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搜索引擎
 ☆流动公告:
行知论坛
用户名:
密 码:
游客参观
 
刊首论语☆呼唤游戏精神
作者:薛法根   发表日期:2005/04/22 19:48:21   浏览:627


    我常常这样想:假如走进我们学校的有爱迪生、法布尔、华罗庚,走出去的是否就有未来的科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我们试图在努力创造最优质的教育,以期培养更优秀的人才。然而,我们的孩子却往往感受不到这样的教育幸福,体会不到课堂的魅力,总想冲出学校、逃离课堂。对此,陶行知先生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千万不要把你的爱迪生逼跑了,可是留在学校里也不是甜言蜜语敷衍他所能了事。他欢喜玩科学的把戏,你得使他有可用的工具。倘使学校没有经费,可让他去卖报挣钱来干;倘使学校没有实验室,那无人要的地窖角何不借他一用?你得给他一些自由的空气呼吸,否则他的科学的幼苗便要闷死。他不愿闷死,便要跑了。刻印板的传统学生是活埋爱迪生的凶手。”缺少自由,缺少游戏,缺少快乐,这正是爱迪生们学校“大逃亡”的根本原因。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生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存在状态。没有游戏的人生,是残缺的,也是遗憾的。在儿童的生活中,游戏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游戏是儿童理解、体验、超越生活的方式。儿童的游戏与成人所从事的游戏活动有根本的不同。成人的游戏只是为了解除生活的疲劳,暂时忘记人生的忧烦,他们无法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之与儿童,是其生活本身,游戏的意义即生活的意义,游戏是纯粹的生活,生活是纯粹的游戏。儿童在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中,获得对生活世界的认识,获得与人交往的基本能力,获得智慧潜能的滋养生发,获得丰富独特的情感体验,获得弥足珍贵的游戏精神!游戏精神就是“玩”的儿童精神,是“以情趣为本”(即以快乐为原则),是自由的,非功利的。这种精神融合了独特的儿童文化,伴随着儿童生命的成长!
    曾几何时,我们的教育充斥了功利、弥漫了浮躁:刚刚播种,就想收获!于是,孩子在学校的每一个时间段都被塞得满满的;课余甚至成了他们的第二个课堂,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特长班,愈演愈烈的各类奥林匹克培训班,几乎占据了孩子所有的时间,少有自由呼吸、快乐游戏的闲暇。过重的负担常常使学生疲于奔命,必然没有心思去批判、怀疑,只能是不求甚解、生吞活剥,必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参与自主探究,去获得深层次的体验,因而必然导致内心的贫乏、苍白和肤浅。过重的负担剥夺了孩子的游戏闲暇,就有可能淡化、扭曲,甚至剥夺儿童以游戏的精神理解和把握世界,催生出“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失去独特鲜明的个性,乃至健康高尚的人格!呼唤游戏精神,就是还孩子一个属于儿童的世界!“任凭自己的小孩子去玩把戏,或许在其中可以走出一个爱迪生来。”这,不正是我们的期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