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搜索引擎
 ☆流动公告:
行知论坛
用户名:
密 码:
游客参观
 
课改前沿☆让学生动起来
作者:计菊英   发表日期:2005/04/22 20:22:52   浏览:541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后,我进一步认识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除了知识点教授外,教师还应确立生命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让学生勤于动脑,勇于动口,乐于动手,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和创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勤于动脑,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探索
    我在课堂教学中常设计一些问题,但一般不设定唯一的标准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体验,作一番思考,大多可以得出自己的看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看法互相补充,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见解互相补充,这样,师生共同研究明确了答题方向,共同创造了课堂学习的高效率。譬如《灯》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赏析两个句子,来把握文章的主旨。——“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者。”那么,文章中,巴金告诉我们,人还靠什么活者?从幼儿长大成人,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支撑?同学们经过独立思考,回答众说纷纭:人生还靠友谊活下来;人生还靠亲情、友情活下来;人生须书的指引活下来;人生靠信仰的支撑活下来……但答案方向逐渐明确了:人生需要温暖的人性、崇高的精神活动,才能得着支撑?——“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作者这么说有什么根据?灯光如何才能不灭?同学们一思考,就发现了原文中的一大秘密——没有一盏人性之灯会从人心中黯淡下去。要使灯光不灭,我们须勤读书,读好书,长大为人,要多多点燃智慧之灯,追随正义之灯,高举助人之灯。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同学们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体会了《灯》中对人生的教导:学会感激生活,回报生活。思路一打开,文章学习就不流于枯索乏味了。
    二、勇于动口,就是让同学们积极发言,敢提问,敢辩论,敢对话
    人们常说:“真理愈辩愈明。”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我从不认为教参在手,就是真理在握。青年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头脑中新鲜见闻、想法多,而语文学习过程决不是鹦鹉学舌,必须让学生开口表达自己的意见。我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在学习《灯下漫笔》时,学生提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一起在课堂上进行探讨,从字、词、句、标点到段落内容深处的理解,各个问题的逐步解决,使同学们对文章的深意有了把握。讨论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也使同学们学会了全面、辨证地看问题,学会了多角度分析问题。课堂上,师生间的对话激发了各自的潜能。
    三、乐于动手,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丰富多彩的联系
    根据课堂内容需要,有时,我让学生制作投影纸,有时,我让学生上黑板绘图或完成练习题,有时,我让学生动笔列出课文提纲,有时,我又让学生概括《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与《巴尔扎克葬词》写法上的异同点,仿写或改写课文中的一些句子,特别是改正名家文中的一些病句或错误标点,学生兴趣很浓。
    乐于动手,使同学们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同学们动手所得的小成果,让我感受到了课堂之春小树群抽条吐翠的生机。
    勤于动脑,勇于动口,乐于动手,形成课堂教学效果好、过程实、兴趣足的局面。让学生动起来,让气氛活起来,让语文为学生爱起来,让人性的教育和科学的教育结合起来,唤醒学生身上沉睡的生命潜能,点燃学生心头智慧的火种,仍是我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