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搜索引擎
 ☆流动公告:
行知论坛
用户名:
密 码:
游客参观
 
创造教育☆为创造而教
作者:顾维   发表日期:2005/04/21 21:39:55   浏览:635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如果说叶老的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的话,那么陶行知先生在分析我国基础教育后所指出的“‘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更具针对性,更切中我国基础教育的弊端。及至今日,陶先生的这句话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一、开放教学——挖掘创造智慧的源泉
    陶行知说:我们认识了儿童的创造力,就要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如何解放,他又给我们提出了关于儿童的“六大解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谨记陶先生所提出“全以学生为中心”,要“认识小孩子有力量”,更要知道他们“不但有力量,而且具有创造力。”
    学习生物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烦琐。如何把烦锁的生物知识变得有序、系统,我们要从“六大解放”出发,让学生在充分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去感悟,要让他们敢想、敢说。学生通过自我开发通过实践,会获得许多的生活经验,甚至创造生活经验,从而在根本上牢固掌握课本所介绍的内容。
    教学过程开放了,教学评价开放了,学生的创造智慧就犹如泉水一样喷薄而出。“倘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教学中,我们要想念学生有好学的能力,而不能一味地把学生当知识的容器一样进行灌输。
    二、主动探究——培育创造智慧的沃土
    陶行知辩证的知行统一观,为我们实施创造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他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主张“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并具体阐述了行动与创造的关系,他说:“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我们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行动,在行动中产生思想与智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与能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为挖掘学生的创造智慧培育一片沃土。因为“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三、引导创新——点燃创造智慧的火花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这句话警示我们: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具有创造性!陶先生曾作一首诗批判旧教育。“你这糊涂的先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如在设计各种设计探究方案的时后,有的学生间相互讨论总是有很多的探究方法。尽管他们的方法不是很简单、可行,但能反映出这位学生是在真正开动脑筋,充分理解探究的要求的基础上得出的。这时我们既要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又要作适当的引导,帮助其认识自己做法的复杂性和其它做法的可行性,以促使他们进一步思考问题。
    创造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要在实验教学、问题教学中精心设计教育的行动,使学生们在行动中产生疑难、克服疑难,发展他们的独立性和创造力。而不能用“你怎么这么笨,这道题老师讲了那么多遍还不懂!”,“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等语言来刺伤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面对“笨”学生,我们更要耐心地辅导,细致地引导。要相信今天“小小的孩子,就是将来小小的科学家。”不要短视轻漫,要宽容、悦纳孩子某方面、某年龄段的缺点,说不定这些缺点正是他的过人之处。只要引导得当,“小老鼠”也能成为“闻名的科学家”,“笨学生”也能成为大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