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地图 搜索引擎
 ☆流动公告:
行知论坛
用户名:
密 码:
游客参观
 
陶行知生平年表
作者:   发表日期:2003/02/09 03:58:24   浏览:7891

1891年
    10月18日(农历9月16日)生于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乳名和尚,学名文濬。
    父,陶位朝。母,曹翠仂。
    1897年 6岁
    旸村蒙童馆方庶咸秀才,代为之开蒙。
    1898年 7岁
    入休宁万安镇中街吴尔宽家经馆伴读。
    1905年 14岁
    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开始接受西方新学。英籍堂长唐进贤(Mr.Gibbs,吉布斯),为当时仅有的西学教员。
    1908年 17岁
    崇一学堂因堂长唐进贤返英而停办。赴杭州拟入广济医学堂学医,因不满学堂对非基督教徒的歧视,三天后愤而退学。
    离杭州后暂居苏州表兄处,靠质当度日。
    1909年 18岁
    由崇一学堂堂长唐进贤介绍,考入南京美以美会所办的汇文书院博习馆(即预科)。
    1910年 19岁
    汇文书院与基督教长老会所办的宏育书院合并,更名金陵大学,即从汇文书院直接升入金陵大学文科。
    1911年 20岁
    辛亥革命爆发,思想发生变化,信仰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读书要与国家大事结合。中途曾返徽州,任徽州议会秘书工作。半年后,又回金陵大学复学。
    1912年 21岁
    在金大,热心爱国社会活动。组织爱国演讲,举办爱国捐,热心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在金大《金陵光》学报英文版发表作品。研究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取笔名“知行”。
    1913年 22岁
    倡办《金陵光》中文版(第4卷第1期起),先后任编辑和主笔。
    夏,全校考试,总分名列第一,获江苏省教育司奖励。
    在金大校长包文博士(Dr.Bowen)及亨克博士(Dr.henke)的指导下,又深受詹克教授(Prof.Jenke)的《基督教的社会意义》一书的影响,成为一个信仰基督教义的人。
    1914年 23岁
    毕业于金陵大学,毕业论文题为《共和精义》。代校长文怀恩发给美国纽约大学承认的文科学士文凭,由江苏省教育司司长黄炎培授中文文凭。
    全家从歙县迁南京。与其妹陶文渼之同学汪纯宜结婚。
    在金大校长及亲友帮助下,去美国留学。9月18日抵旧金山。入伊利诺大学攻读市政。
    1915年 24岁
    父亲陶位朝逝世。4月,长子陶宏生。
    夏,获伊利诺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在校后半年曾任学生俱乐部干事。
    秋,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专攻教育行政、修研领域有教育行政、比较教育、教育哲学、教育史、教育社会学等。指导教授有:孟禄、斯特雷耶、克伯屈、杜威、斯列丁、康德尔等著名教授。不久,获得庚子赔款的半费奖学金。
    1916年 25岁
    2月,孟禄博士(Dr.Monroe)推荐,获得利文斯顿奖学金(Livingston Schoolarships)。致函当时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J.E.罗素(J.E.Russell)表示感谢,并简介本人生活经历和今后打算。
    1917年 26岁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孟禄博士,致函学位审查委员会主任,政治、哲学、科学部长伍德布里奇博士(Dr.FrederickJ.E.Woodbridge),建议为陶行知得博士学位安排一场考试,待回国后搜集有关资料再完成博士论文。因应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郭秉文之聘,提前于8月回国。获哥伦比亚大学“都市学务总监”资格凭。
    9月,应聘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教授,主讲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史、教育心理等,介绍各科新观点、新成就。
    1918年 27岁
    3月,南京高师原教务主任郭秉文代理校长后,陶行知代理教务主任。
    5月,南京高师成立教育专修科,被聘为该科主任。
    南京高师学生组织教育研究会,被聘为指导员。
    以中华职业教育社评议员和特约撰述员身份,发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率先指出生活与教育不能分离的相互关系。
    次子陶晓光出生。
    1919年 28岁
    与刘伯明等组织南京学界联合会筹备会。
    1月,参加由北京大学、南京高师、暨南学校、江苏省教育会、中华职业教育社共组的新教育改进社,并任该机关报《新教育》月刊的南京高师编辑代表。
    2月,发表《教学合一》一文,提出对教学改革的思想。
    3月,同蔡元培、胡适等商定,以江苏教育会、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等5个文教团体的名义,联合邀请杜威来华讲学。5月,与胡适、凌冰等陪同杜威到南京、上海等地讲演,分担口译。
    4月21日,发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在中国最先提出创造精神的教育思想。蒋梦麟称作为“教育界的福音”。
    “五四”运动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把全校各学科的“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不久为全国教育界所采用。
    5月9日,在南京小营演武厅6千人大会上发表演说,痛斥袁世凯“二十一条”卖国条约,13日,南京学界联合会成立,选举陶行知为会长。20日南京各校学生自行罢课。南京高师代校务的陈容反对罢课而离校,陶行知暂代理校务,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
    6月,南京学生联合会成立,被聘为顾问。
    10月4日,任南京高师教务主任。三子陶刚出生。
    1920年 29岁
    4月,主持接待杜威到南京高师讲授“教育哲学”、“试验论理学”、“哲学史”等课程。
    夏,在南高师举办第一次暑期学校,各省选送学员1300多人,讲习1个多月,以提高全国教育行政人员及中小学教师、科研及工作水平。为全国高等学校开办暑期学校之始。
    1921年 30岁
    7月,欢送杜威回国。
    与范源濂、蔡元培、张伯岑、严修、袁希涛等在北京组织“实际教育调查社”,推范为社长,决定聘请美国教育家孟禄来华调查科学教育实际情况,并讲学。
    陪同孟禄在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广州等地调查、讲演,并任口译。
    11月,被推为第七届全国教育联合会“中国新学制”起草委员之一。
    12月,新教育共进社、《新教育》杂志社、实际教育调查社合并,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以“调查教育实况,研究教育学说,力谋教育改进”为宗旨。
    1922年 31岁
    1月3日至8日  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届年会在济南举行。作社务报告:改进社办事有两种精神:(一)互助精神,(二)分析精神。学术部内又分研究、调查、编译、推广四科。研究方面:由张仲述博士任中学课程改造之研究。初等教育委员会任小学课程改造之研究。推士博士任科学教学之研究,麦柯尔博士任心理测验之研究。调查方面有全国教育的调查;地方教育调查等。此次年会,首倡科学教育。因在济南举行又称“济南年会”。
    2月,受聘为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
    4月,与胡适、凌冰合作编译的《孟禄的中国教育讨论》出版。
    5月,与蔡元培、王宠惠、李大钊、胡适等16人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
    因蒋梦麟赴美,《新教育》第4卷第2期起接任主编。并定为中华教育改进社机关刊物。延聘中外教育家42人担任编辑,特约各国教育界代表报告最新教育消息。在“学制研究专号”上发表《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评学制草案标准》、《中国建设新学制的历史》三文。
    12月6日,南京高等师范并入东南大学。任东南大学教授、教育科主任和教育系主任。
    1923年 32岁
    7月28日,致函东南大学代理校长刘伯明,请辞教育科主任、教育系主任之职。8月底,东南大学准其辞职。以后专任改进社总干事。
    8月20日至25日,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二届年会在北京清华学校举行。与熊希龄联名致欢迎词,并报告社务以及该届年会筹备情形,提《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应编教育概况统计案》。
    与朱其慧、晏阳初、朱经农、黄炎培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与朱经农合编《平民千字课本》。到南京、安庆、南昌、上海、杭州、武汉等地推广平民教育运动。
    秋,安徽旅宁同乡会、同学会设立南京安徽公学,校董会推陶行知任校长,姚文采为副校长。
    是年,拒绝北洋政府任命为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汉大学前身)校长,又谢绝母校金陵大学聘为校长。专心致意于中华教育改进社工作及促进平民教育运动。
    12月12日晚,南京高师口字房失火。放在办公室内的博士论文《中国教育哲学与新教育》被焚毁。
    1924年  33岁
    北京平民读书处发展到100多个,又到张家口、开封、上海等地推广平民教育运动。
    编辑出版《平民周刊》。改编《平民千字课本》。平民教育促进会成立九月,已推行到20省区,读《平民千字课》的已有50万人。
    应冯玉祥之请,与许士骐编《军人千字课》,推行士兵识字教育。
    7月3日至9日,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三届年会在南京东南大学举行。作工作报告。
    全国教育展览在年会期间正式展出。
    在诗《自勉并勉同志》中提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四子陶城出生。
    1925年  34岁
    在南开大学作题为《教学合一》的演讲,张伯岑校长建议改为“学做合一”。陶行知受张伯岑启发,豁然贯通,将“教学合一”发展为“教学做合一”。从此,“教学做合一”之名正式出现。
    8月,负责中华教育改进社第四届年会。该会在太原召开,汉、满、蒙、回、藏等族均有代表参加。在开幕会,发表《感言》道“中国要想得到国际上之平等地位,非办教育不可。”在社务报告中特别强调:“本社现在所办理之事业,一为科学教育,二为乡村教育。”邀请美国女教育“道尔顿制”创始人柏克赫司特做学术演讲。
    12月4日,《新教育评论》创刊发行。为该刊写发刊词《本刊之使命》。负责编辑。
    为陈鹤琴的著作《家庭教育》发表书评。
    1926年 35岁
    春,被推为中华教育改进社“国家教育改革委员会委员”及“促进宪法中制定教育专章委员会”委员。
    倡导乡村教育运动。以中华教育改进社名义发表《改进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撰文《师范教育下乡运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拟定推行乡村教育计划。发表《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筹设试验乡村师范学校。
    12月25日,在南京尧化门小学召开中华教育改进社特约乡村教师第二次研究会,举行立志乡村教育的宣誓典礼。
    12月31日,江苏教育厅赞助改进社设立试验乡村师范学校。
    筹办改进社乡村教师同志会会刊《乡教从讯》。
    1927年 36岁
    1月1日,《乡教从讯》创刊,任主编。中旬,决定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校址在南京神策门外老山脚下的小庄。
    2月5日,主持乡村师范立础礼,同时举行城乡平民团拜,宣布改“小庄”为“晓庄”,取日出而作之意。
    2月10 日,在上海召开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董事会,被推为董事会秘书兼学校校长,赵叔愚为第一院院长兼研究部主任。
    3月15日,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即晓庄师范)正式开学。第一期学生13人。
    6月,晓庄开学后三个月,第一期学生13人,从燕子矶搬到黑墨营,陶行知谈到“晓庄精神──乐观精神、革命精神和团结精神”。最后指出:“我们要办好乡村教育,要改造乡村社会,总须有宽阔的胸怀,奉献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这句名言最早的来历。
    6月,参加建校劳动。开办晓庄小学、乡村医院。
    在晓庄每天的寅会,发表演讲,逐步阐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提出“行是知的始,知是行的成”、“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等。
    11月11日,与陈鹤琴、张宗麟等合力创办的中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开学。并发起组织中国教育研究会,出版幼稚教育刊物。
    1928年 37岁
    4月,出版《中国教育改造》一书。
    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改名为晓庄学校。先后派学生到附近农村创办中心小学、幼稚园、民众夜校、中心茶园、救火会等。成立联村自卫团,自任团长。冯玉祥到校参观。
    10月1日,浙江省立乡村师范(湘湖师范)开学。先后推荐操震球、方与严为第一、二任校长,又介绍程本海、董纯才、王琳、李楚材等任指导员。
    11月,亲自到湘湖师范指导师生讨论“教学做合一”和“生活教育”。
    本年,被选为中华职业教育社评议员。
    在中国科学社会生物研究所及秉志教授帮助下,晓庄科学社及晓庄生物室成立。指定犁宫为生物馆,以作研究及陈列标本之用。先后有秉志、方炳张宗汉、曲桂龄、姚文采诸先生指导生物室工作。
    1929年  38岁
    组织晓庄剧社,编写《乡姑的烦恼》、《最爱的命令》、《死要赌》等独幕剧。在田汉的《苏州夜话》、《生之意志》等剧中扮演角色。并带领剧团赴苏、锡、杭等地演出。
    春,派晓庄学生李友梅、吴廷荣、蓝九盛等到江苏淮安创办新安小学。6月6日,开学。陶行知兼任校长,后派汪达之专任。妹渼文病逝。
    7月,试行学园制。把原有的各小学改为学园,计有晓庄学园、和平学园、三元学园、万寿学园、吉祥学园。兼任和平学园园长,以艺术(包括文学、戏剧)为试验中心。
    7月29日,主持召开5园联席会议,决定将几个幼稚园集合成蟠桃学园,专门试验乡村幼稚教育。并将劳山中学,改名为劳山学园,专门试验乡村青少年教育。
    10月15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克伯屈参观晓庄学校,谈了感想,并拍了影片带回美国。
    由于领导晓庄科学社,在生物研究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12月14日,上海圣约翰大学授予陶行知科学博士荣誉学位(现译为理科博士,或理学博士),以表彰他对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
    12月17日,乡村教育先锋团举行大会,决定出版《乡村教师》周刊。24日,被推为《乡村教师》周刊编辑委员会主席。
    1930年  39岁
    1月26日、27日,在晓庄主持召开全国乡村教师讨论会,邀请各地乡村教师和地方教育行政人员130余人参加,研究乡村教育问题。讲《生活即教育》,系统阐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
    2月1日,《乡村教师》周刊创刊,发表宣言。
    3月15─17日,主持晓庄学校成立三周年纪念活动,包括专家演讲、各项成绩展览、晓庄剧社演出、联村运动会、救火演习、植纪念树等。发表《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指出:“晓庄是从爱里生产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
    4月1日,支持晓庄各中心小学师生200余人的栖霞山旅游斗争,要求当局“拟定小学生免费旅行条例”为儿童考察、游览创造条件。
    4月3日,针对南京英商和记洋行工人被殴事件,抗议日舰停留南京江面。同情和支持晓庄师生参加全市学生示威游行。
    5日,支持晓庄师生参加全市学生反帝爱国游行。
    7日,蒋介石密令停办晓庄学校。
    8日,起草《护校宣言》。教育部派人接管晓庄学校。
    12日,晓庄学校被国民党武装军警强行解散,当时及以后被捕者30余人。晓庄学生石俊、叶刚、谢维棨、袁咨桐、姚爱兰、汤藻、马名驹、沈云楼、胡尚志等先后在雨花台英勇就义,牺牲时年龄最大的只23岁,最小的才16岁。
    蒋介石以国民政府名义通缉陶行知,强加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等罪名。
    5月,隐居苏州河北里弄内,翻译世界名著,以所得稿费资助晓庄同志。“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汇款给新安小学的同志,并勉励他们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10月中旬,陶行知被迫到日本暂避。在日本常设法到文教机关参观。访问结识进步朋友,阅读大量书籍。
    1931年 40岁
    1月16日,在日本上桃山谒明治陵,发现一工人对天皇的态度冷漠。
    春,回国返沪,为商务印书馆译书。
    3月15日,晓庄校庆日,卧病多日写诗《久病初愈》。
    4月,协助晓庄在沪同志,创办小朋友书店。出版《儿童生活》、《师范生》两刊,用时雨笔名撰稿。
    夏,在史量才资助下,与丁柱中、高士其、戴伯韬等共创自然学园,提倡“科学下嫁”运动,请陈鹤琴出面,主编《儿童科学丛书》、《大众科学丛书》,共出版100多种(册)。
    受史量才聘,为《申报》总管理处顾问,黄炎培、戈公振同时聘为设计正副主任。对革新《申报》,提出许多建议。
    7月,以何日平笔名在《中华教育界》上发表《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
    8月,发表《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
    9月2日开始,以“不除庭草斋夫”笔名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辟《不除庭草斋夫谈荟》专栏,发表时评和杂感。
    秋,作诗《三代》:“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是其思想之精华。
    1932年 41岁
    2月22日,国民政府内政部宣布取消对陶行知的通缉令,开始公开活动。
    创办儿童通讯学校,普及科学教育,任校长,约请高士其、丁柱中等各科专家作指导,有100多儿童参加。
    5月,在《申报·教育消息》上发表《古庙敲钟录》,用小说体裁宣扬他的教育主张,把生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形象地反映出来,更易为人接受、理解。
    9月4日,南京佘儿岗儿童自动学校成立,农民做校童,古庙做教室,胡同炳、陈银森等10人任“小先生”,教82名小学生。陶行知写诗祝贺:“有个学校真奇怪,小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
    主编《晓庄丛书》其中有与陈鹤琴、张宗麟合编的《幼稚教育论文集》;自编《教学做合一,讨论集》由儿童书局出版。
    10月1日,在上海市创办山海工学团、更晨工学团等,主张“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开始推行普及教育运动。
    1933年 42岁
    1月28日,中国教育学会在上海举行成立大会。被选为理事。会议讨论了中国教育改革方案。
    3也14日,马克思逝世50周年。与蔡元培、章乃器、李公仆等学术界100余人发起纪念会。
    3月15日,召开晓庄在沪校友座谈会,纪念晓庄6周年校庆。一致赞成将《锄头舞歌》加一节“光棍的锄头不中用呀,联合机器来革命呀”,以示工农联合。
    春,《古庙敲钟录》出版。
    9月28日,组成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与马相伯、沈钧儒等拟定普及教育研究大纲。
    10月25日,新安旅行团7个小朋友抵沪。热情关怀,具体指导。
    11月26日,陶母病故。
    本年,推动江浙各地有条件的学校,创办儿童工学团,推行小先生制。
    主编《山海工学团丛书》。
    1934年 43岁
    1月28日,山海工学团举行“一·二八”两周年纪念会;同时举行儿童自动工学团小先生普及教育队授旗及宣誓典礼,“小先生制”正式诞生。
    2月16日,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创刊。发表《生活教育》、《普及什么教育》、《小先生》三文。
    7月16日,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正式改名为陶行知。
    11月13日,申报馆总经理史量才遭暗杀后,辞去总管理处顾问,自然学园与自然科学通讯学校也因此停办。
    主编《小先生丛书》。“小先生制”迅速推广到全国19个省市。
    1935年 44岁
    1月21日,将自著的童话寓言《乌鸦》一书赠送给日本东京池袋儿童之村。向日本介绍生活教育、山海工学团和小先生制。
    1月,发表《普及现代生活之路》及其方案,指出普及教育不能靠老法子,必须攻破“先生关”“娘子关”等27关,充分发挥小先生作用,才能实现普及教育任务。为普及教育编写的《老少通千字课》(共4册)出版。
    参加创立中国新文字研究会,起草中国新文字宣言。
    10月10日,资助电影器材,“新安旅行团”从江苏淮安出发,赴全国各地宣传抗日救国。
    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与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沈钧儒等800余人联合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
    12月27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成立,被推选为执行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编辑出版《普及教育续编》。
    1936年 45岁
    1月28日,“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组成,被选为理事。
    2月23日,国难教育社成立,被选为理事长。开展国难教育运动。
    本月,发表《民族解放大学》一文。率领国难教育社同志到沪东、沪西和浦东开办工人夜校、训练班、识字班等。
    3月,发表《国难教育之特质》和《生活教育之特质》两文。
    4月22日,夫人汪纯宜在沪病逝。
    4月23日,离上海去广州。
    30日,在广州中山大学讲演:《粉碎日本大陆政策》,听众1000多人。
    5月1日,在广州中山大学法学院讲演:《大众教育问题》。
    5月5日,应李宗仁邀请,一同离开广州前往广西观光和讲演。
    5月6日—17日,在梧州、南宁等地讲演:《抗日救国》、《中国的出路》、《中国民族的解放运动》以及有关小先生问题等。宣传抗日救国及《京沪平津各地民众救国运动情况及今后救国方针》。
    5月20日,与李宗仁一道乘机由南宁飞广州。
    5月31日,沈钧儒、宋庆龄、何香凝、邹韬奋等以及各地救亡团体代表,在上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陶行知被选为常务委员和执行委员。
    6月6日,从广州到香港。
    7月初,全国各界救国会决定委托陶行知乘出席世界教育会议之便,前往欧美亚非各国宣传抗日救国,发动侨胞共赴国难。
    11日,《团结御侮文件》,由胡愈之起草,陶行知修改,与邹韬奋在香港先行签字,再持至上海作最后修正,并由沈钧儒、章乃器加入签名15日正式发表。文件全名为《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
    11日,离香港赴英,出席世界新教育会议。
    8月7—14日,在英国伦敦召开世界新教育会议第七届会议。有50余国代表参加。中国被邀请的代表共3人。陶行知、张彭春(南开大学教授)、催载阳(中山大学教育研究所主任,因事未能出席)。会上,陶行知介绍了中国大众教育运动与救亡运动的实况及小先生制。
    8月底—9月初,与钱俊瑞、陆璀去瑞士日内瓦出席世界青年大会。
    9月3—7日,和陆璀(全国学联代表)、钱俊瑞代表宋庆龄(国际反法西斯侵略委员会副主任)参加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陶行知被推举为中国代表团主席和中国执行委员。中国代表团陶行知、王礼锡、陈铭枢、胡秋原4人参加大会主席团。
    钱俊瑞带来国内口信说:全国救国会和全国学联决定委托陶行知和陆璀分别代表这两个组织,以“国民外交使节”的身份,出访28国和地区向华侨及国际友人宣传抗日救国的正义主张。
    9月26日,出席巴黎全欧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即席创作并朗诵《中华民族大团结》一诗。
    10月30日,在伦敦拜谒马克思墓,写诗赞颂道:“光明照万世,宏论醒天下,二四七四八,小坟葬伟大。”
    11月22日,国内发生救国会“七君子之狱”,陶本人再次遭通缉。
    1937年 46岁
    “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七君子”获释。国内“战时教育运动”开始,出版《战时教育》。
    7月30日,在洛杉矶,下午会见杨虎城将军,晚,会见诺尔曼·白求恩大夫。
    8月30日至9月24日,在墨西哥向南美国家代表介绍中国政治形势和教育情况。会见墨西哥总统卡德拉斯和教育家、华侨团体、侨胞领袖等,并发表演说。
    10月22日,在芝家哥再次会见白求恩大夫。
    12月13日,草拟《杜威宣言》即“四学者之正义电”。(指杜威、罗素、罗蔓·罗兰、爱因斯坦)正式发表。甘地于22日来电参加,谴责日本侵略中国。
    在美国及加拿大多次演讲《禁运和抵制日货》,发动华侨献金救国,得到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1938年 47岁
    2月10日,在伦敦与中共代表吴玉章一起出席世界反侵略大会,并再次拜谒马克思墓。
    2月下旬,在爱尔兰、荷兰、比利时、法国等演讲,并了解法、意、英、荷、德、比15个团体组成的抗联。
    5月4日,在洛杉矶发表演说:日本在中国杀死100万人时,有50多万人是美国提供给日本军火帮助杀死的。引起美国人的震惊,促进禁运和抵制日货。
    5月30日,会见日本反战同盟地亘、池田幸子等人。
    6月,会见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24日,与李信慧第三次拜谒马克思墓。写诗祝贺《鲁迅全集》出版。
    7月22日,在希腊雅典,访苏格拉底石牢。写诗道:“这位老人家,为何也坐牢?喜欢说真话,假人都烦恼。”
    8月,在开罗会见埃及爱资哈尔大学校长麦拉额及中国回民留学生。参观古代历史博物馆,游览了金字塔等名胜古迹。
    8月11日,访问印度大诗人泰戈尔。
    8月14日,访问印度圣雄甘地,介绍中国人民教育运动及小先生制。
    9月,出访28国和地区回国抵香港时,发表回国三愿:一是创办晓庄学院,二是创办一所难童学校,三是在港创办中华业余补习学校。
    为甘地重写的《中国人民教育运动》英文稿,发表在印度《民族旗帜》杂志上。甘地作了按语:“这本小册子在印度对我们非常有用的。”
    10月,在汉口,谢绝李宗仁邀任安徽省教育厅长、宋美龄邀任三青团总干事之职。
    11月1日,香港“中华业余补习学校”开学。任董事长,吴涵真、方与严分任正副校长。
    创立中国战时教育协会,起草战时教育方案。
    12月15日,在桂林正式成立生活教育社,当选为理事长。
    本年,被选为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民参政会第一次会议在汉口举行,因7月间在国外未能参加。
    1939年 48岁
    2月,在重庆参加国民参政会第三、四次会议。
    7月20日,育才学校借北碚温泉小学校舍开学。后迁至合川草街子古圣寺正式上课。分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绘画、社会、自然科学6个组,学生百余人。
    晓庄研究所成立。
    12月31日,与吴树琴结婚,住一旧碉堡内。
    1940年 49岁
    4月,参加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五次会议。提出:政府应规定教育为人民之义务和权利。
    9月24、25日,周恩来、邓颖超等参观育才,并捐款400元“为孩子们购买运动器具之用”。
    12月23日,连任国民参政会第二届参政员。
    26日,在重庆主持育才学校音乐组演出的音乐晚会。周恩来、邓颖超、冯玉祥、张治中、何应钦、叶剑英及文化界人士出席。周恩来为音乐组题词:“为新中国培养出一群新的音乐天才。”
    1941年 50岁
    1月21日,香港业余学校的工人将存放在那里的乡村教育运动、普及教育运动、国难教育运动、科学教育运动的资料当废纸卖了。陶行知认为:“这是今天最伤心的事,真是值得我们哀悼的。”
    “皖南事变”后,物价飞涨,育才学校经费十分困难。4月,提出“跟武训学”的口号,要求大家做“集体的武训”,艰苦办学。并定4月6日为“育才兴学节”。
    6月,发表《育才二周岁前夜》。
    8月,育才学校宣布“创造年”开始。
    9月,试验“育才幼年研究生制”,选拔了27名少年研究生进行专门培养。使全校学习风气推向新的高潮。
    1942年 51岁
    1— 2月,组织育才师生举行戏剧公演、绘画展览、音乐会,向社会汇报办学和创作成果。
    3月15日,在生活教育社15周年纪念会上,阐述生活教育的特点。
    7月20日,在育才学校建校三周年纪念会上,发表《每日四问》。
    12月25日,在育才学校纪念牛顿诞生300周年、伽利略逝世300周年大会上,号召大家:“学牛顿深思,学伽翁实做。”
    1943年 52岁
    2月11日,致函陶宏:“人生最大目的还是博爱,一切学术也都是要更有效的达到这个目的。”
    3月,生活教育社改选,连任理事长。接受周恩来所送南泥湾大生产图片一套和毛线衣一件。育才师生学习“南泥湾”精神,自力更生,战胜困难,开荒30亩,建立了育才第一个农场。
    9月,广东百侯中学复校十周年祝词及百侯中学校歌中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之句。
    10月13日,作《创造宣言》。
    10月,邀请《新华日报》记者陆诒到育才学校讲时事、形势。并对陆讲:我们不是埋头苦干,我们是抬头乐干。
    11月28日,做《育才学校校歌》。
    1944年 53岁
    致力于和平团结民主运动。
    1月,编著、出版《育才学校手册》。
    9月,派戴爱莲、庄严到八路军办事处学习《兄妹开荒》等秧歌剧。亲自编写《朱大嫂送鸡蛋》歌词。
    冬,鼓励并帮助育才戏剧组学生张本治创作四川方言剧《啷格办》,并在重庆公演。
    12月5日,在育才学校武训先生诞辰纪念会上,阐述武训精神。
    是年,与沙千里、周竹安筹建大孚出版公司。
    1945年 54岁
    5月,在《战时教育》上发表《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
    9月9日,与冯亦代、倪斐君筹办的国际难童学校开学。又称培才小学。由徐进、胡晓风任教。育才学校社会组还与胡晓风、潘冷云等合办青年训练班。
    9月,多次会见来重庆谈判的毛泽东。
    10月11日,送毛泽东返延安并在机场合影留念。
    10月可18日,发表英文论著《全民教育》,提出:“民主第一”、“全民教育”、“全面教育”、“终身教育”等指导原则。
    10月,中国民主同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任民主教育委员会主任。主编《民主星期刊》。
    11月1日,《战时教育》改为《民主教育》。在创刊号上发表《民主》、《民主教育》两文。
    12月9日,参加重庆各界追悼昆明“一二•一”死难烈士大会。临行前写下遗嘱,愿为民主献身。
    是年,任大孚出版公司总编辑。
    1946年 55岁
    1月,创办重庆社会大学。陶行知、李公仆分任正、副校长。
    2月1日,民盟机关报《民主报》创刊。与郭沫若、邓民初同为社论委员会委员。
    10日,重庆各界近万人在较场口举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陶行知、郭沫若、李公仆等20人为大会主席团。“较场口惨案”郭、李被打伤。陶即带领育才师生上街游行,抗议示威。
    3月8日,请邓颖超给育才师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4月12日,由重庆飞南京,筹备将育才学校迁沪及筹办上海社会大学。是日住姚文采家。14日,到晓庄,17日到沪住许德臣宅。
    5月8日,民盟在沪领导人黄炎培、马叙伦等宴请陶行知和陆定一。从柳堤口中得知周恩来、董必武已由重庆到南京住梅园新村30号。
    5月10日,到南京梅园新村听周恩来介绍了当前形势和发展前途,汇报了育才迁校设想。
    6月23日,在上海北站十万群众欢送赴京请愿代表大会上,担任大会主席,发表著名演说,要求和平,反对内战。
    7月,民主战士李公仆、闻一多先后被害。陶行知说:“我等着第三枪!”12日,在沪江大学最后一次讲演:《新中国之新教育》。16日,给育才学校师生写了最后一封信。21日,又写下了最后一首诗《祭邹韬奋先生文》。他面对敌人威胁,无私无畏,视死如归。在上海最后三个月里作了百余次演讲,充分表达了广大人民反内战、反独裁、要民主、要和平的意志。
    7月24日连夜整理历年诗稿。
    7月25日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55岁。临终前,周恩来、邓颖超等赶来。周恩来握着陶的手说:“朋友们都要学习你的精神,尽瘁民主事业直到最后一息。”
    8月11日,延安各界代表二千余人,举行“陶行知先生追悼大会”。毛泽东亲笔题写悼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
    9月23日,重庆各界在沧白堂举行追悼陶行知大会,到会的文化教育界代表及各界人士二千余人。
    10月27日,上海各界追悼陶行知大会在震旦大学礼堂举行,到会有工人、农民、学生、文化界及外国友人五千余人。宋庆龄题词:“万世师表。”何香凝题词:“行知先生精神不死。”
    12月9日,美国教育界各名流和中国留美人士三百余人,在纽约举行追悼大会。杜威和冯玉祥担任大会名誉主席。杜威、克伯屈等介绍陶行知的生平。在国外,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的华侨及香港同胞,也都举行了追悼会。世界著名教育家杜威、克伯屈、罗格等发来唁电:“陶博士致力于中国大众教育建设的功勋与贡献是无与伦比的,我们后死者必定永远纪念他,并贯彻他的事业。”
    12月1日,陶行知安葬在南京劳山下晓庄。全国53个人民团体代表及二千余人参加了葬礼。从此,陶行知和父母、前妻、妹妹一起长眠于晓庄劳山之麓。
    (刘大康执笔)
    
    
    青云中学 金红依