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搜索引擎
 ☆流动公告:
行知论坛
用户名:
密 码:
游客参观
 
在吴江市学陶师陶,推进新教育实验研讨会上的讲话
作者:吴江陶研会   发表日期:2004/12/29 13:40:56   浏览:5675

苏州市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吴江市陶行知研究会会长姚荣荣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学陶师陶,推进新教育实验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进一步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充分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素质教育中的现代价值,提高对学陶师陶,推进新教育实验的重要现实作用和战略意义的认识;全面总结交流我市学陶师陶,推进新教育实验工作;明确下阶段我市学陶师陶,推进新教育实验的目标和具体任务,开创我市学陶师陶,推进新教育实验的新局面。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近年来工作的回顾及体会
    近年来,吴江市陶研会在吴江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在省市陶研会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吴江市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加强师德建设为主线,以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和素质教育为重点,努力在创建“六个平台”上下功夫,做了一些工作。
    1、创建学习平台
    组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正确理解和把握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和时代价值。学习分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学习。我们编写了《陶行知论师德建设》小册子,根据“奉献、爱生、敬业、修养、求真”五个方面的师德建设的目标摘编了陶行知言论,引导教师学习陶行知“教育为公”的理想观;“人民第一,一切为人民”的教育观;从国情出发,创造新教育的改革观;热爱学生,教学相长的教学观;“以教人者教己”的师德观以及“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培养观,切实把学陶师陶作为推进我市师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我们认为,陶行知的思想和精神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教材。为此,我们根据小学生特点,以陶行知爱国、爱民、无私奉献,好学不倦,精益求精的崇高理想和品质为主线,采用故事形式,编写了《高大的身影》一书,供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又组织了小学生学陶知识竞赛,使小学生深受爱国主义教育。
    2、创建网络平台
    吴江行知网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已成为我市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亮点。近年来,我们对吴江行知网首页进行了调整和美化,又加强了资料库的建设。目前资料总数已有266个,行知经典有221个,还有吴江师陶、陶研资讯、贴图长廊、行知天下等内容,计有70余万文字。行知论坛十分活跃,已成为我市学陶师陶,开展行动研究的阵地。行知广场、说陶论教、课改沙龙、学生热线、行知水库等板块更加丰富和鲜活。据统计,目前论坛主题已达11403个,论坛贴子达109655个,注册会员4675个。
    3、创建舆论平台
    我们创办了《吴江行知专刊》和《吴江行知报》,即一刊一报,使之成为我市学陶师陶的舆论阵地,《吴江行知专刊》已出刊一期,大16开。四彩封,发论文62篇,25万字。《吴江行知报》已出报4期。采用统一规划,轮换包干的办法办报,深受学校欢迎。
    4、创建实践平台
    我们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加强了我市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建设,充分体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的思想。吴江“行知园”已建成,占地面积达25亩,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在“行知园”中有学陶展览室。展览室内容有陶行知光辉形象和吴江学陶成果两大部分,它将成为我市铸生活教育之师、走生活教育之路、创生活教育之场的重要载体。
    与此同时,八都中心小学“行知廊”、金家坝中心小学的“行知园”以及梅堰中学的“行知广场”等实践平台也纷纷建立,提高了学陶师陶的实效性。
    5、研究平台
    我市陶研会承担的“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学校特色内源性发展”的研究课题已被江苏省陶研会批准为“十五”重点课题,现已申报全国陶研会立项。该课题研究要求进一步挖掘陶行知关于学校特色建设内源发展的思想,用以指导实践,努力构建学校特色建设内源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该课题分为12个子课题,分别有市高级中学、市职业中学等十所学校承担。该课题研究为我市各学校搭建了陶研平台,推进了特色学校建设的发展。
    6、实验平台
    我市的新教育实验扎扎实实推进,参加实验的已有金家坝中心小学、屯村中心小学、八都中心小学、北厍中心小学以及市实验小学等九所学校,它以燎原之势推动着吴江教育改革的深化。朱永新副市长多次深入学校,亲临指导。朱永新副市长著的《我的教育理想》、《新教育之梦》在吴江教育界卷起了“理想旋风”,对吴江中心小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教育实验使我市实验学校走进新教育,领悟新教育,实践新教育,创造新教育。新教育实验促进了教师理念的更新,开发了学生潜能,张扬了师生的个性,促进了师生共进,实现了师生的自我超越,提升了学校办学层次,丰富了学校办学特色。这些学校尝到新教育的甜头,共享着新教育的幸福。
    通过近年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四方面体会:
    1、必须把推进我市素质教育作为陶研会工作的方向,把加强师德教育作为陶研会工作的重点,着力引导全体会员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并以此来指导,不断提升师德建设水平,加快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
    2、陶研会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围绕教育局的中心工作,主动加强与教研室、教科室的联系和配合,充分发挥陶研会团体和个体会员的积极作用。
    3、开展学陶师陶学术活动是陶研会的生命力所在。陶研会必须树立学陶师陶的学术形象,必须在陶知知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活动为纽带,以学习和实践为抓手,以反思和研究为内容,打造广泛影响和良好声誉的学陶师陶学术交流活动的“精品”,增强陶研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努力营造良好的学陶师陶氛围。
    4、必须积极探索学陶师陶学术活动的现代方式和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陶师陶方式和方法必须与时俱进。信息技术使学陶师陶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它打破了传统报告式的活动模式,使在线学习、在线讨论、互相探究成为了可能,从而提高了学陶师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网络给会员学会求知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会员的主动探究精神和创造性学陶师陶得到了充分发展。实践证明,网络学习是学陶的最重要形式,它使青年教师在学陶师陶活动中脱颖而出。
    二、下阶段工作的方向和具体任务
    我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的机遇及挑战。下阶段我们陶研会工作要进一步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充分挖掘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深化我市素质教育为目标,围绕教育局的中心工作,根据陶研会的自身特点,努力推进我市群众性的学陶师陶活动,深入开展新教育实验,努力在求实、求深、求效上下功夫,在寻求陶研会工作新亮点上做文章,为构建具有吴江特色学陶师陶,推进新教育实验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而努力。具体任务有以下两方面:
    (一)扎扎实实推进新教育实验
    朱永新副市长领衔的新教育实验从2002年启动,现在正在全面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我们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认识这项实验。
    1、新教育实验是学习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最完美的体现,是我市学陶师陶的主旋律。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它是陶行知批判地吸收了东、西方教育思想精华与改造我国旧教育的结晶,它是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新教育理论。新教育实验是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为重要理论支撑的,它的目标要求做到为陶行知所说的,使中国的教育成为新教育,则自新(符合实情的新),常新(日日新)、全新(内容和形式都新)。所以,我们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就必须紧紧抓住推进新教育实验这主旋律,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时代价值,又能提高我们学陶师陶的实效性,使其富有现代意义。
    2、新教育实验是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抓手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其目标追求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主要观点是无限相信师生的潜力,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新教育的这些理念和观点与课程改革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现代教学观、学生观、学生终身发展观等是完全一致的。新教育实验坚持从实际出发,克服了一刀切的做法和行政命令的形式,摆脱了把教育改革定位于课程的固定模式,把教育改革定位于包括教师、学生和家长在内的人,坚持了人的主体地位,激活师生参与教育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新教育实验采取自下而上,自愿加盟的办法。因此,学校喜欢参与,也容易被抓住,而且只要坚持抓住,必定会产生令人欣喜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新教育实验作为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抓手,使新教育实验和课程改革有机结合,使课程改革注入新的活力,更贴近本地实际,真正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3、新教育实验真正走进学校,贴近教师和学生
    新教育实验彻底摆脱了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中的“假大空”现象,引导教师面向学生,加强反思,开展行动研究。新教育实验整个设计坚持面向教师和学生的操作,它贴近学校,贴近教师和学生,深受师生的欢迎。正如我市教师所说的“新教育实验,并没有给学校带来高楼大厦,却让学校书香飘,激情溢;也没有给老师带来福利待遇,却让每个教师体现了生命的价值;更没有给学生增加时间和考试,却让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新教育实验提出了只要反思性行动,就有收获的价值取向。它提出的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日记,聆听窗外声音,熟练应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创建特色学校的六大行动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教师一学就会,就能付之行动。因此,它已成为广大教师理想的课题研究。
    为了推进我市新教育实验,我们要注重做好以下“四个结合”:
    (1)纲目结合,以纲带目,纲举目张
    吴江市陶研会要把推进新教育实验作为学会工作的总纲,我们要把学习活动、课题研究、基地建设等工作都纳入新教育实验的整体框架之中。吴江市陶研会要努力组织好新教育实验的规划、指导、经验总结和成果推广工作,努力构建新教育实验的工作方式,积极探索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参与的新教育实验的运行机制,积极开发和利用我市新教育实验资源,形成新教育实验的合力。我们要通过新教育实验,推动我市学陶师陶的深入发展,真正做到以纲带目,纲举目张。
    (2)点面结合,点上深化,面向拓展
    目前,我市已有9所小学加盟新教育实验,这是新教育实验的点,对于点上的学校,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深入行动,提升品位,推出成果。点上学校要通过宣传扩散、契合转化和协作交流等形式进一步扩大影响。要采取自愿申报、审核批准的办法逐个发展新教育实验学校,特别是初中学校,用滚雪球的办法扩大新教育实验点。在面上,尤其是陶研会团体会员要学习借鉴新教育实验学校的经验,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加强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
    (3)特全结合,以特促全,整体优化
    开展新教育实验并不是另起炉灶,另搞一套,而是要充分分析自己学校的优势所在,正确处理重点与全面的关系,突出特色,发展特色,以特促全,以特促优,整体优化,提升水平,形成优质教育。
    (4)学行结合,以学导行,行有所获
    学习理论是开展新教育实验的先导,新教育实验是在理论指导下的行动研究。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当前,我们要深入学习《我的教育理想》和《新教育之梦》两本专著,更新观念,用新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行动。同时,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挖掘陶行知的新教育思想,用于指导我们的实验工作。在学习时,我们要坚决克服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不断加强学习的针对性,使学习有的放矢,使现代教育理论内化为教师的认知结构,不断提高行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学习是为了行动,因此,我们要加强行动,扎实行动,创新行动,这样的行动必有收获。
    (二)广泛深入地开展学陶师陶
    下阶段,我们紧紧抓住师德建设这重点,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开展学陶师陶,不断提高品位,发展特色,增长亮点。首先,要进一步普及陶行知教育思想,要通读陶行知文集,正确理解和把握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产生的背景,联系实际,从中吸取营养,指导工作。教师要学好《陶行知论师德建设》,举办知识竞赛,开展学习沙龙,寓学于活动之中。要修改《高大的身影》一书,把陶行知诗歌编在其中,供学生学习。在学习中,要进一步发挥学陶中心组成员的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陶师陶的研究者、实践者和先行者。其次,要抓住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12周年契机,开展学陶系列活动,包括学术报告会,演讲比赛等等。再次,认真做好陶研会的常规工作,包括网站、阵地与基地建设等等,这些工作都在原有基础上要再上档次,使之有所创新,形成新的亮点。
    同志们,陶行知先生竭尽一生全力奉献于人民教育思想。他创立的以生活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是那么博大精深。吴江素质教育呼唤我们去开发和利用这思想宝库。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努力实践,开拓创新,不断进取,陶行知教育思想一定能在吴江素质教育中发挥巨大的现实价值,吴江教育一定会真正做到自新、常新和全新!
    
    吴江市陶行知研究会胡继渊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教育科研的一种操作范式,起源二次战后的美国,它最早由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e Lewin)于1946年正式提出。杜威和陶行知虽然没有直接提出行动研究的概念,但是在他们的许多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行动研究的思想,并付之于教育改革实践。本文通过对杜威和陶行知行动研究思想及实践的浅析,准确把握行动研究的实质及操作方法,促进行动研究规范化开展,推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
    杜威是美国的著名的社会学家、教育家,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陶行知作为杜威的学生,继续和发展杜威的教育思想,结合中国国情,创立了以生活教育为主线的新教育理论。行动研究的思想在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陶行知新教育理论中占有一定重要地位,也是他们整个理论体系中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创新之处。他们的行动研究思想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目标——改革教育
    杜威作为20世纪教育改革舞台上的一位杰出的教育家,面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追求效率和重视实利精神的现实问题,立志教育改革,他主张通过行动研究和探索,真正克服当时传统教育的许多弊端,例如,学科教材成了“学问和智慧的主要代表”、儿童完全处于服从和被动地位、一切都“来自上面和外面的”约束、教学方法“划一”等等。从而让“一种几乎完全被中世纪和学术观点所支配的教育”远离我们,使中小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进一步推进民主教育,以适应社会工业发展的需要。
    陶行知作为杜威的学生,结合中国国情,继承发展了杜威的行动研究的思想,做到了他没有“掠过杜威”,而是用“扬弃”的办法,实现“超越”,他认为,研究学问,目的是为了改革教育,改造社会,即“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为中国教育探索生路”。通过行动研究,建立中国国情之教育,并创设根本之教育,使“教育成为实现理想社会的历程”,以达到国家富强之目的。
    基点——实用致效
    行动研究不是在于建立理论和归纳规律,而是在于系统地、科学地解决教育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杜威和陶行知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是行动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我们应该看到,实用主义哲学对当时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实用主义哲学的提出被誉为教育研究领域中的哥白尼式革命。杜威认为,哲学应当系统研究科学的结果,应当研究科学变革以及效果,是人的主动的尝试行为与环境的反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结合。行动和结果之间的连续不断的联系和结合就形成了经验。经验就从主动方面来说,就是尝试行动;从被动方面来说,经验就是经受结果。从这点意义上说行动研究也就是尝试行动,经受结果,获得经验。二是重视行动的作用。杜威认为,人的最初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他强调做,强调实践,强调行动,这也是说行动研究,必须紧紧围绕行动,不能脱离行动,在“做中学”,在“行动中研究”。
    陶行知在这三方面发展了杜威的哲学思想:(1)陶行知进一步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他提出“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大力呼吁以做为中心,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2)陶行知对“经验”概念增加了新的内涵。1919年7月22日,陶行知在《新教育》的演讲中,引用了杜威的“教育是继续经验的改造”一语时,指出,既晓得继续经验的改造,那么对于天然界和群界,自然受他影响;天天变动员,就是天天受教育,差不多从出世到老,与人生为始终的样子。”陶行知提出了人的经验的终身发展,并赋于经验以社会性和群众性。(3)陶行知注重行动的指导,他强调,要通过指导,激发人的行为动作、思想和产生新的价值。他主张“会做的教人,不会做的跟人学”。
    关键——反思提升
    反思提升是行动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行动研究深化的关键。反思是对自己教育行动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追求。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中最早提出教师是反思的实践者,教师在行动中只有反思才能提升和发展。杜威指出:“所谓思维或反省,就是认别我们所尝试的事和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杜威还提出反思五步,即疑难中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开展心智活动、通过实验验证和修改假设。
    陶行知把思考作为提升教师素质必由之路,认为教师在行动中必须“慎思”,他提出教师进步的“五字”之路,这五字是“一”、“集”、“钻”、“剖”、“韧”。“一”是对某一问题或现象专心一意研究;“集”是指对研究问题多方观察,收集资料;“钻”就是要深入反思,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剖”就是剖析现象,抓住本质;“韧”就是坚持不懈,不断进取。在这方面,陶行知又发展了杜威的行动研究的思想。
    环境——社会生活
    杜威认为,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因此,研究教育,不能离开社会环境。通过研究,要充分利用环境,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呈现生机勃勃的现代生活,一切教育内容及活动与社会生活相符,从而为学生提供了简化、纯化和平衡的环境。
    陶行知强调要根据中国国情来研究教育,又要通过研究,运用教育的力量改变环境,促进学校与社会建立密切联系,既使社会成为一所大学校;又使学校成为改造社会的中心,形成“社会和学校的合一”。陶行知的观点,揭示了教育和社会的内在联系,把握了中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变革性。
    过程——实验探索
    杜威在行动研究中十分注重实验探索。他指出,由于心理学和实验科学的进步,使得知和行不再过于对立地位。这样,由于知行统一所获得的经验不仅是凭感觉的经验,而是实验的经验,从而使行动有了更富有科学意义。杜威创立了实验学校,亲自开展了实验探索活动。这些实验学校实际上成了实用主义哲学和心理学的实验室。杜威所著的《我们怎样思维》和《民主主义与教育》就是其实验的直接成果。
    陶行知先生更重视实验探索,他反复了强调改革教育,都离不开实验,“试验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去采新路”,“发古人之未发,明今人所未明,皆试验之力量也”,他坚持教育革新,开展各种教育实验,探索中国教育改革之新路,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归宿——学生发展
    杜威提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一切必要的教育措施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成长。杜威指出,改革教育,将有效和成功地训练儿童走向生活,为进入这个新世界作好准备。杜威把教育研究从课堂教学、书本和教师这“三中心”转到儿童发展上,这是教育研究突出的进步,也是教育研究史上一个历史性转折,用杜威自己的话来讲,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是完成了“哥白尼式的革命”。
    陶行知先生进一步发展了杜威的思想,他反复强调,一切教育措施应培养手脑双全、志愿自立立人的儿童,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教人成为社会的栋梁。陶行知把促进学生发展和改造中国社会、振兴中华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很大的贡献。
    (二)
    杜威和陶行知的行动研究实践是十分丰富的。杜威对中小学行动研究实践主要有这三个方面:一是他在密执安大学任教时,深入中小学教学实践,研究中小学教育,认为当时中小学教育不符合儿童学习特点,教学计划和方法缺乏想象力,各种训练相当不协调,为此,他提出要把教育心理和哲学思想综合起来研究中小学教育。二是1896年,杜威创立了芝加哥实验学校,其办学宗旨是“为了孩子”,同时“检验和显示理论工作在实际情况中的结果”。该校在杜威的领导下全方位开展了教育研究,探索课程、教材和教学法方面的改革。因此,有人被该校称之为“杜威学校”(Dewey school);三是杜威对日本、苏联、土耳其、墨西哥和中国等国家的教育进行了考察。1919年5月杜威来到中国,杜威在两年多时间内,考察了我国十几个省,进行了二百多次演讲。杜威根据当时中国状况,提出教育救国的主张,对中国教育理论和教学实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陶行知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校系统学习了公共教育管理、教育史、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等现代课程,具有很高的教育理论研究功底。他由美国归国后,弃商从教,扎根于中国教育第一线,开展行动研究。为了改革中国的旧教育,他大力倡导新教育,进行办学试验,推行平民教育,风靡于大江南北;他投身乡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学校,推行“师范教育下乡运动”;他开展“科学下嫁”运动,普及科学知识,创办山海工学团,他响亮提教育工作必须与抗日救亡结合,创办山洞学校,开展国难教育和战时教育;他倡导全面教育,创办育人学校;他实行民主教育,创办重庆社会大学,等等。陶行知的行动研究思想就在这些教育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并随着教育实践的丰富而不断发展。
    分析一下杜威和陶行知的行动研究的实践主要有这几方面特点;(1)理论上的先进性。杜威在教育科学理论上打破了四方面分离,一是哲学与教育研究的分离。杜威提出,哲学研究必须集中在作为人类最高利益的教育上,并不是追求关于永恒、内在的、必然事物之知识,把哲学研究和教育研究融为一体;二是主观与客观的分离。杜威强调客观与主观的必然联系,倡导运用科学态度的方法解决人类社会事务的阻碍;三是认识与行动的分离。杜威认为,认识本身是一种活动,而“观念与理论”实际上是人行动的方法。因此,学必须是在做中进行的;四是个人与社会的分离。个人与社会必须结合起来,而不是使之对立。杜威认为,权威代表社会组织的稳定性。个人借此而获得方向与支持;而个人自由即代表有意识地促使产生变化的各种力量,进一步增强权威。杜威的这些见解,在当时教育理论领域中是独树一帜的。陶行知和杜威的理论内核是共同的,但是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扣紧了中国教育的本质,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为在中国教育改革开展行动研究提出了理论和实践框架。因此,陶行知是中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和现代教育研究的先驱。(2)实践上的创新性。首先,杜威和陶行知都十分重视教育实践。杜威强调,教育的 提供构成所探究问题的资源和题材,它们是研究基本问题的唯一资源。教育的实践也是一切研究的结论价值的最终检查。实践是第一位的,也是最终的,实践是开始,也是结论。陶行知提出行动产生理论,行动发展理论,运用真知识以行动,便走上创造之路。只有实践,才有真知的收获。其次,杜威和陶行知十分重视教育实验。杜威通过自己探索性的行动研究,开展系列性教育改革,强调,教育科学的最终现实性,不在书本上,也不在实验室中,也不在教育科学的教室中,而是在那些指导教育活动人们的实践之中。陶行知更重视教育实验。他反复强调一切教育改革,都离不开实验。他毕生从事教育实验探索,开展各种教育研究,处处闪耀着实践创新的光辉。再次,杜威和陶行知十分重视过程研究。他们认为,教育研究是过程。主张不能把研究问题限在某一个方面、局部或层次,过程中的起点、终点或某一点,而是要研究不同层面、方面的关系和由起点到终点的全过程。这一点,也是杜威和陶行知对实践的创新。(3)方法上的综合性。杜威和陶行知都主张开展行动研究,必须综合研究自然科学和人文 方法。杜威批判了在行动研究中的两种极端倾向,即抛弃自然科学方法和唯一依赖自然科学方法的倾向,他强调,教育科研不能忽视智力工作的技术,但也不能仅仅通过借用自然科学中的实验和测量的技术。同时,杜威认为,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哲学在教育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必须把它们作为一种资源。陶行知也认为行动研究必须注重多种方法综合。他强调,心理学是一切教学方法的根据,教育统计作为改进教育的基础。
    除以上外,陶行知的行动研究实践还有二个显著特点:一是陶行知的研究实践始终不离如火似荼的政治生活。他曾经告诫人们,我们的研究学问,非只有增加一点个人的幸福,目的是要改造社会。他还反复强调,教育不是玩具,不是装饰品,不是升官发财的媒介。教育是一种武器,是民族、人类解放的武器。他立志要通过研究教育来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他的行动研究实践是始终围绕社会生活的变迁的发展而展开的。二是陶行知的研究实践始终不离中小学教育。陶行知很早就深刻认识到:“夫国之盛衰,视乎教育;而教育之新旧,视乎研究”。他认为“调查为确实研究之根据”,倡导“系统之调查”。他深入中小教育实践,开展调查研究,研究了中小学管理、课程、教法、师资培训等问题,进行了量和质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对当时中小学界培育调查研究之风建有殊功。同时,他又注重对中小学教育历史的调查,正确分析我国基础教育的历史和变迁,使教育改革植根我国土壤之中,从而得到健康发展。所以陶行知的教育研究实践立足于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实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三)
    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行动研究日益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青睐。为了促进行动研究健康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借鉴杜威和陶行知行动研究的思想和实践。为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1.教师和研究的关系
    教师是行动研究的研究者。这是行动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边学习,边行动,边研究,边提高,边发展,从而把探索研究质量和运用研究结果结合起来。研究结果的产出者和应用者同集于教师一身,这比起其它种类的研究来说是绝无仅有的。杜威是第一个提出教师不仅是一个实践者,而且是一个研究者,他主张把教育理论的实现与教师素养和工作的科学性直接联系起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化中的特殊作用。在杜威领导的学校中,教师不只是实验的执行者,而且是实验的参与者,分别参加实验的相关研究。陶行知对教师提出,想自立,想进步,必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些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奥妙新理,一个个发现出来。并认为:“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开辟的教育家,即是第一流的教育家。陶行知的研究教育实践的成果与他这种不断追求,上下求索的精神分不开的。
    2.行动和研究的关系
    行动研究包括“行动”和“研究”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互相依赖 ,互相渗透,不能分割的。既不能以行动代替研究,也不能用研究代替行动。按杜威和陶行知的思想,首先要做,要行动,在“做中学”,“在做上追求之所以然”,与此同时,把研究贯穿于整个行动过程之中,以研究促行动,用研究来提高行动效益,把研究和行动真正融为一体。我们要学习和借鉴杜威和陶行知务实的研究作用,深入教育改革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有意进行观察,加强个案跟踪,进行归因分析,真正在行动的“实”字上下功夫,在研究的“深”上想办法,形成行动扎实,研究深入的局面。
    3.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行动研究是以改善教学实践为根本目的的,但并不是不要理论导向。杜威和陶行知一贯倡导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紧密联系。杜威主张,要缩小教育理论和它在实践中贯彻之间的距离,要学习和运用好教育理论。陶行知认为,学理与经验结合,必有进步;二者相离,学理就要变成空思想,经验也变成育行育动。因此,我们在行动研究中必须重视理论导向,切实加强理论对行动的指导,努力谋求在广阔的教育理论背景下把握在行动中问题的性质、内涵和作用,不断在理论指导下预测行动的步骤和结果,分析评估行动的进展,使行动深入持久地发展。
    4.研究和反思的关系
    研究和反思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研究中必须反思,也只有通过反思加深研究。杜威和陶行知都十分重视反思,杜威认为,在研究中要大力倡导反省思维,去识别我们所尝试的事和所发展的结果的关系,从而将经验到的模糊、质疑、矛盾和某种纷乱的情境,转化为清晰、连贯、确定和和谐的情境。陶行知提出“内省”和“分析”,从而想一个透彻,弄一个明白,多发些疑问,切不可武断盲从,这是教育进步之母。我们要学习借鉴杜威和陶行知的思想,切实加强反思,反思教育改革的现状,反思行动研究中的问题,反思影响问题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因素,反思各种问题的相互作用,在反思中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西方教育史》单中惠主编山西人民出版社
    《外国教育家评传》赵祥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陶行知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杜威和陶行知行动研究思想及实践的浅析
    
    学习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
    打造苏南高质量的农村基础教育
    
    吴陶研
    
    我市位于江苏省南端,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滨临浩渺的太湖,全市总人口77.8万,设21个镇,土地面积1178平方公里。多年来,我们在“科教兴市”战略方针指导下,学习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其现代价值,切实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力度,努力打造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1997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素质教育实验区。2001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市)。
    总结我们多年来学陶师陶,打造高质量基础教育的实践,我们有以下体会:
    一、学习借鉴陶行知“教育为本”思想,不断转变观念,强化政府行为是打造高质量农村基础教育的前提。
    陶行知先生把教育作为“立国的根本”,他强调“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我们通过学习陶行知对教育的重要性的论述,加深对“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认识,逐步确立以下三个观念。
    1、农村教育优先发展观
    多年来,我市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突飞猛进,形成了全国著名的丝绸、光缆、电子资讯三大支柱产业。1997年已进入了全国百强县(市)的前列。2003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0468元,财政收入22.3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为5906元。城市化发展不断推进,先后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这些成绩取得,其中有一条重要原因是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于我市人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提高。我们拥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拥有高素质的劳动者。为了今后使我市更大程度地融入世界经济之中,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对现代农村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农村教育作为信息时代最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产业,加快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努力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水平。
    2、农村学校优质办学观
    农村学校是农村教育的基本单位。办好农村学校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我们要把农村学校真正办成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办好农村知识创新和人才创新的摇篮。我们要通过学习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从实际出发,解决农村学校中在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等方面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不相适应问题,着力提高农村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努力扩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3、农村学生优化培养观
    农村学生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我们必须相信农村学生,尊重农村学生,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教育资源,优化农村教育环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农村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个性健康发展,从而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在确立以上三个观念的同时,我市在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注重强化政府行为,努力构建四种体制:
    一是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推行“一个为主”、“两个转变”,即基础教育包括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主要由农民承担转到主要由政府承担,把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乡镇为主转到以县为主。市政府担负起农村教育的主要责任,实施“一把手工程”,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好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各镇政府承担起相应的办学责任,切实做到责任明确,落实到位。
    二是农村教育督查体制。市政府与各镇签订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责任状》,明确目标,加强督查,强化各镇抓好农村教育的目标意识和任务完成意识。对于薄弱学校所在镇,采取措施,加强扶持,促进转化。
    三是农村教育多元化办学体制,即加快完善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办学的多元化办学体制,引入市场机制,发展民办小学和民办初中,以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四是教师工资统一管理体制。全市教师职工工资由市财政统一管理,纳入预算。设立“教职工工资资金专户,并确保教师工资福利不低于本地国家公务员的平均水平。
    二、学习借鉴陶行知改造乡镇教育思想,切实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现代化是打造高质量农村基础教育的基础。
    陶行知先生指出“中国乡村教育可分两方面观察:一方面觉得困难;一方面向前努力。”他又强调中国乡村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和世界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多年来,我们在陶行知改造乡村教育思想指导下,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使农村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我市于92年完成了九年义务制教育达标任务。94年开始向教育现代化迈进,把办学条件现代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切入口和物质基础。通过努力,到1999年底,我市所有的镇均通过了省、大市两级教育现代化先进镇的验收。2002年通过了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的评估。我市做到了:(1)校舍建设时代化。按时代要求易地新建校舍,近年来共建35所,每所新校规模宏伟,设施先进,具有超前性,做到五年不落后。放眼今日之吴江,一所所高标准富有时代特色的现代化学校拔地而起,一幢幢崭新的现代化教学大楼象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锦绣的鲈乡大地,这是吴江人的真正自豪。(2)校园环境特色化。校园环境绿草如茵,树林如林,长廊曲径,错落有致,雕塑、花木、亭阁等组成的物质环境与富有个性化的文化环境遥相呼应,体现了每所学校的办学特色。(3)教学装备配套化。按省现代化学校标准,配齐自然科学、艺术、体育、劳技等教学设施以及专用教室,做到配置到位,应有尽有,使用方便。(4)教学媒体信息化。各校按要求配齐计算机。不仅有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而且宽带进校园,计算机端头进教室,五年级以上学生都学会上网。
    三、学习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是打造高质量农村基础教育的根本。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组成部分。学习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体系,对我们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1、学校办学面向农村社会
    首先,在培养方向上确立了为农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和高素质的基础人才总体目标要求,各学校从本地实际出发,紧紧抓住“农”字,扣紧“特”字提出具体培养目标。例如盛泽实验小学根据当地的丝绸文化的发展提出“情真、眼明、心灵、手巧”的培养目标;梅堰实验小学根据当地“科技之镇”的发展,提出现在爱农技、学农技,长大后用农技,创农技的培养目标。其次,推倒高墙,加强与农村社会的沟通。按陶行知先生的要求,推倒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构建“蓝天学校”,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企业、鱼场、桑园等进行社会调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聘请农村中杰出人士来校作专题讲座,召开当地农村现代化信息发布会,举办农村“科技节”、“文化节”以及“读书节”,建立家长来校日活动制度等等。再次,让“科学下嫁”学校,使学校成为乡村社会的改造中心。学校举办“小制作、小革新、小实验、小发明”活动,如进行无土蔬菜栽培、太空蕃种子搭栽实验,把先进种植方法推广到地方去,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
    2、教育内容贴近农村生产。
    改变教育内容脱离农村社会的情况。各校根据当地农村社会发展的情况,开设校本课程,例如养蚕种桑、刺绣编结、印染以及农村环保等等。与此同时,我们要求各学科教学中要突出“农”字,落实“农”字。具体做到:(1)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热爱农村,关心农村发展的情感,提高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综合素质是各科教师的共同目标,必须在学科教学中全面落实。(2)把握重点。挖掘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和人文教育的内容,把握好重点,每节课着重解决一、二个问题。(3)注重操作。把要求细化,转化为具体化操作,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因材施教,在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同时,让尖子学生脱颖而出。
    3、加强实践活动,促进“教学做合一”
    多年来,我们遵循陶行知的教导,坚持以“做”为中心,加强实践活动,把教、学、做三位一体化。具体做到:(1)突出计划性。明确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确保落实,对“教学做合一”的管理做到“实而不死,活而不虚”。(2)突出参与性。以培养兴趣,实践尝试,让学生动中学,玩中学,想中学,用中学,做中学。(3)突出实效性。构建校内外实践基地。校内有“四工四园”,即金工、木工、电子、钳工,种植园、气象园、饲养园、实验园。校外有“四场景”即陶冶场景、体验场景、调查场景、操作场景。同时,加强对实践活动的考核评价,其过程及结果作为考核师生的重要内容之一。(4)突出联系性。加强实验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联系,形成科技教育的系列,做到“课内打基础,课外搞拓展,潜能大开发,创新有成果”。
    四、学习借鉴陶行知“以教人者教己”的思想,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是打造高质量农村基础教育的关键。
    陶行知先生是万师之表,是现代教师的楷模。我市多年学陶师陶实践证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我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最好的教材。具体做法有以下两方面:
    1、以苏南农村实际目标出发,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目标。
    我们要求教师学陶师陶,志做陶子,具体做到:(1)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2)爱生——为了苦孩,甘为骆驼;(3)敬业——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严己——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5)求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6)业精——勇求新知,敢探新理,博学多识,学理高厚。总之,通过学陶师陶,要塑农村教师之魂,强农村教师之艺,立农村教师之身,扬农村教师之气,使我市教师真正担当起实施农村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基础人才的重任。
    2、从农村教师的两大问题抓起,切实提升农村教师整体水平。
    从农村教师现状分析看存在着师德和专业化建设两大问题。在师德建设方面,我们制定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开展了“塑造新世纪农村教师形象”主题活动,评选了学陶师陶先进个人和师德标兵,引导教师热爱农村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献身于农村教育事业。同时,构建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教师责任制度,对农村教师实行动态管理,形成全员聘任、竞争上岗的合理流动机制。
    在专业化建设方面,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为基本价值取向,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为重点,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大力开展评课说课等基本功训练活动,引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加强反思,不断丰富教学实践性知识,提升教学实践智慧,大力搭建多种形式的平台,引导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实践说明,师资队伍建设是打造高质量农村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
    我市的学陶师陶正在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一个网站,一张报纸,一本杂志,一个基地,一批实验学校)已成为我市学陶师陶新的亮点。由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领衔的新教育实验的全面推行已成为我市学陶师陶新的增长点。学陶师陶也有力推动了我市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出现了一批省内外知名学校。但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初步的,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学习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并用以研究与解决当前农村教育改革中的问题,把陶行知教育思想中那些对农村教育改革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思想资源凸现出来,使吴江教育真正做到常新、自新和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