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新课改 |
作者:姚云峰 发表日期:2005/04/21 21:18:39 浏览:760 |
在学陶师陶活动中,我们把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相结合,发挥其在课程改革中的时代价值。新课改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标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是广大教师所普遍面临的问题。我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从化学教育的特点出发,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就是要做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关爱学生,不仅要促进学生群体的发展而且要开发每个学生个体的潜能。教师最重要的是“以人教人”、“以人化人”。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教师应倡导对学生实现“六大解放”,通过特定情境的创设,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进入一种情境,让学生尽情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特殊事件过程。教师要充分地接近和了解每一个学生,强化民主轻松的教学气氛,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看法、意见、疑惑、质疑,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学生尊重教师的劳动。师生在教学中情感交融、气氛和谐,才能达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和师生关系,才能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
此时的教师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在启发,贵在引导,妙在点拨,巧在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思路,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教学活动。
2、工作重心的转变。新教材摒弃传统教材的弊端,更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在知识传授上重视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等形式出现,强调了学生主动性,注重了实践和创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工作重心也发生了转变,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工作重点放应放在五个方面:一是研究课程标准,二是研究教法,三是研究学法,四是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五是研究对学生的评价。
3、教师眼中学生地位的转变。通过新课改的学习和实践,反思以前的教学,我一直以为和学生关系是平等、和谐的,考试命题强调所谓的重点知识,一昧地强化训练,毫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学生形同一个知识的接受器,机械地从我这里得到灌输的知识,结果一堂课下来,自己又累学生又乏味,对化学没了兴趣。通过新课改的学习,我注意了与学生的交流,发展同学生的合作关系,更多的是考虑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交往,更多地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交流融为一体。现在,在我们化学教师的眼中,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朝气、有个性、有自己思维的鲜活的个体。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再也不能用“一言堂”的方式独霸讲台,用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训练模式、一种标准答案去所谓“培养”学生了。
4、教师评价方式的转变。由于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注重了情感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评价应全面、灵活,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由于评价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不应只采用单一的笔试,可结合“课堂日记”和“现场笔记”等记录卡片的形式记录学生的情况,同时也可采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多种形式。应放弃单一的给学生打“综合分”这种评价形式。教师、家长和其他同学都应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在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自我评价计划,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在学完一个学期、一个单元或作完一个实验后,使学生能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把自己与其他同学比较,让学生养成自己监测自己的习惯。
二、学生的转变
1、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点。改变不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策略之一。因此,我们要学习陶行知关于知行合一思想,改变过去课堂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在体验中学、在探究中学,实现陶行知所要求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让“脑手结合起来产生力量。”
2、学习形式的转变。陶行知“教学做合一 ”,中心在“做”的教学方法论实际上是把传统教学中的以书本为中心,以文化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以实际生活为中心,它克服了传统教育中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行,重教师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及教与学脱节、学与用分离的弊端,有助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教与学的结合,学与用的结合,突出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它还启发我们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是教人,不是教人学,乃是教人学做事”,作为学生,不再局限于在书本上学习化学了,而是从生活中去学习,树立了“生活处处有化学”的新理念。新的课程资源是非常广泛的,有校内课程资源,如课本、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有校外课程资源,如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网络资源和乡土资源等。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筛选、去开发利用。教师应当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并将校内校外资源转换协调,为教育教学服务。特别应看到,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
学生的学习形式丰富多彩,改变了过去作业的千篇一律、呆板单调的局面。代之以小品文、小论文、小调查、小制作、化学小壁报等。学生对知识章节总结或图、或文、或诗、或小报,种类繁多,即使是作业,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有趣的小插图——这也得益于新教材新呈现方式的启发。
3、学生能力的转变。在教师正确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思考能力、捕捉信息能力得到了初步培养。陶行知指出教育就是“整个人生过程的教育”,不能是“短命教育”,“终生教育培养求知欲。学习为生活;生活为学习;只要活着就要学习”,“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一旦养成学习习惯,个人就能终生进步不断”,他主张以社会为学校,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立体化的终身教育。人类已进入了学习型社会,自主学习是未来社会成员的生存需要和基本生存方式,终生学习能力成了现代社会国民生存能力的重要成分。面对迅速增长的知识,基础教育课程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课改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应用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使他们热爱科学、乐于学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综合以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转变,这里可以得要地概括为“六多六少”,即:1、教师讲的少了,学生活动多了;2、教师照本宣科少了,设计实验、备课多了;3、学生死记硬背了,课外实验多了;4、学生书面作业少了,实践操作作业多了;5、标准答案少了,结论、渠道多了。6、教师批评少了,鼓励、鞭策多了。
陶行知认为,处在教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时代,教师应该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有“敢探末发明的新理”、“敢入末开花的边疆”。新课改,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在新课改实施中,我们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就一定可以融入新课改之中,与新课改共同发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