历研究的过程
陶行知先生说:“教学做合一有两种含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也就是说活动课要有利于吸取新信息,能较快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发展学生智力、能力。在实践中我们探讨的综合实践课的基本框架为:情景激趣——主题协调——实践探究——经验分享——成果表达。在此中,我们以“教学做合一”为主线,无论哪个环节,教师只是启发引导者,学生才是发现者和创造者。因此在实施中一定要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使之经历探究的整个过程。那么,势必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载体。实施研究性学习可以在学科研究中展开,也可以在活动实践中体验。教师关键是引导学生恰当的组织,使学生体验到乐趣。
四、成功激励——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学生进行评价?陶先生曾经指出:“要想审查现今中学的成绩,必须先将我们希望于中学教育的分析出来,然后有立论的标准。”就说要探索创立新的评价标准。因此,在这一新课程的评价时,我们主要采用成功激励,使学生的内心产生成功的喜悦,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展示和激励。
展示主要有展览、交流等方式。如我们进行的“环保小报展”、“泥塑制作展”、“手工劳动展”等。主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使他们把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经验、成果与人分享。还可以通过演讲、讨论、辩论等形式进行交流,主要用语言介绍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的成果。
激励就是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励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激励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他们学会自信、学会自爱,学会自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