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线陶研☆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作文教学的尝试 |
作者:徐伟荣 发表日期:2005/04/21 21:48:29 浏览:931 |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他强调要在有计划、有目的、有作为的生活中接受教育,引导学生到自然和生活实践中去求得知识,获得本领,发展情感、意志和个性。我们的体验性作文教学就是指导学生把自己在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真实体会和感受,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他改变了传统的老师命题,学生闭门造车、东拼西凑、绞尽脑汁却无从下笔的教学格局,革除了作文言之无物、说空话、说假话、有口无心,无病呻吟的弊病,为当前的作文作学注入新鲜血液。
一、走进体验性作文的几条途径
1、走出校门,锻炼自理本领。
随着生活条件的日趋优越,在甜水中泡大的孩子逐渐形成了许多依赖心理。其中最典型的便是生活上不能很好地自理。根据这一情况,可选择适当时机,引导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并开展一些针对性很强的、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进行教育。如配合作文教学《记一次野炊活动》,可组织学生实地体验。
2、走进农田,体会劳动乐趣。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可现在的孩子对农田劳动却变得越来越陌生。仅仅将劳动曲解为扫扫地、洗洗碗、烧烧水等,缺乏对农村艰苦生活和繁
希望大家能在课后继续找一般关系两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捷径,告诉大家,这条捷径是完全存在的,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你就一定打得到!”
〔评析反思〕从以上场景不难看出,知识是学生在旧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点拨而自主感悟、生成的,正因为知识由学生自主探索所得,所以耗时很长,这是一个客观的现实。有的课堂经历了探索,得出了结论,而没有传统的练习巩固;有的则得出不同的结论,一节课中形成不了统一的定论……,这些都需要在后继的时间继续进行。强调探索过程,就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也可能一所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是独特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它是一种不可量比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现在教师应多思考怎样让自己的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索结合的更好,得以大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实效!如今教师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比以往直接的讲授法更难把握和探索,因为在此过程中,面对学生的突发其想及开放性的独特结论,教师首先应是倾听、点拨、引发、吸收,其次面对课堂丰富、多变和复杂地教学生成,教师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要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面对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教师应虚心学习,与学生同发展、共成长,在关注学生的知识形成与情感体验中,实现师生的生命激情与智慧的融合。所以,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不是看客,而是参与者、合作者;教师不是轻松了,而应是注意力更集中了,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突发动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面临着挑战,既需要教学理念的更新,也需要教学机智的提高,需要创设一种自主探索的氛围,创建一种开放的、滋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真正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教员和学生须打破一切障碍,使师生感情化为一体,大家一举一动都接洽,使大家用的力量,都有相成的效果!”愿行知先生的名言能够真正烛照所有教师的课堂!重农业劳动的真实体验,为此,学校应正视这一现状,利用两季农忙时间,把学生从课堂带进农田。
农忙假的前一天,向学生们提出要求:和父母一起到农田里去参加稻收活动,与农民接触,体验农民生活,利用不同形式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后在父母的指导下写一篇200字以上的感想。
3、接触社会,进行情感体验。
社会是人生的大课堂,社区为农村学生开展体验性作文教学提供了极好的运作载体,学生走进社区,接受体验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社区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当然也取决于别出心裁的教育动机,良好的活动组织和教育方案地精心设计。如写以爱家乡为题材的文章,可带领学生走进工厂,参观工厂,体验工厂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写以人间亲情为题材的文章,可带领学生走访孤寡老人,烈士军属,开展“我为他人献爱心”的活动;写以“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为题材的文章,可带领学生参观“法轮功”的危害图片展,使学生彻底认清邪教组织的本质面目,让学生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更加痛恨“法轮功”。另外还可组织一些角色体验活动,“假如我是军人、民警、法官、记者、清洁工、教师等”,要求人人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同时指导学生把这些劳动岗位的艰辛和快乐,把这些社会角色的意义和职业要求写出来,为他们日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思想和情感基础。
4、进行调研,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把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收到很好的效果。社会课文中有一幅漫画,画了一个人在河边钓到了鱼,把鱼放到锅里去煮,鱼从锅里跳了出来,说“我有毒!”联系我镇羊毛衫经济发达,印染污染日趋严重,我组织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查阅资料,专家访谈,写出了《横扇镇水资源污染的调查报告》,引发了他们对河水为什么被污染、人吃鱼的后果、水资源污染引起的其他严重后果等,进行深刻的思考、想象,并发出了“救救河水”的强烈呼吁。读惯了学生平时的作文,再看看他们现在写出的文章,真是令人耳目一新。
二、体验性作文的操作流程
体验性作文教学最主要的特点是学生在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中不由自主的使心理话从情感深处涌出。他的教学程序可分为四步进行:
第一步:立意,即确定写作意图。在这一步里教师要把本次作文教学的目的、写作范围、作文的重难点,学生需要达到的要求等,完完全全告诉学生。这与传统作文指导有相似之处,但立意的内容必须立到学生的心坎上,触到学生的生活实际,点击到可唤起情感体验的层面上,立意要新,要有趣,要有启发性,具备一种从生活到情感体验的中介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参与实践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实践。
第二步:践行。学生在了解作文要求后,教师不是急着让学生动笔,而是给他们创设一个情景,提供一个让学生自己去亲身体验的机会。教师要适时适机适当的提醒学生用心记下每一个实践环节,包括细节,便于在写作时有话可说。
第三步:激情。即激发学生的情感。任何一个人哪怕是最小的孩子,在完成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总会伴随一定的情绪反应,或喜或忧,或豪情满怀或抑郁伤感等,但这只是个体情感的表面体现。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帮助他们将这种体验逐层深化,纳入到健康运行的轨道上来,使其经历一个“情绪——情感——情操”的演变,催生出无穷的力量,真正起到作文育人的效果。这个过程应以学生为主,情感要来得自然,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富有个性,有效地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第四步:表达。这一步是引导学生将自己在实践中看到的、做过的、听到的、想到的有关内容以及由此萌发的情感有条例的继续下来的过程。
体验性作文教学理论的主要依据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验性作文有利于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很好地解决了“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抒”的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